洛克菲勒:在成為大人物前,必須先做個好的追隨者!成功要有基石

“與我曾共事的人,有些人想混口飯吃,有些則胸懷大志,野心勃勃,想要有更好的表現(xiàn),他們也了解,在成為大人物前,必須先做個好的追隨者?!?/p>
洛克菲勒如是說。
這個世界很復雜,但如果你想明白了,那很多事都會很簡單?;蛘哒f,很多復雜的問題,只要找到一兩個關鍵就能解決。
在洛克菲勒看來,人有兩種,一種是消極的,得過且過;一種是積極的,充滿野心的。前者往往很好相處,后者功利心太強,其中還有不少壞人。
但洛克菲勒寧愿跟后一種人在一起。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是“逆水行舟”,因為你“不進則退”。當然那些有家庭托底的人除外,你們去享受人生就好。
對于出身普通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最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老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有人說自己看不上小錢,不想做小事,認為自己應該做大事,賺大錢。這樣的人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做大事的難度。
根據(jù)我這些年的體悟來說,如果我們一直是“好大喜功”的態(tài)度,那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遠。我見很多自覺“懷才不遇”的人,都是這樣。
而如果從小事做起,慢慢積累,反而會覺得未來可期。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就是這個道理。

克菲勒能成為億萬富翁,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做“石油大王”的啊。巴菲特投資股票,一開始也不會有數(shù)億、數(shù)十億的資金給他調動。
在兒子進入公司上班以后,洛克菲勒并沒有給他安排重擔,讓他在重要崗位上任職。這體現(xiàn)了洛克菲勒的用心良苦,他不是懷疑兒子的能力,對其沒有信心,而是希望他能善于做小事,多一些實踐經(jīng)驗。
做好小事是做成大事的基石,如果你從一開始就高高在上,就無法體貼部屬的心情,也就不能真正地活用別人。
“玻璃大王”曹德旺培養(yǎng)兒子,也是這么做的,他兒子是從車間開始干,對工廠整個流程都非常熟悉,并帶出了班底和隊伍。這才是真正的交班。
有人曾得意地告訴我,他從畢業(yè)后就沒有上過班,一直是自己做老板。我說這就是你的問題所在,你覺得“老板”是厲害的,“員工”是弱的,你不斷地想要證明自己很強。這恰恰是你沒有真正強起來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年輕人畢業(yè)后最好找個大公司實習,想創(chuàng)業(yè)做老板,先從員工開始。然后你或者是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或者是找個值得追隨的人,一起去創(chuàng)業(yè)。
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角度,這對你做管理很有幫助。你能夠保持對員工的同理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上下同欲者勝”。
作為眾人的領導者,最怕的就是“我以為”,要知道,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并不代表事物的真實。
沒有實事求是的能力,你就不可能做到公平工資,自然也就帶不好隊伍。
其實,人的大腦認知有個慢慢成熟的過程,所謂成熟,就是指你經(jīng)歷過、感受過落差和不同的刺激。
從員工到老板,從貧窮到富裕,這種落差會給人帶來認知上的滋養(yǎng),讓人可以更客觀地觀察這個世界。

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盡管每個人的“成功”都不一樣。但無論哪種成功,都離不開一個過程。
人生就像一條線,或者說是一本書,中間有精彩的時刻,也有痛苦的時刻,還有乏味的時刻,這些時刻都是不能省略的。
沒有誰天生就是“大人物”,也沒有誰是永遠的贏家,成功要有基石,人的未來如何,蘊藏在現(xiàn)在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