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的理解

巫,從"工"從"人","工"的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和地,中間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達地旨;加上"人",就是通達天地,中合人意的意思。其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人,是復數(shù)的"人",是眾人。它蘊含著祖先期望人們能夠與天地上下溝通的夢想。
古人認為,巫能夠與鬼神相溝通,能調動鬼神之力為人消災致富,如降神、預言、祈雨、醫(yī)病等等,久而久之成為古代社會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職業(yè)。
中國著名科學家郭沫若先生從中國古代甲骨文中考證:"巫"和"舞"是一回事。甚至還有的學者認為古老的"巫"字就是兩個人相對翩翩起舞的形象。
在遙遠的過去,祭祀活動通常以舞蹈為重要手段,因為舞蹈可以形象鮮明,具有直觀的震撼力,而且很美。舞蹈可以起到其他手段起不到的作用。
在古代,"巫"是由氏族的領袖們兼任的。比如:傳說中的大禹,不僅僅是一位善于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大巫。他因為辛勞治水,長年行走于濕滑之道,走起路來邁不開步子,只能用小碎步一點點的往前挪。大禹這種步伐久而久之被后世稱為"禹步",運用的范圍很廣,既是道士布法的一種步伐,也是巫覡求神的舞步。
在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有祭祀的活動,也都有巫舞的存在,比如在楚國祭神的大型歌舞《九歌》中,就是由巫覡扮演神的形象,身穿彩衣,佩帶美玉,手持長劍,翩翩起舞。
巫舞跳起來的難度很大,技藝高超,一般人不能為之。另外,跳巫舞的人不但善舞,而且貌美,很能吸引、迷惑他人。由于"巫"和"舞"是同音,"巫,以舞降神者也",所以巫"降神"手段主要是舞蹈。
但是在現(xiàn)代巫的提現(xiàn)大多都存在于小說中比較多一點。比較完善的就是網(wǎng)絡小說家血紅書中的一段介紹。
巫者
上下為天,中間是人,人人平而為一,相互維持,是為巫。
上古之時,洪荒之中兇獸橫行,精怪、妖靈乃至神、怪、鬼、魅等物統(tǒng)轄大地。
上古之民,爾等祖先,初生于九州之土,于洪水中哀求上天,于山火中掙扎求存,于疫病中伏尸萬里,于兇獸爪牙之下血流成河。
天心最仁,是時人中有巫人出。悟天道,通天理,有無窮之力。是巫者,一族一部之首,拯救天下黎民于滅亡之困,拔人族祖先于覆滅之境。是時,兇獸俯首,精怪、妖靈避退萬里,神、圣、鬼、魅乃至一切先天大神通者,為巫所迫,使人族劃地而居,終得安樂。
巫者,天地間有人存,平而唯一,相互扶持,是為巫。
解病痛,解迷惑,解災劫,解一切痛苦。掌禮法,持傳統(tǒng),使人族綿延流傳于九州,是為巫。
巫,是大智者。唯大智者,方為巫。
巫,是為慈父,是為慈母。
--《巫頌》血紅
除去血紅大大寫出美好的一面以外,在很多網(wǎng)絡小說和電影等物品中。巫還存在讓很多人恐怖的一面。列入,巫蠱,巫毒,巫術等。
總體來說,從好的方面理解巫還是屬于一種原始先民對于天災人禍的一種敬畏而產生的祭祀文化。雖然現(xiàn)在社會中多多少少還存在有這種巫文化。
但,無論是否屬于一種迷行或者說宗教。
巫,也屬于我國一種濃厚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