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據(jù)向】齊襄公與文姜在歷史中決絕的愛情
以下史料均來自被認(rèn)可的正史or大學(xué)者注釋,無野生歷史學(xué)家陰謀論
(引自:孔子、司馬遷、左丘明、公羊高、轂梁赤、劉向、毛亨、毛萇、鄭玄、杜預(yù)、孔穎達(dá)、楊伯峻)
?
一、少年相戀,滿城風(fēng)雨,妹妹無奈出嫁
○“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fù)通焉?!薄妒酚洝R太公世家》
○“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繻曰‘女有室,男有家,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春秋左傳·桓公十八年》
十八年春天,妹夫與妹妹去齊國,大臣申繻說:“女已嫁,男已婚,就不要互相褻瀆了。改變了這一條,會有禍?zhǔn)??!北緛硎敲妹脷w寧,旁人卻有曖昧之言,側(cè)面反映諸兒文姜之事流傳很廣。
○“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詩經(jīng)·齊風(fēng)·南山》
魯國的大道十分寬闊,妹妹由此出嫁。既然你(你妹妹)已經(jīng)出嫁,為什么還要懷念哥哥(她)?
○“《南山》,刺襄公也。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之”《毛詩序·齊風(fēng)·南山》
○“襄公之妹,魯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與淫通。”《毛詩箋·齊風(fēng)·南山》
○“文姜者,齊侯之女,魯桓公之夫人也。內(nèi)亂其兄齊襄公?!薄读信畟鳌敾肝慕?/span>
?
二、血脈相連,妹妹之子常被說為哥哥假子
○“九月丁卯,子同生。疑,故志之。時曰:同乎人?!薄洞呵镙灹簜鳌せ腹辍?/span>
妹妹出嫁三年后生的孩子名為“同”,當(dāng)時的人打趣說這是因為和哥哥長得像的緣故。
○“夫人譖公于齊侯:‘公曰: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薄洞呵锕騻鳌でf公元年》
妹妹向哥哥告狀:“那個人說我生的孩子不是他的,是你的。”??
○“齊人傷魯莊公有威儀技藝,然而不能防閑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為齊侯之子焉。”《毛詩序·齊風(fēng)·猗嗟》
?
三、妹妹不喜歡她的婚姻,無法堅持
○“公夫人姜氏遂如齊。公何以不言及夫人?夫人外也。夫人外者何?內(nèi)辭也,其實夫人外公也?!薄洞呵锕騻鳌せ腹四辍?/span>
為什么不說妹妹的丈夫“和”妹妹?是因為把妹妹當(dāng)外人了。把妹妹當(dāng)外人是為什么?是內(nèi)部的諱辭,其實是妹妹對她丈夫有外心了。
○“公會齊侯于濼。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數(shù)也?!薄洞呵锓Y梁傳·桓公十八年》
為什么不說妹妹的丈夫“和”妹妹?是因為妹妹行為驕縱,所以沒有把她列入?yún)⑴c會見的人之中。
?
四、相隔十四年重逢,妹妹告狀,哥哥殺妹夫
○“公會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公薨于車?!薄洞呵镒髠鳌せ腹四辍?/span>
○“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曷為貶?與弒公也。其與弒公者奈何?夫人譖公于齊侯,齊侯怒,與之飲酒。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搚干而殺之。”《春秋公羊傳·莊公元年》
○“……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史記·齊太公世家》
(此處幾乎所有史料都有記載,大同小異的不再贅述)
妹妹和她丈夫一起回了齊國,妹妹與哥哥干柴烈火,妹夫知道后責(zé)罵了她,妹妹將這件事告訴了哥哥,哥哥隨后設(shè)宴款待妹夫,讓彭生折斷了妹夫的身體。
?
五、無拘無束,儼然夫婦
○“元年春,不書即位,文姜出故也。三月,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絕不為親,禮也?!?/span>
《春秋左傳·莊公元年》
妹妹兒子即位時妹妹仍沒有回來,之后兒子與她斷絕了關(guān)系。
○“…夫人固在齊矣,其言孫于齊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春秋公羊傳·莊公元年》
妹妹一直留在齊國,兒子希望她能回來,所以寫“孫于齊”來觸動她。
○“莊公母夫人因留齊,不敢歸魯?!薄妒酚洝斨芄兰摇?/span>
○“二年冬,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書,奸也?!?/span>
? ?“四年春王正月,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span>
? ?“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span>
? ?“六年冬,齊人來歸衛(wèi)寶,文姜請之也?!保钭ⅲ何慕邶R侯,故求其所獲)
? ?“七年春,文姜會齊侯于防,齊志也。冬,文姜會齊侯于谷?!薄洞呵铩芳啊洞呵镒髠鳌?/span>
○“文姜數(shù)與齊侯會。至齊地則奸發(fā)夫人;至魯?shù)貏t齊侯之志,故傳略舉二端以言之?!薄洞呵镒髠骷狻?/span>
妹妹多次與哥哥約會,到齊國便是妹妹主動提的,到魯國便是哥哥主動提的,所以,左傳只舉了兩個示例,其它省略了。
○《詩經(jīng)·齊風(fēng)·載驅(qū)》又名《雙向奔赴》???????????
“載驅(qū)薄薄,簟茀朱鞹(1)。魯?shù)烙惺?,齊子發(fā)夕(2)。
?四驪濟濟,垂轡濔濔(3)。魯?shù)烙惺?,齊子豈弟(4)。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shù)烙惺?,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shù)烙惺帲R子游敖。”
《載驅(qū)》,齊人刺襄公也。無禮義故,盛其車服,疾馳于通道大都,與文姜淫,播其惡于萬民焉。
(1)此車襄公乃乘焉,而來與文姜會。
(2)襄公既無禮儀,乃疾馳其乘車入魯境。魯之道路平易,文姜由此往會焉,曾無慙恥之色。
(3)此又刺襄公乘是四驪而來,徒為淫亂之行
(4)言文姜于是樂易然
以上摘自《毛詩序》《毛詩故訓(xùn)傳》《毛詩箋》
○“《敝笱》,刺文姜也。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焉。”《毛詩序·齊風(fēng)·敝笱》
六、哥哥因國內(nèi)內(nèi)亂被殺,之后關(guān)于妹妹的記載驟然隱沒

from《春秋》及《春秋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