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師》——我走了萬水千山,為了見你

《蟲師》的風格和意境,隨著我的年長其味道讓我愈發(fā)回味。每次我都感覺它說了很多,卻又感覺它什么都沒說。
蔥綠的密林,低沉的耳語,靜謐背后的悅動。如此平靜的世界下隱藏的是另一種生命的活躍。
作為闖入者的我,對《蟲師》世界的感覺是朦朧的。這種朦朧既體現(xiàn)在時代上:有時是原始的漁牧,有時又是現(xiàn)代的電器。也體現(xiàn)在關(guān)系上:人在與自然看似和諧的相處下,藏著無盡的困擾。 ?
??而這困擾便是題目中《蟲師》的“蟲”字。此蟲非彼蟲。《蟲師》的“蟲”是一種相當曖昧的存在,借用作品的話,它是一種“更接近生命原生態(tài)的東西的總稱”。當然,這話聽起來相當?shù)膭e扭和拗口,理解起來也十分的抽象。
如果有什么通俗易懂的說法,那可能就有點類似于我們一直在說的妖怪和幽靈吧。但是我個人更愿意將蟲子看做各種規(guī)則的具象化。妖怪與幽靈都是因人類而存在,而“蟲”;《蟲師》世界的蟲早就最初就存在了,無所謂人類的生活,它們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蟲師》世界的人類也因為這點而困擾,災難,疾病會帶來死亡。所以,人類便容易將蟲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逃離這種恐懼,人類會想方設(shè)法的消滅影響自己的人類。
??由此便誕生了專門除蟲的職業(yè)——蟲師。
蟲師的本職只有一個——為人消除“蟲”帶來的災害,只要做到這一點你就是稱職的蟲師了。至于蟲師本身是個怎樣的人,那無關(guān)緊要。
相較于大多數(shù)以消滅根絕為人類帶來煩惱的蟲為目的的蟲師,銀谷倒是一個異類。
主角銀谷,也是一名蟲師。他云游四方,居無定所。他和蟲的關(guān)系復雜,緣分頗深。
他的體質(zhì)使他遭受蟲的侵擾,他的恩師因為蟲而“死亡”,他的頭發(fā)因為蟲而變白,他的左眼也被蟲奪走。
??但是有這樣遭遇的他卻有著溫柔的性格,他不憎恨蟲,而是成為學者試圖去了解蟲,研究蟲。這一切的轉(zhuǎn)折是來自失去一切之后的失憶,一次失憶既切斷了過往的一切,也讓銀谷接受身上發(fā)生的一切。
??因為接納了災難,接納了自己,自然也就接納了蟲。
??銀谷的思想也是溫柔的,無論是人類還是蟲,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謀求生存,沒有對錯之分。人類不過是打擾了蟲生存的過客。沒有必要趕走主人,也沒必要讓過客難堪。只需要讓兩者保持和平的關(guān)系就行。讓蟲回到原來的位置上,讓人懂得克制自己。
作為過客的人類,其故事也如旅途般的風景精彩?;蚴菒?,或是恨,或是為了家庭,或是為了生命。無論在講述的是什么,都通過“蟲”,使每一個故事變得更為深刻。人類的情感變得愈發(fā)濃烈。
《蟲師》的故事有一種哀而不傷的味道。但這種味道我卻不太明白,不明白我為什么會覺得哀,不明白我為什么會不覺得傷。
唯一能知道到的就是在聽過那悠揚的音樂和看過那樸素的畫風后,一切都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