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巖漿熔化特效教學
重慶的氣溫在不知不覺間就沖上了38℃,“火爐”終于迎來了“開張”,為了紀念這個只想在家吹空調(diào)的季節(jié),我們本期就來做一個巖漿熔化物體的視覺特效吧。事先說明,這次教學會用到流體模擬系統(tǒng),這是一個視覺效果更真實,對硬件要求就越高的系統(tǒng),尤其是處理器和內(nèi)存,我使用的是采用Core i7 11800H處理器、32GB DDR4-3200內(nèi)存、RTX 3060獨顯的游戲筆記本,可以在相對還不錯的幅度上進行模擬。
1.第一步:利用流體系統(tǒng)制作巖漿環(huán)境
首先制作被巖漿熔化的物體,可以是任何的3D模型,本教程使用的是系統(tǒng)自帶的猴頭,記得給它上一個多級的表面細分并應用,級數(shù)越高效果越好,但渲染時間也同樣會明顯增加,需要你自行取舍。然后新建一個球體,為它賦為流體系統(tǒng)的源,類型為流,然后再新建一個方塊,并設置為流體系統(tǒng)的域,并將類型設置為液體,最后把猴頭設置為流體系統(tǒng)的效果器,注意,球體(源)和猴頭(效果器)一定要在方塊(域)內(nèi)部,這樣才能被系統(tǒng)正確識別,如圖1 所示。

圖1
這時候先不做任何流體系統(tǒng)的操作,而是先做球體的位移動畫,做一個球體從猴頭上掠過的效果就行。
接下來需要簡單設置區(qū)域的屬性,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影響渲染效率的就是分辨率細分級數(shù),一般來說級數(shù)越高越接近真實,但一般100以上的級數(shù)就需要相當長的單幀烘焙時間了,所以,要么控制你的時間軸長度,要么就降低分辨率級數(shù)吧。
然后再勾選粘度,強度下調(diào)到0.01就夠了,這樣會讓巖漿看上去有一定的稠度,不會完全是流水的形態(tài),真實性會更強一些,然后在緩存選項中把類型從重播換成模塊化,并勾選下方的“是否可恢復”,然后選擇一個文件夾用來保存緩存,記得一定要選擇全英文路徑的文件夾,否則可能會遇到無法緩存的問題,具體設置如圖2所示。

圖2
接下來就可以進行烘焙了,烘焙完成后繼續(xù)選擇“網(wǎng)格”進行烘焙,這樣一來我們就得到了巖漿澆在猴頭上的效果了(圖3)。

圖3
2.第二步:利用動態(tài)繪畫和置換來實現(xiàn)熔化效果
既然是巖漿熔化,那自然需要猴頭對液體系統(tǒng)有相對的反應才行,這里我們的思路就是利用動態(tài)繪畫將巖漿設置為筆,猴頭為畫布,得到一張兩者接觸面的UV圖,再利用這張UV圖作為置換修改器的源,從而實現(xiàn)熔化的效果。
所以我們先把巖漿設定為動態(tài)繪畫的筆刷,繪畫顏色為白色,其余不變,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們后續(xù)的置換效果有明確的邊界。猴頭的動態(tài)畫筆格式選擇為圖像序列,分辨率也是越高越好,但也影響烘焙速度,本教程選擇的是1024,也就是生成1024×1024的UV圖,然后把干化(熔化效果逐漸消失)效果點上,同時在點選擴散(熔化效果向外擴散)、滴移(熔化效果沿重力向下偏移)等增加真實性的效果,具體設置參考圖4。最后輸出烘焙的圖像序列,這里我們只需要用到打濕貼圖即可。

圖4
在緩存文件夾中找到貼圖圖像,如果你沒有設置錯誤的話,就應該能夠看到巖漿接觸到猴頭的每一幀上都有白色的繪畫效果,如圖5。

圖5
這時候再回到猴頭,為它新增一個置換修改器,使用UV坐標,UVMap貼圖,方向選擇為法向,中間值為0,強度/力度-0.1即可,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巖漿可以如圖6所示的讓猴頭向內(nèi)熔化啦。至此,我們的巖漿熔化物體建模也就完成了,接下來只需要為巖漿、猴頭賦予材質(zhì),再添加一個煙霧效果就搞定!

圖6

本文最終效果示意
本章小結(jié):Blender多項功能的一次“集中測試”
這次教程看上去似乎挺簡單,但需要液體模擬、動態(tài)繪畫和置換功能的整合才能實現(xiàn),而且正如本文一開始所說,這是一個非常消耗硬件資源的項目,可以看到熔化的效果依然有比較明顯的鋸齒,巖漿效果也沒有做到非常真實,這也都是受時間約束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xié),現(xiàn)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電影級的視覺特效在大量使用渲染農(nóng)場的情況下也仍需數(shù)月時間渲染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