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海外應許之地,迎接2024年技術與政策周期共振
(每日研選深度報告導讀,請關注:報告派)
報告出品方:廣發(fā)證券
以下為報告原文節(jié)選
------
一、中國技術全球輸出,推動全球需求超預期
海外需求將超預期,開啟全球市場長期增長空間。根據(jù) Marklines 數(shù)據(jù)測算,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 1081.9 萬輛,對應滲透率 13.6%,同比+5.4pct。
其中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約 392.9 萬輛,對應滲透率 7.5%,同比+1.8pct。2022年中國平價技術全面兌現(xiàn)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突破 25%。海外市場方興未艾,電動化滲透徐徐展開。歐洲 2020 年通過引入中國廠商及培育本土供應鏈應對最嚴碳排放法規(guī),驅(qū)動 2022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接近 20%,對應 2026 年預計 1700 萬輛汽車市場規(guī)模,我們預計當年電動車滲透率將提升至 49%。美國2022 年不足 10%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對應 2026 年預計超 1600 萬輛汽車市場規(guī)模,強政策周期疊加供應保障助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2026 年電動車滲透率有望提升至 34%。拉美當前電動車滲透率約 1%對應 2026 年預計約 600 萬輛汽車市場規(guī)模,當年電動車滲透率有望超 8%。巴西、哥倫比亞汽車工業(yè)基礎夯實,墨西哥、智利受益于 FTA 政策優(yōu)勢輻射區(qū)域廣闊,中系車企及零部件企業(yè)本土布局提振長期競爭力。東南亞當前不足 5%電動車滲透率對應 2026 年預計約 410 萬輛汽車市場規(guī)模,政策紅利快速釋放下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步入高速成長周期,當年電動車滲透率有望達 13%。東南亞各國電動車補貼本土化生產(chǎn)要求嚴苛,中國車企抓取本土導入機遇。2024 年開始中國增速換擋下海外市場擴張將接力助推全球電動化滲透持續(xù)提升。根據(jù)我們測算,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 1900 萬輛,同比+34.8%,其中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 870 萬輛,同比+51%。增速切換下,拉美(+222.7%)、東南亞(+93.2%)、美國(+62.6%)及歐洲(+40.7%)將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而中國驗證商業(yè)成功的平價性技術將加速輸出助推 2025 后全球電動化滲透突破。根據(jù) IHS 全球輕型車市場銷售預測,包含乘用車、微面、輕客、輕卡在內(nèi),2023~2030 年全球輕型車年銷售規(guī)模預計為 8300~9700 萬輛區(qū)間(乘用車 6900 萬輛~8200 萬輛),海外輕型車年銷售規(guī)模預計為 5800~6700 萬輛區(qū)間(乘用車 4700 萬輛~5400 萬輛),經(jīng)我們測算,2022 年海外乘用車市場電動車滲透率約 9%,對應 2026 年海外預計 5200 萬輛乘用車市場規(guī)模,當年海外乘用車市場電動車滲透率有望達 32%。按照區(qū)域劃分,北美、歐洲、東南亞、南美、日韓市場將貢獻主要海外電動車市場增量。
綜合考慮經(jīng)濟增長水平、汽車市場消費規(guī)模、新能源汽車政策及車型周期,海外區(qū)域遠期電動車市場空間:北美>歐洲>東南亞>南美>日韓。北美市場受遠期CAFE(燃油經(jīng)濟性)與 GHG(碳排放指標)約束及 IRA 法案下車型補貼與供應鏈本土制造補貼激勵,處于強政策周期及中性的車型周期階段,當前滲透率不足10%,未來供給釋放下具備電動車滲透率提升潛力。歐洲市場經(jīng)歷 2019~2021 年強勢補貼激勵及嚴苛碳排放考核,短期法規(guī)約束趨弱,2025 年下一階段碳排放考核下車企平臺化車型投放提速,疊加中系車出海擴張、本土平價供應鏈導入有望開啟強車型周期。東南亞市場遠期電動車滲透率指引明確,配套補貼及稅收優(yōu)惠措施密集推出下步入強政策周期,但本土電動化產(chǎn)能尚處萌芽期,當前新能源汽車產(chǎn)品依賴進口。南美市場汽車消費基礎夯實,區(qū)域內(nèi)自由貿(mào)易激勵下本土電動化產(chǎn)能擴建可期。新能源汽車政策扶持以約束性法規(guī)為主,缺乏購置補貼激勵。日韓市場汽車消費成熟,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配套完善,現(xiàn)代、豐田已先期完成全球擴張布局,出口導向明確??紤]到混動車型熱銷疊加日韓車企電動化轉(zhuǎn)型遲緩,本土電動車市場成長空間或?qū)⒂邢?。南亞及西亞市場具備一定汽車消費規(guī)模,但區(qū)域間各國普遍缺乏新能源汽車約束性法規(guī)及激勵性政策,僅印度、以色列等國較為領先。
二、歐洲:備戰(zhàn) 2025,穿越最強政策周期
(一)政策換擋提速,驅(qū)動格局重組
歐洲法規(guī)達標壓力趨弱,疊加核心國家補貼退坡拖累短期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2019 年起受益各國補貼政策及稅收優(yōu)惠政策出臺,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加速放量階段。2020 年歐洲啟動全球最嚴碳排放法規(guī),德、法兩國領銜,各國普遍加大補貼政策力度助推新能源汽車市場步入快速上行通道,2021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高景氣度。類比中國市場增速換擋,據(jù)中汽協(xié),202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136.7 萬輛,同比增速僅為 10.9%,主要系雙積分考核壓力較小、補貼大幅退坡疊加平價產(chǎn)品稀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調(diào)整期。2022 年歐洲法規(guī)達標壓力趨弱同時俄烏戰(zhàn)爭導致供應鏈承壓,疊加能源危機導致的高通脹拖累汽車消費。2022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總銷量 251.3 萬輛,同比+14.8%,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足 20%,仍具備提升潛力。
補貼溫和退坡沖擊幅度有限,使用經(jīng)濟性及稅收優(yōu)勢夯實新能源汽車銷量基本盤。2021 年下半年以來各國補貼退坡預期升溫。英國于 2022 年 6 月終止插電式混動車型及純電動車型補貼。德國于 2022 年末取消 PHEV 補貼,2023 年開始售價 4 萬歐元以內(nèi)的純電車型補貼退坡至 4500 歐元;售價高于 4 萬歐元車型退坡至3000 歐元;6.5 萬歐元以上車型不享受補貼,2024 年開始無補貼車型拓展至 4.5萬歐元。法國于 2023 年取消 PHEV 補貼,售價 4.7 萬歐元以內(nèi)的純電車型個人補貼退坡至 5000 歐元,企業(yè)補貼退坡至 3000 歐元。挪威 2023 年新能源汽車稅收優(yōu)惠政策收窄,引入適用于純電車型的兩項新稅:(1)500 公斤以上車輛需繳納每公斤 12.5 挪威克朗的重量稅。(2)純電汽車價格中超過 50 萬挪威克朗(約42000 歐元)的部分征收 25%的增值稅。
歐洲市場競爭格局分散,補貼紅利傾向 4.5 萬歐元以下純電動車型。根據(jù)Marklines 數(shù)據(jù)測算,當下歐洲銷量主力車型價格帶集中在 2~7 萬歐元 (約 15~50萬人民幣),2022 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 TOP20 中 4.5 萬歐元以下車型銷量占比達91%,代表車型如 Tesla Model 3/Y、Fiat 500、大眾 ID.4 及斯柯達 Enyaq iV。
2023 年上市新車中起亞 EV4、菲亞特熊貓、本田 SUV 等新車定價位于 4~4.5 萬歐元區(qū)間,在補貼延續(xù)的各國仍有望受益于政策刺激迅速放量;而大眾 ID.5、寶馬i4、Polestar 2 等中高端車型起售價低于 6.5 萬歐元,依然能享受一定補貼紅利。
稅負優(yōu)勢有望持續(xù)激活新能源汽車長期消費潛力。稅收制度通過調(diào)整私人及公司車的相對價格來改變汽車的消費購買行為。歐洲各國汽車稅種設置呈現(xiàn)多樣性,主要包括車輛購置稅、車輛所有權稅及能源消費稅。針對公司車輛,設置 BIK 福利稅、VAT 抵扣稅及折舊沖銷稅。根據(jù) T&E 對于歐洲 31 國同級別車型在不同國家的稅負總額進行比較,系統(tǒng)考量包含購置及置換補貼在內(nèi)的財稅政策對汽車消費的稅負影響。整體來看,對于小型燃油轎車,能源稅為主要征收稅種,保有 10 年的私人汽車稅負總額在 1500 歐元~17000 歐元之間。具體來看,小型燃油轎車中丹麥(1.69 萬歐元)、荷蘭(1.23 萬歐元)及挪威(1.20 萬歐元)稅負最重,保加利亞(1512 歐元)、西班牙(2862 歐元)稅負最輕。對于同樣保有 10 年的小型私人新能源轎車,瑞士(4117 歐元)、挪威(3636 歐元)及德國(2710 歐元)為稅負總額 TOP3,但相較于燃油車稅負分別降低 4203 歐元,8358 歐元及 3189 歐元;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均為 0 稅收,新能源汽車稅負最低??偝杀緛砜此饺诵履茉崔I車普遍高于同級燃油轎車,從德、法、英等歐洲 7 國汽車稅收政策演變趨勢來看,2025 年后購置稅、所有權稅等稅收優(yōu)惠幅度普遍收窄,將激發(fā)消費者對于平價電動車型產(chǎn)品需求。
BIK 福利稅及折舊沖銷優(yōu)惠強化新能源公司車輛經(jīng)濟性。對于保有 4 年的小型公司燃油車,丹麥(3.2 萬歐元)、挪威(1.9 萬歐元)及荷蘭(1.7 萬歐元)稅負最重??紤] BIK 福利稅、VAT 抵扣稅及折舊沖銷稅,采用同等級小型純電動車型作為公司車,三國稅負分別降低 9289 歐元、6191 歐元及 6007 歐元??偙S谐杀緛砜?,由于缺乏購買補貼同時設置高額稅率,丹麥(5.3 萬歐元)及荷蘭(4.0 萬歐元)的新能源汽車保有成本最高;希臘(2.3 萬歐元)及盧森堡(2.4 萬歐元)受益高額補貼,新能源公司車保有成本低廉;考慮折舊沖銷與其他稅收優(yōu)惠,德國新能源公司車保有成本與燃油車較為接近;而英國由于 BIK 福利稅設置中新能源汽車(2%)與燃油車(15%~37%)差異較大,對比燃油車(1.2 萬歐元)及新能源汽車(0.2 萬歐元)稅負總額,公司車選擇上新能源汽車經(jīng)濟性突出。
2025年下一階段碳排放法考核開啟迎來政策換擋,帶來中長期歐洲電動化的確定性。據(jù)歐洲議會官網(wǎng),2023年2月14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達成的《2035 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xié)議》:中期即到2030年,新車及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較2021年分別降低55%和50%;長期即到2035年,歐盟銷售新車實現(xiàn)二氧化碳零排放,即禁售燃油車。2025年歐洲將開啟下一階段碳排放考核,車企開發(fā)的全新平臺有望釋放更多面向中國供應鏈的訂單機會。
(二)供給彈性釋放,中國車企出海正當時
A 級以下車型先行放量,B 級車產(chǎn)品突破引領滲透率增速。中歐車型分級標準不同,歐洲 A/B/C 級別車型大致等同于中國大眾標準下的 A00/A0/A 級別轎車。根據(jù) Marklines,2021~2022 年歐洲 A+B+C 車型銷量占比分別為 58.7%及 56%;B級車 Tesla Model Y、大眾 ID.5、斯柯達 Enyaq iV 及現(xiàn)代起亞 IONIQ 5、EV6 豐富產(chǎn)品矩陣,產(chǎn)品突破引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速。2022 年 B、C 及 D 級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攀升至 45.9%(+7.8pct)、41.9%(+3.4pct)、25.4%(+11.4pct),主要系寶馬、戴姆勒等豪華品牌電動車型銷售占比快速攀升。2023 年特斯拉本土產(chǎn)能釋放疊加比亞迪進口車型放量,中高端車型率先實現(xiàn)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
本土車企基于全新純電平臺穩(wěn)步推進電動化轉(zhuǎn)型。大眾集團當前基于 MEB 平臺持續(xù)推出 ID 系列車型,2023 年 4 月全球首發(fā)純電轎車 ID.7,23H2 有望實現(xiàn)中國及歐洲市場同步銷售。據(jù)大眾官網(wǎng),大眾計劃合并 MEB 平臺和 PPE 平臺為SSP 平臺,2025 年起奧迪品牌 Artemis 項目(Q8 e-tron)、2026 年起奧迪品牌A8 e-tron 及大眾品牌 Trinity 項目將基于全新平臺實現(xiàn)規(guī)模量產(chǎn)。據(jù)寶馬官微,寶馬集團將在其 2025 年后的全新 Neue Klasse 平臺上使用圓柱形電池,率先應用于純電 3 系(GEN6 項目)的開發(fā)和生產(chǎn),同時與寧德時代及億緯鋰能分別達成中國和歐洲各兩座 20GWh 電芯工廠的合作協(xié)議。戴姆勒憑借 EVA 平臺 EQ 系列純電車型疊加高端 AMG、邁巴赫車型提振銷量。根據(jù)奔馳官網(wǎng),23Q1 奔馳汽車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 9.2 萬輛,同比+24%,其中純電動車型 5.2 萬輛,同比+89%,主要系歐洲市場 EQA/B/S 疊加北美市場 EQE 貢獻,23H1 邁巴赫 EQS 純電 SUV 將全球亮相。戴姆勒集團 2025 年后將推出三大全新平臺 ,包括 MB.EA(大型車) 、AMG. EA(性能車)及 VAN. EA(貨車)。Stellantis 集團基于 4 個純電 STLA 平臺全面推進 2030 年電動化戰(zhàn)略,包含小型平臺(26 年,覆蓋 37~82KWh,500km,代表車型歐寶 Corsa-e) 、中型平臺(23 年,覆蓋 87~104KWh,700km,代表車型歐寶 Manta) 、大型平臺(23 年,覆蓋 101~118KWh,800km,越野 JEEP) 及 Frame 平臺(24 年,159~200KWh,800 km,豪華車)。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貢獻供給彈性,出色產(chǎn)品力打開銷量空間。歐洲市場準入標準嚴苛,EWVTA(European Whole Vehicle Type Approval)為歐盟最新的整車強制型式認證標準,涉及車輛安全、性能、環(huán)保、續(xù)航里程等多個測試項目。
2018 年 6 月歐盟發(fā)布新整車型式批準框架技術法規(guī)(EU)2018/858,旨在加嚴型式批準管理程序,增加車輛產(chǎn)品入市后的市場監(jiān)管要求。2022 年 8 月歐盟再度修訂汽車型式認證(WVTA)法規(guī),更新方向多集中于車輛安全技術水平與 ADAS 功能要求,認證門檻大幅提高。據(jù)各車企官網(wǎng),比亞迪 ATTO3(元 PLUS)已通過EWVTA 認證標準,獲得 Euro NCAP 最高五星安全評級,后續(xù)推進漢、唐等其他車型認證測試。蔚來 ES8、ET7 已先后獲得 Euro NCAP 最高五星安全評級。
產(chǎn)品力方面,以比亞迪 ATTO3 為例,橫向?qū)舜蟊?ID.4、日產(chǎn) Niro 以及奧迪Q4 e-tron 等 SUV 產(chǎn)品,除尺寸空間略小外續(xù)航里程、NVH 表現(xiàn)及電耗表現(xiàn)優(yōu)勢顯著,疊加漢/唐打造中高端海外品牌形象基礎,中系進口電動車參與歐洲市場競爭具備一定產(chǎn)品力優(yōu)勢。
海外售價大幅高于國內(nèi),盈利能力提振可期。以比亞迪出口歐洲車型為例,選取在售的 ATTO 3、漢 EV、唐 EV 進行 2023 年盈利水平的橫向比較。經(jīng)測算,綜合考慮出口歐洲帶來的進口關稅、目的地增值稅、海運陸運費用以及保險費,疊加歐洲經(jīng)銷商店利潤率顯著高于國內(nèi)的情況,ATTO 3 出口歐洲或可實現(xiàn) 13.5%的毛利率水平,單車毛利有望超 2500 歐元;唐 EV、漢 EV 歐洲售價約 53 萬元人民幣,相較于國內(nèi)起售價漲幅達 87.1%和 94.7%。在總體制造成本基本相同的基礎上,高定價策略基本消弭了海運費用及目的地關稅高于國內(nèi)水平的影響,預計唐EV/漢 EV 歐洲單車毛利 6.03/8.03 萬元,對應毛利率 21.5%/28.4%。
(三)迎接拐點,中國產(chǎn)業(yè)鏈驅(qū)動平價
中國市場已在 A0 及 A 級車市場得到驗證的磷酸鐵鋰+CTP 技術,有望導入歐洲本土進一步幫助車企實現(xiàn)降本。據(jù)大眾官網(wǎng),ID.3 主要選裝 LG 新能源軟包電池,采用金屬價格聯(lián)動報價機制原材料成本波動較小,我們預計模組售價約 130 美金/kWh,高于中國市場電池售價。以 A0 級進口車型 Dacia Spring 及 A 級大眾ID.3 為例,假設不同版本售價及其他制造成本一致,若換裝磷酸鐵鋰,經(jīng)測算,銷售毛利率分別改善 5.29pct 及 6.02pct,盈利提振效果明顯。根據(jù)大眾官網(wǎng),大眾汽車于 2021 年 3 月 PowerDay 上宣布,計劃未來將在其入門車型上普遍使用磷酸鐵鋰電池。2023 年 3 月大眾集團 A 級兩廂車 ID.2 all 全球首發(fā)亮相,基于 MEB Entry 前驅(qū)平臺打造,售價低于 2.5 萬歐元,配備 38kWh 及 56kWh 磷酸鐵鋰電池包,WLTP 續(xù)航 450 公里,預計將于 2025 年規(guī)模量產(chǎn)。
--- 報告摘錄結(jié)束 更多內(nèi)容請閱讀報告原文 ---
報告合集專題一覽 X 由【報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別說明:本文來源于公開資料,摘錄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報告派
新能源 / 汽車 / 儲能
新能源汽車 | 儲能 | 鋰電池 | 燃料電池 | 動力電池 | 動力電池回收 | 氫能源 | 充電樁 | 互聯(lián)網(wǎng)汽車 | 智能駕駛 | 自動駕駛 | 汽車后市場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產(chǎn)業(yè) | 磷化工 | 基礎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綠色能源 | 清潔能源 | 光伏 | 風力發(fā)電 | 海上發(f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