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威廉?馬倫達亞內(nèi)?阿什頓(Frederick William Mallandaine Ashton)

1906年9月17日生于秘魯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Guayaquil, Ecuador)的一個英國家庭,是他的父親喬治?阿什頓(George Ashton,1864 -1924)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喬治亞娜?阿什頓(Georgiana Ashton, 1869 – 1939,原名夏洛特·喬治亞娜·富爾徹(Charlotte Georgiana Fulcher)11月出生于亞克斯利,薩福克27號,她來自一個農(nóng)民家庭,但不適合農(nóng)村的生活方式,她看到婚姻的契機, 1895年11月離開薩??饲巴蚬隙酄柵c喬治?阿什頓結(jié)婚,走出一條更精彩的生活之路)所生五個孩子中的第四個孩子,如果加上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約翰·阿什頓(John S. Ashton)(是他父親與前妻哈里特·伊麗莎白·史蒂文斯(Harriet Elizabeth Stevens)所生),他就是六個孩子中的第五個孩子。他的的母親,活潑,幽默風(fēng)趣。他從小在秘魯長大,在他的父親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的父親出任瓜亞基爾是中美洲和南美洲電纜公司的經(jīng)理和英國在瓜亞基爾辦事處的一名替代副領(lǐng)事并前往秘魯首都利馬到他的兒子家。后來,他回憶起與他的父親的關(guān)系覺得是那樣的冷漠和嚴肅。他們的家庭生活不是很開心。喬治亞娜和喬治有一點與他作做,甚至很少關(guān)心他們的孩子。喬治安娜一直在參加非常繁忙活躍的社交生活。
1907年,全家定居在秘魯?shù)氖锥祭R,在那里他們與其他英國的移民,在茶水間閱讀英語貿(mào)易資料,以保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后來,阿什頓到雷科萊塔區(qū)多米尼加學(xué)校(The Dominican school of La ?Recoleta)學(xué)習(xí)。
1914年,他的父母返回到瓜亞基爾,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進入了英國在殖民地建立的兒童學(xué)校學(xué)習(xí),因為他說的是西班牙口音的英語,所以他的同學(xué)常常取笑他。
1917年,他在利馬城市劇院(Municipal Theater in Lima)看到了安娜?帕夫洛夫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na Pavlova)的芭蕾舞表演,她的的美麗,舞蹈的戲劇性,欣喜若狂的活力讓他如此震驚,立志要在舞蹈的世界里闖出一番天地,他就下定了決心,要想成為一個舞蹈家——而不僅僅是普通的舞者,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舞蹈演員” ,他對安娜?巴甫洛娃的喜愛,她的美麗、戲劇性和她著為芭蕾女首席所創(chuàng)造的角色一直對他的整個編舞職業(yè)生涯有著重大影響(作為他英國的繆斯女神瑪戈特?芳婷(Margot Fonteyn),后來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總覺得,弗雷德看到巴甫洛娃后,我就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她?!保?。阿什頓追求他對舞蹈的興趣,因為當(dāng)時他生活在南美的時候,那里沒有太多的可以學(xué)習(xí)芭蕾舞的地方,所以他并沒有真正地開始跳舞。
直到1919年,到達英國以后,他開始才真正地學(xué)習(xí),后來在哥哥查理(Charlie)支付了一些費用后,從而進入肯特郡附近的一所寄宿學(xué)?!喾饘W(xué)院(Dover College)學(xué)習(xí)(相當(dāng)于美國的一所中學(xué)),他在那里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使得他不愉快。后來他才發(fā)現(xiàn)他的快樂是每每在周未時,能夠在學(xué)校參加社交舞蹈課和看到戲劇演出,并在假日里欣賞倫到敦豐富的劇場演出及參觀藝術(shù)展覽。在此期間,他在倫敦看到的了由謝爾蓋?佳吉列夫(Serge Diaghilev)領(lǐng)導(dǎo)的俄羅斯芭蕾舞團(Russian Ballet)和其他杰出藝術(shù)家巡演演出。
1921年,在復(fù)活節(jié)假期他看到了美國現(xiàn)代舞蹈的先驅(qū)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的表演,對他造成另一種強烈的影響力。雖然那時鄧肯已經(jīng)46歲,而伊莎多拉?鄧肯的可塑性和她獨特個性的影響力,仍然如此生動(1976年,他能夠完美地重新創(chuàng)作了《伊薩貝拉?鄧肯風(fēng)格的勃拉姆斯圓舞曲5首》(Five Brahms Waltzes in the manner of Isadora Duncan),就是他用舞蹈向伊莎多拉?鄧肯致敬)。對他早期影響的文化體驗,是來自20世紀20年代秘魯在劇院形成發(fā)展趨勢的韻律舞蹈,可以一直追溯到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同年,他決定離開學(xué)校去倫敦一個進出口企業(yè)上班,事實上,他有著掌握三種語言的資本(英語,西班牙語和法語)。
后來,他因在那里學(xué)習(xí)比較沉悶,1922年,阿什頓用省下來的錢開始研究翻譯一部進口的佳吉列夫芭蕾舞團的首席男舞者及編舞家之一萊奧尼德?馬辛(Leonide Massine)的作品。阿什頓從未忘記他決心成為一名舞蹈演員的愿望,此時此刻呈現(xiàn)出來。此后,每到星期六,他都秘密的隨從萊奧尼德?馬辛發(fā)奮學(xué)習(xí)芭蕾舞,并令人驚訝的報出了他當(dāng)時的年齡(已20歲),在英國,男舞者是非常罕見的并是值得嘗試的一件事,但在英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中,年輕的男孩子跳舞,被認為是一種不正當(dāng)?shù)穆殬I(yè),他開始跟家人要求上芭蕾舞蹈學(xué)校、接受專業(yè)的舞蹈訓(xùn)練,遭到家里的拒絕,他經(jīng)歷了輕微的精神崩潰(醫(yī)生告訴他的母親說,阿什頓必須要學(xué)習(xí)芭蕾舞,如果不同意,可能會有瘋了的危險),最終,他最終他說服家人,與馬辛學(xué)習(xí)了四個學(xué)期。1924年1月,他面臨著一場家庭的悲劇并徹底地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的父親自殺身亡,他留下很少的錢留和他的遺孀,而在經(jīng)濟上母親只有依賴她的大兒子——一個在瓜亞基爾的成功企業(yè)家卡薩?卡洛斯?阿什頓(Casa Carlos Ashton),阿什頓夫人與弗雷德里克?阿什頓和他年紀最小的妹妹伊迪絲(Edith)搬到倫敦,先住在肯辛頓(Kensington)一處私人旅館,然后住在西博爾頓花園(West Bolton Gardens)一間很小的房子里。由于馬辛離開倫敦到別的地方去發(fā)展,馬辛建議阿什頓隨瑪麗?蘭伯特(Marie Rambert)和瑪格麗特·克拉斯凱(Margaret Craske)繼續(xù)學(xué)習(xí)研究芭蕾,每個人都對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隨后他加入屬于瑪麗?蘭伯特和尼涅特?德瓦魯娃女爵(Dame Ninette de Valois)由芭蕾俱樂部(Ballet Club)改為的蘭伯特芭蕾舞團(Ballet Rambert),此后,阿什頓拜在尼古拉斯?萊加特(Nicholas Legat)的門下學(xué)習(xí)芭蕾,他的目標(biāo)是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舞蹈家。他在芭蕾教室練習(xí)時,他的精湛技巧,讓其他的舞者不敢站在他的前面跳舞。在舞臺上表演時,其他舞者也會偷偷模仿他的詮釋方式,他的天分加上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從而使他成為一個有個性的芭蕾舞者。

1925年4月10日,他在英國布萊頓皇宮(Palace Pier in Brighton)進行了自己綜藝節(jié)目的首演。此后家庭的經(jīng)濟因難再次干擾他的事業(yè)??ㄋ_卡洛斯?阿什頓戲劇性地破產(chǎn)了,阿什頓和他的母親變得窮困潦倒。然而,他與蘭伯特的學(xué)習(xí)是免費的,阿什頓想成為一個偉大的舞蹈家的夢想,但在現(xiàn)實中,他起步較晚,尤其是先天性的體質(zhì)羸弱,從而使他恍然大悟,從些以后不可能永遠在舞臺上跳舞。后來,當(dāng)蘭伯特發(fā)現(xiàn)阿什頓具有編舞潛質(zhì)的時候,在蘭伯特的鼓勵下,1926年,讓他第一次編導(dǎo)芭蕾舞劇,創(chuàng)作出他的第一部實驗芭蕾作品《時髦的悲劇》(A Tragedy of Fashion)(是一部諷刺時事滑稽劇《濱江之夜》(Riverside Nights)的一部分)并親自首演,他非常成功的開始了作為一個編導(dǎo)的職業(yè)生涯。
1927年,加入伊達?魯賓斯坦芭蕾舞團(Ida Rubenstein Company)在倫敦跳舞并研究馬辛和布羅尼斯拉娃?尼金斯卡(Bronislava Nijinska)(偉大的芭蕾大師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妹妹)編導(dǎo)方式。1928-1929年,作為伊達?魯賓斯坦芭蕾舞團的舞者在巴黎,隨首席編導(dǎo)大師布羅尼斯拉娃?尼金斯卡學(xué)習(xí)編導(dǎo)藝術(shù)并與她一起舞蹈,他一直渴望學(xué)習(xí)尼金斯卡為佳吉列夫芭蕾舞團創(chuàng)作的作品,覺得和她在一起工作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回憶,她的作品對他的影響較大。
1929年,他從新回到了蘭伯特芭蕾舞團,在哪里跳古典和現(xiàn)代作品,并與塔瑪娜?卡爾薩文娜(Tamara Karsavina),利蒂婭?洛波科娃(Lydia Lopokova) 和艾麗茜婭?瑪爾科娃(Alicia Markova)成為舞伴 。這時他遇到了另一個他崇拜的芭蕾舞演員——塔瑪娜?卡爾薩文娜,她對他的影響很大:“當(dāng)她跳起舞來時,我注視著她的每一個動作,羨慕她的學(xué)識,她的雍容氣度,個性和面對觀眾表演的方法?!?/p>
1930年,蘭伯特偶然提出了讓她的芭蕾舞團一些有前途的舞蹈人才的在倫敦自治區(qū)河北岸的抒情劇院(Lyric Theatre, Hammersmith)演出,在她的的鼓勵下,又創(chuàng)作了一部新的芭蕾舞劇《卡普里奧組曲》(Capriol Suite),這部不尋常的作品音樂是由作曲家彼得?沃洛克(Peter Warlock)引用十六世紀法國舞蹈家阿爾波(Alpro)(化名,其真實的姓名為若昂?塔布洛(Jehan Tabourot),他的正職是天主教教士)所寫的《舞蹈術(shù)》(L'Orchésographie)中節(jié)選了六種不同的舞蹈而寫成的音樂。就在伯樂和時運的推波助瀾下,他在而立之年就達到他的夢想——成為一名被大家肯定杰出的舞蹈家。
1930年,阿什頓加入了由英國許多藝術(shù)界名人組成的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卡馬戈協(xié)會(Camargo Society)。協(xié)會提出的目標(biāo)是提供能在協(xié)會的舞臺上演的芭蕾,幾個月后,在倫敦推出新的芭蕾舞劇,其中有些是增添到芭蕾俱樂部或維克 - 威爾斯芭蕾舞團(Vic-Wells Ballet)從而成為保留劇目。其中有阿什頓的《正門》(Fa?ade,1931年)并在其中飾演男舞者角色。通過這兩個芭蕾舞群體,并繼續(xù)留住了二十一世紀的觀眾。阿什頓為卡馬戈協(xié)會創(chuàng)作了芭蕾舞劇《在南方港口的日子里》(A Day in a Southern Port,后來被稱為《格蘭德河》(Rio Grande),1931)中加入了熱情的南美洲拉丁和爵士舞,其中的角色由利蒂婭?洛波科娃(Lydia Lopokova) 和艾麗茜婭?瑪爾科娃(Alicia Markova)出演,舞蹈音樂由作曲家康斯坦特?蘭伯特(Constant Lambert)譜曲,其后與他有著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并與蘭伯特和阿什頓成了親密的同事?!陡唿S》(High Yellow,1932)是與一個好友施皮凱?布拉德利(Spike Hughes)合作的,音樂由斯派克?休斯(Buddy Bradley)創(chuàng)作。在此前阿什頓和布雷德利上演過查爾斯?B?科克倫(Charles B. Cochran)的音樂劇作品,并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阿什頓對輕歌舞劇和音樂劇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此期間,唯一通過倫敦西區(qū)劇院,英國的舞者能夠得到財政上的支持得以生存,蘭伯特和德瓦魯娃用微薄的零星資金周轉(zhuǎn)經(jīng)營著芭蕾舞團。
卡馬戈協(xié)會是編舞家,舞蹈家,作曲家,舞美設(shè)計和作家一個重要的聚會場所,是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倫敦藝術(shù)界所有從業(yè)的藝術(shù)家和他們非常感興趣并見多識廣的贊助人一個緊密的聯(lián)絡(luò)地,卡馬戈協(xié)會里包括的不僅有音樂家:康斯坦特?蘭伯特,威廉?沃爾頓(William Walton), 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和阿瑟?布利斯(Arthur Bliss);還有舞美設(shè)計家:凡妮莎?貝爾(Vanessa Bell),愛德華?巴拉(Edward Burra),鄧肯?格蘭特(Duncan Grant),格溫?拉弗拉(Gwen Raverat)和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首席舞者:利蒂婭?洛波科娃,艾麗茜婭?瑪爾科娃,尼涅特?德瓦魯娃,菲莉斯?貝代爾斯(Phyllis Bedells), 莫代?勞埃德(Maude Lloyd), 安東?多林(Anton Dolin)和斯坦利?賈德森(Stanley Judson)。

1931年2月16日,蘭伯特在她的丈夫阿什利公爵(Ashley Dukes)和芭蕾舞評論家阿諾德?哈斯克爾(Arnold Haskell)的支持下,成立了芭蕾俱樂部并在諾丁山門水星劇場(Mercury Theatre in Notting Hill Gate)進行了首演,他與艾麗茜婭?瑪爾科娃合作出演了米歇爾?福金(Michel Fokine)的《仙女們》(Les sylphides)。在1929-1934年之間,地定期地為蘭伯特的芭蕾俱樂部編導(dǎo)作品,其中包括:《仙媛》(La péri,1931), 《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1931),《舞蹈排練廳》(Foyer de danse,1932)和《假面舞會》(Les masques,1933,由瑪爾科娃主演),前三部作品是為他的舞者和服裝舞美設(shè)計威廉?查普爾(William Chappell)而作,后一部作品是由索菲?費奧多羅維奇(Sophie Fedorovich)設(shè)計的服裝。這兩位舞美設(shè)計與阿什頓多年來保持著密切的關(guān)系,成了親密的朋友和合作者,費奧多羅維奇是他自己最好的設(shè)計合作者,其后合作了《但丁奏鳴曲》(Dante Sonata,1940)和《交響變奏曲》(Symphonic Variations,1946)之后她于1953年猝死,阿什頓繼承了費奧多羅維奇35000英鎊的遺產(chǎn)。他為芭蕾俱樂部共創(chuàng)作了超過30部的芭蕾作品,在這一時期,作為一個舞者,在音樂劇和輕歌舞劇中追求他成功的職業(yè)生涯。在以后的五十年中,他成為英國芭蕾的靈魂。他立足于古典傳統(tǒng)并賦予它現(xiàn)代氣息和生命力,這也正是他為英國皇家芭蕾團制定的風(fēng)格規(guī)范。雖然屢遭一些人的攻擊和非難,但是他從來沒有動搖和背叛過自己,并使英國芭蕾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當(dāng)代偉大的編導(dǎo)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出生于1904年),曾經(jīng)有鼓動阿什頓去美國進行訪問想法,他在1934年2月20日訪問了美國并在由維吉爾?湯姆森(Virgil Thomson)作曲,格特魯?shù)?斯坦(Gertrude Stein)編劇的三幕現(xiàn)代歌劇《四圣徒》(Four Saints)中編導(dǎo)了黑人舞者舞蹈場景,這個場景充分地引起了他在秘魯?shù)幕貞洝0⑹差D還為哈林夜總會(Harlem Nightclubs)招募的美國黑人舞者表演創(chuàng)作編排了新的舞蹈。
阿什頓沒有成為一名美國偉大的芭蕾大師,20世紀30年代,他成為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后來改為薩德勒之泉芭蕾舞團(Sadler's Wells Ballet),1956年改為皇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的舞者,雖然他沒有過人的技術(shù)技巧,但他以扮演啞劇角色和性格舞者著稱,如《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中的卡拉波斯;《狂歡節(jié)》(Carnaval)中的丑角皮埃羅;《正門》中的意大利人或稍后的《灰姑娘》(Censrillon)中丑陋的妹妹。
1931年,他為尼涅特?德瓦魯娃女爵的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編導(dǎo)了首部作品《帆船賽》(Regatta,德瓦魯娃在其中跳主角)。1933年,編導(dǎo)了性格芭蕾舞《幽會》(Les Rendezvous),由艾麗茜婭?瑪爾科娃和前佳吉列夫芭蕾舞團的舞者斯坦尼斯拉斯·伊濟科夫斯基(Stanislas Idzikowski)主演, 音樂由康斯坦特?蘭伯特改編自丹尼爾-弗朗索瓦-埃斯普利?奧伯(Daniel Fran?ois Esprit Auber)的作品,阿什頓創(chuàng)作的這部興味盎然的作品,成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

1935年9月,他受德瓦魯娃的邀請,加入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任首席編導(dǎo)(可憐的蘭伯特,注定經(jīng)常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最后看著他離去),他加入這一團體與這些藝術(shù)家成為終身的朋友和同事——威廉?查普爾(William Chappell) 和萊斯利?愛德華茲(Leslie Edwards) 曾經(jīng)是蘭伯特的舞者,羅伯特?赫爾普曼(Robert Helpmann)演出過他的《幽會》,康斯坦特?蘭伯特成為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音樂總監(jiān)兼作曲家和指揮家。作為一個編導(dǎo),德瓦魯娃(和英國芭蕾舞團)是他的一切,并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發(fā)展和提到自己的技能。在這方面,他是幸運的,他能夠在優(yōu)秀的音樂家康斯坦特?蘭伯特的幫助和指導(dǎo)下工作。德瓦魯娃和康斯坦特?蘭伯特所使用的策略類似佳吉列夫——都源于創(chuàng)作短小的芭蕾舞劇,每一部舞蹈在音樂和設(shè)計基礎(chǔ)上風(fēng)格趨于統(tǒng)一,這非常適合阿什頓。同年,根據(jù)俄羅斯-法國-美國現(xiàn)代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的音樂創(chuàng)作了《妖女之吻》(Le baiser de la fée,他曾跳過給布羅尼斯拉娃?尼金斯卡譜曲的芭蕾),由索菲?費奧多羅維奇進行了舞美設(shè)計。這個新的職位給了阿什頓新的機會,以便創(chuàng)作全幕大型芭蕾舞劇,他以前的大部分作品是為規(guī)模較小的芭蕾舞團創(chuàng)作的。阿什頓的作品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并引進了艾麗茜婭?瑪爾科娃,成為薩德勒之泉芭蕾舞團的芭蕾女首席,出演了全本的《吉賽爾》(Giselle,)《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和《天鵝湖》(Swan Lake),后來艾麗茜婭?瑪爾科娃離開了芭蕾舞團,德瓦魯娃很早就預(yù)見到這一點,她曾專門要求阿什頓要接受這個事實,她要阿什頓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的繼任者——一個年輕的女孩叫瑪戈特?芳婷身上。阿什頓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根據(jù)不同演員的個性編排舞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從而培養(yǎng)出一大批出色的芭蕾舞演員,最著名的就是有著"永遠芭蕾女首席"之稱的瑪戈特?芳婷女爵,因此,他決定啟用經(jīng)驗不足瑪戈特?芳婷的潛力,芳婷肯定是阿什頓的靈感,她從十幾歲開始,就成為獨舞演員并普遍得到了贊賞的芭蕾舞女首席,如果沒有他為她創(chuàng)作的芭蕾舞劇,她非凡的天才將不會保持空前的發(fā)展,同時在其它方面他給予了她許多康慨的支持。后來在他的經(jīng)常啟發(fā)下,終于成為20世紀中葉一名最偉大的古典芭蕾舞蹈家,成為他心目中的繆斯女神和作品風(fēng)格的詮釋者,在未來的25年中,在他的芭蕾舞劇中,芳婷飾演了許多的主角。天性浪漫的阿什頓與芳婷在工作過程中,曾擦撞出戀愛的火花,兩人的戀愛史以及他們共同創(chuàng)作的動人作品,一度是觀眾茶余飯后熱烈討論的話題。

1936年,阿什頓創(chuàng)作了由塞西爾?貝頓(Cecil Beaton)精心設(shè)計舞美和康斯坦特?蘭伯特根據(jù)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一首令人回味的音樂而改編的《幽靈》(Apparitions),這部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阿什頓他在浪漫之美一個重要方面的風(fēng)格。多年來,他在其它作品中,在不同的時期與此相同的風(fēng)格的作品被認為數(shù)不勝數(shù)。
在這期間,他編導(dǎo)的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是性格芭蕾《溜冰者》(Les Patineurs,1937,哈羅德·特納(Harold Turner)主演),發(fā)明了風(fēng)趣地滑冰主題是俏皮的女孩與憂郁的男孩雙人舞——這是阿什頓標(biāo)識或不經(jīng)意的聳肩,這部作品極其精湛和令人回味,這時阿什頓風(fēng)格顯著的特點開始形成。雖然他的舞蹈理論深受馬里于斯 ?佩蒂帕(Marius Petipa)的影響,但他的舞蹈性動作卻擁有自己一個獨特的感性的運動方式,所以,他的快速度,纏繞和柔軟身體的曲線與輝煌的步法的對位,裝飾著碧波蕩漾的手臂動作和特性角度的頭部是他風(fēng)格的獨特體現(xiàn)。此刻他舞蹈的最大的特點是深刻、簡潔、平靜。所以他作品的風(fēng)格,有著強烈的個性,也就是它的內(nèi)容。
在20世紀30年代,阿什頓也創(chuàng)作編導(dǎo)了音樂劇和輕歌舞劇,在工作中曾經(jīng)與在美國出生的的踢踏舞舞蹈家巴迪?布拉德利(Buddy Bradley)成為好友。
阿什頓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的另一部有著顯著特點,是代表他天賦的喜劇芭蕾《婚禮花束》(A Wedding Bouquet,1937),作品描繪了在法國的一個小鎮(zhèn)上,一系列不幸事件困擾著一場婚禮,必須把一個喝醉的客人趕到外面去,而最后的舞蹈是新娘和新郎模仿的一段古典芭蕾雙人舞,作品由瑪麗?霍納(Mary Honer)飾演忸怩作態(tài)新娘,芳婷飾演悲痛欲絕的朱莉婭,瓊?布雷(June Brae)飾演了不起的醉漢約瑟芬和羅伯特?赫爾普曼飾演的入木三分、打情罵俏的新郎,整部作品完全符合格特魯?shù)?斯坦劇本的特點和羅爾德?伯納斯(Lord Berners)靈巧的音樂。因為在這部舞蹈方案中,阿什頓的經(jīng)驗是把觀眾放在首位。 ”用杰克?安德森(Jack Anderson)援引他的話說。 “我是可怕一些無聊的人,我不關(guān)心是否深刻的。20年代和30年代是一個非常浮躁的時期,我并沒有試圖糾正這一點,我只是去利用它。”

當(dāng)?shù)诙问澜绱髴?zhàn)爆發(fā)的前兩年,阿什頓為維克-維爾斯芭蕾舞團創(chuàng)作的標(biāo)志性作品是由康斯坦特?蘭伯特(Constant Lambert)作曲和索菲?費奧多羅維奇設(shè)計的舞美的《星相》(Horoscope),由清新秀美的帕梅拉?梅伊(Pamela May,飾演月亮),瑪戈特?芳婷和邁克爾?索姆斯(Michael Somes,飾演年輕的女子和年輕的男子)以確保演出成功。
雖然阿什頓的職業(yè)生涯主要是在英國,但他未來還是跨越大西洋來進行合作。1939年9月,當(dāng)?shù)诙问澜绱髴?zhàn)爆發(fā)時,他為蒙特卡洛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創(chuàng)作了《魔鬼的節(jié)日》(Devil's Holiday (Le Diable s'amuse)并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上演。些后再三收到理查德?普萊曾特(Richard Pleasant)的信件,建議阿什頓留在紐約芭蕾舞劇院工作,然而,他那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不可能也不會在那個時候離開英國,所以阿什頓從美國返回了英國。
雖然以前阿什頓的編導(dǎo)的作品變得越來越通俗,有時他的作品被批評為缺乏嚴肅性。但是,這一情況之后發(fā)生了改變,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阿什頓的創(chuàng)作路線走上了一個比較灰暗的狀態(tài),其間創(chuàng)作了一部充滿了極其狂躁和具有悲劇精神的作品《但丁奏鳴曲》(Dante Sonata,1940),他抓住了在民族情緒深深陷入善良與邪惡之間抗?fàn)帟r候的特點,康斯坦特?蘭伯特找到了弗朗茨?李斯特理想的音樂,而索菲?費奧多羅維奇優(yōu)美的線條的旋轉(zhuǎn)布景和她設(shè)計的黑和白相間的服裝,其靈感來自約翰?弗拉克斯曼(John Flaxman)的版畫插圖《但丁的地獄》,舞蹈反映兒童在黑暗之間的的動蕩(羅伯特?赫爾普曼和瓊?布雷(June Brae))和尋找光明凄美寧靜的孩子(瑪戈特?芳婷,邁克爾?索姆斯和帕梅拉?梅伊),在最后生動的場景中,羅伯特?赫爾普曼和瓊?布雷分別上升到制作的兩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一幅畫像上,這意味著一個永恒的對抗。在這一年的5月,阿什頓和芭蕾舞團第一次體驗到戰(zhàn)爭的危險,他們在荷蘭巡演時,納粹德國入侵了荷蘭,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返回英國。后來《星相》的樂譜和布景遺失,因此這部芭蕾后來從未恢復(fù)上演過。
阿什頓的下一部芭蕾作品是《流浪者》(The Wanderer,1941年),這已遠離他的風(fēng)格,他的這部作品比起其它任何作品都更接近馬辛的交響芭蕾。音樂采用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C大調(diào)幻想曲”(Fantasia in C major),其布景設(shè)計由格雷厄姆?薩瑟蘭(Graham Sutherland)采用鮮明令人震驚棕色,黑色和紅色。盡管從頭至尾最顯著的特點是采用運動和體育舞蹈來呈現(xiàn)作品,但它的情感發(fā)展也是有一個'計劃'的,為刻劃男主角的性格特征(由羅伯特?赫爾普曼特具魅力地表演)。無憂無慮的青春,深刻和溫柔的情色之愛,一幅迷人“光彩奪目的人間”場景(芳婷幾乎是采用馬戲團般的手段在表演)。阿什頓的芭蕾喜歡大團圓的結(jié)局,瑪格麗特?戈蒂埃(Marguerite Gautier)的滅亡可能是唯一的一次他處理的一部以死亡結(jié)尾的芭蕾。

在1941-1945年間,他沒有直接去前線參戰(zhàn),而是選擇在皇家空軍服役,成為空軍為在空中拍攝的照片做分析的人員和一名情報官員。同時,部隊也給予他特別休假去編排芭蕾,從而是他職業(yè)生涯沒有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中斷,1943年,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根據(jù)多利斯?蘭里-穆爾(Doris Langley-Moore)選自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的《仙后》(The Faerie Queene),為薩拉德之泉芭蕾舞團(Sadler's Wells Ballet)編導(dǎo)了《尋求》(The Quest),作品由威廉?沃爾頓(William Walton)作曲和約翰?派珀(John Piper)設(shè)計布景。此后有更多的休假,在1944年,阿什頓復(fù)排了懷舊之作《夜曲》(Nocturne,創(chuàng)作于1936年)。 1945年,當(dāng)歐洲的戰(zhàn)爭結(jié)束時,他從英國皇家空軍退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他返回芭蕾舞團的時候,薩特勒之泉芭蕾舞團已搬到了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這時上演的作品畫面要求明亮清晰,從而他轉(zhuǎn)向無情節(jié)芭蕾。從1946年一直到他的生命結(jié)束,阿什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盡管創(chuàng)作了一些不太好的作品,但他牢固地確立了為英國最優(yōu)秀編舞家的地位。他天生有著一種不安全感,然而,這意味著他需要不停地得到同道的藝術(shù)家,批評家的一致好評以及來自觀眾、他的朋友和戀人安慰。這種顯著特點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極端的嫉妒和怨恨及個人的性格缺陷,對他來說是災(zāi)難性的,但這此些他們沒有辦法削弱他作為編舞家的優(yōu)勢。
1946年,他創(chuàng)作了一部抽象并被認為是他最重要的芭蕾作品《交響變奏曲》,由塞扎爾?弗朗克(César Franck)作曲,索菲?費奧多羅維奇設(shè)計明亮的布景, 其音樂烘托著一部華麗的芭蕾,在由瑪戈特?芳婷和邁克爾?索姆斯帶領(lǐng)下的六個舞者,跳起令人驚嘆的完美的舞蹈。這是一部早期精心策劃并打算創(chuàng)作的作品,劇情大約講述了一個象征著冬季女人和夏季男人婚姻生活,幸運的沒有束縛。面對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舞臺,完全可以證明他能掌握一個巨大的舞臺空間,同時也表明英國觀眾是可以接受獨立的、沒有故事或人物的芭蕾,他認為英國芭蕾在定位上已經(jīng)變得很文學(xué),創(chuàng)作了一這樣一部純粹的舞蹈作品,這中間阿什頓將他戰(zhàn)時的經(jīng)驗孕育到作品之中。同時,在這個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秀的無情節(jié)交響芭蕾作品,把芭蕾崇高的美呈獻給了廣大觀眾。這與許多敘事作品的不同,偏重于在舞者當(dāng)時在舞臺上純運動方式的創(chuàng)造,不只是在作品中穿插抒情性的舞蹈,而是用音樂去創(chuàng)造舞步的方式從而塑造獨特角色。
1947年,他為本杰明?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的室內(nèi)喜歌劇《阿爾貝?埃林》(Albert Herring)編排舞蹈并開始了倆人的終身藝術(shù)合作的關(guān)系。
1948年,他根據(jù)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所作的節(jié)奏錯終復(fù)雜的音樂,創(chuàng)作了《芭蕾場景》(Scènes de ballet),其內(nèi)容是根據(jù)瓊?阿科凱娜(Joan Acocella)的《紐約客》(The New Yorker)而作,作品得到了行家好評,阿什頓說,他被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深深吸引。但是,阿什頓每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數(shù)量是明顯是不均勻的。阿什頓的創(chuàng)作的許多大型芭蕾舞劇,把他在俄羅斯 - 法國接受的傳統(tǒng)訓(xùn)練完美地融入到作品中去。同年,他力勸德瓦魯娃,要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恢復(fù)重排根據(jù)俄國作曲家謝爾蓋?謝爾蓋耶夫(Sergei Prokofiev)作曲的同名芭蕾《灰姑娘》,作品充分保持了原作的特點,除加了一些短小的舞蹈段落(如:假面舞會,灰姑娘的獨舞和第二幕的雙人舞),阿什頓和羅伯特?赫爾普曼分別飾演兩位丑陋的姐妹從而成為傳奇(阿什頓飾演妹妹))。作為一個例子,這部充滿了童話氣氛的故事成為一代又一代觀眾喜愛的芭蕾舞劇。然而,阿什頓的舞蹈語言是靈活多變并對現(xiàn)代音樂作出熱烈響應(yīng)。
1951年,根據(jù)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音樂,為瑪戈特?芳婷和邁克爾?索姆斯創(chuàng)作了《達夫尼和克洛伊》(Daphnis et Chloè)和《生日禮物》(Birthday Offering,1956)。同年,《提瑞西亞斯》的上演失敗,這是因為這部作品的作曲家蘭伯特,其生命臨近終點,無法為芭蕾音樂進行改編和配器,以便使得阿什頓能夠得到一點靈感。
從1952年起,他出任薩德勒之泉芭蕾舞團的副藝術(shù)總監(jiān),在接下來的十年里,是他對芭蕾貢獻最大的十年,創(chuàng)作出了包括:三幕芭蕾舞劇《希爾薇婭》(Sylvia,1952);1958年,根據(jù)漢斯?維奈?亨策(Hans Werner Henze)的音樂而作《翁蒂納》(Ondine,是特別為瑪戈特?芳婷而作)。
1953年,為在科文特花園上演的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歌劇《奧菲歐與歐律狄克》(Orpheus and Eurydice)中編排了舞蹈,由著名歌唱家凱瑟琳?費里爾(Kathleen Ferrier)飾演奧菲歐,這是她最后一次演出。
到了20世紀50年代,阿什頓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編舞家之一。他在倫敦皇家芭蕾舞團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在世界各地擔(dān)任客席編導(dǎo),如:為紐約城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上演《光明》(Illuminations,由塞西爾?貝頓設(shè)計舞美,1950)和《在廷塔杰爾野餐》(Picnic at Tintagel,1952);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i Ballet,《羅米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1955,此后略加修改,在1985年,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重新復(fù)排,這一版本是根據(jù)普羅科菲耶夫音樂創(chuàng)作的許多版本中最有價值的);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Balletto del Teatro alla Scala di Milan,《圓舞曲》(La valse,1958);分別為美國芭蕾舞劇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和喬弗雷芭蕾舞團(Joffrey Ballet)上演了《關(guān)不住的女兒》(La Fille Mal Gardée)。
1960年,阿什頓又創(chuàng)作了一部力作《關(guān)不住的女兒》(目前在世界各地成為有超過22家的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這部作品是在1789年,由讓?多貝瓦爾(Jean Dauberval)在波爾多首演,阿什頓編導(dǎo)作品的音樂是由約翰?蘭奇貝里(John Lanchbery)改編自費爾迪南?赫羅爾德(Ferdinand Hérold)及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他堅持親自原創(chuàng)劇本,卻別出心裁創(chuàng)造了一種巧妙地揉合了古典芭蕾和英國民間舞蹈新的編導(dǎo)方式,由奧斯伯特·蘭卡斯特(Osbert Lancaster)所設(shè)計賞心悅目布景,準確無誤地反映了法國鄉(xiāng)村生活。納蒂亞?尼麗娜(Nadia Nerina )和大衛(wèi)?布萊爾(David Blair)歡樂的情緒和過人的技術(shù)技巧達到了完美的表演并有很好的性格舞演員西蒙娜?霍頓(Stanley Holden,飾演寡婦西蒙娜) 和亞歷山大?格蘭特(Alexander Grant,飾演艾林),充滿了許多的樂趣。每一幕純粹的古典技術(shù)顯示出它的亮點,同時好巧妙地表達人物的個性和處境,自然地引入了五朔花柱節(jié)中所有的舞者跳著民間舞蹈,采用快樂的啞劇手法完整地敘說故事。
阿什頓具有多方面的編導(dǎo)才能,同時他也是一位抒情詩人,他的作品中充滿詩意般的激情,如散發(fā)著浪漫主義的氣息的《羅米歐與朱麗葉》,同時非常擅長用舞蹈處理戲劇情節(jié),并常常賦予它們以典型的英國式幽默風(fēng)趣,比如他新編的《關(guān)不住的女兒》,即《無意的謹慎》,這部芭蕾在其職業(yè)生涯中堪稱是一部最偉大的作品。阿什頓對音樂及古典舞蹈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善于把前人的創(chuàng)作和成就提高到更高的境地。他的作品線條清晰 ,層次分明,突破了古典芭蕾程式的框框,達到更完美的地步,使劇情、人物性格、 舞蹈和音樂更加和諧統(tǒng)一,使芭蕾日臻完美。
1961年,為林恩?西摩(Lynn Seymour)和(克里斯托弗?蓋博 Christopher Gable)創(chuàng)作的《一對鴿子》(The Two Pigeons)。
1963年,他接替退休的德瓦魯娃,出任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藝術(shù)總監(jiān),這是他明智的選擇,雖然他也許不是這么想的,德瓦魯娃細心地保證了他有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讓約翰·哈特(John Hart)管理行政方面工作并讓約翰·菲爾德(John Field)擔(dān)任巡演芭蕾舞團的藝術(shù)總監(jiān),不要讓行政職務(wù)干涉他的創(chuàng)作能力,從而使得他在這7年的時間里能夠編導(dǎo)許多的作品,讓科文特花園芭蕾舞團的本土的舞者繼續(xù)保持其國際聲譽和令人難忘的保留劇目。巡演芭蕾舞團變?yōu)橐粋€具有自已明顯特色和強有吸引力的芭蕾舞團。
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是阿什頓創(chuàng)作芭蕾舞劇的高峰期,許多作品收藏在世界各地蕾舞舞團從而成為保留劇目。1963年,阿什頓為芳廷和魯?shù)婪?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在大家都非常知名《瑪格麗特和阿爾芒》(Marguerite and Armand,即《茶花女》(Lady of The Camellias))他倆初次合作,從而確定了倆人長久的舞伴關(guān)系,接著在1964年又根據(jù)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Shakespeare's A Midsummer's Night Dream)為安托內(nèi)特?西勃萊(Antoinette Sibley)和安東尼?道爾(Anthony Dowell)創(chuàng)作了獨幕芭蕾舞劇《夢》(The Dream)。1968年,他承擔(dān)了一項艱巨的任務(wù),根據(jù)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而作的管弦樂作品《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和包括一些其他作曲家朋友一系列的器樂素描小品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了一部芭蕾舞作品《我的朋友皮克圖雷德?維蒂恩》(My Friends Pictured Within)。
在他但任藝術(shù)總監(jiān)期間,將安東?圖德(Antony Tudor)新的作品引進到芭蕾舞團中來,以及保存了尼金斯卡的《婚禮》(Les Noces)和《母鹿》(Les Biches)并上演了她的所有作品;復(fù)排了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重要作品《小夜曲》(Serenade);邀請肯里斯?麥克米倫(Kenneth MacMillan)為芭蕾舞團編導(dǎo)新版本的《羅米歐與朱麗葉》和上演了努里耶夫選自《舞姬》(La bayadère)第三幕的“黑暗王國”。
此前,阿什頓雖然一直曾宣布他將退休,但當(dāng)他在1970年辭去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團長和藝術(shù)總監(jiān)職位而退休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些出人意外的(在他擔(dān)任團長和藝術(shù)總監(jiān)職位期間,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有著爭論,從而使他深深地受到傷害,他從未完全原諒,從內(nèi)心來講,這是違背他自己意愿的,芭蕾舞團安排阿什頓退休并已經(jīng)將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藝術(shù)總監(jiān)一職提供給肯尼斯?麥克米蘭)。舊友和同事上演了一場從未有過的盛大告別晚會,有著其較高專業(yè)水平和風(fēng)格。一些經(jīng)過精心挑選、舞藝嫻熟的舞者約翰?哈特(John Hart),邁克爾?(Michael Somes)和萊斯利?愛德華茲(Leslie Edwards)上演了選自阿什頓舞蹈生涯中的作品。流暢柔美和令人欽佩的舞蹈,伴隨著威廉?查普爾(William Chappell)風(fēng)趣幽默旁白和羅伯特?赫爾普曼在舞臺上出色的發(fā)言,為他職業(yè)生涯畫上一個小小的句號。此后他繼續(xù)為芭蕾舞團服務(wù),直到他去世前幾年。接下來的時間,阿什頓集中精力從事舞蹈創(chuàng)作并為電影《貝阿特里克斯?波特的故事》(Tales of Beatrix Potter,1971)編排舞蹈。還在皇家芭蕾舞團充當(dāng)性格舞演員并在3年后為本杰明?布里頓不同的歌劇創(chuàng)作舞蹈。其后編導(dǎo)的完整作品有《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1973)和其它至少有四部芭蕾作品。
阿什頓是二十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芭蕾編導(dǎo)家,他的編導(dǎo)生涯遍布世界各地,但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有今日這樣的成就,都要歸功于他并為芭蕾舞團創(chuàng)作了許多具有英國風(fēng)格的芭蕾舞作品,他的一生編導(dǎo)了超過110部的芭蕾舞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灰姑娘》,《達夫尼和克洛伊》,《一對鴿子》和《生日禮物》,但在該團保留劇目中約有30部系他所編導(dǎo)。
阿什頓的舞蹈風(fēng)格是在各式各樣背景基礎(chǔ)上形成的,有偏向福金抒情性的《天鵝之死》(Dying Swan,為安娜?帕夫洛夫娜?帕夫洛娃而作)和《玫瑰幽靈》(Le spectre de la rose,為塔瑪娜?卡爾薩文娜和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而作),擴展到佳吉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編舞家馬辛,尼金斯基和布羅尼斯拉娃?尼金斯卡,在他們的基礎(chǔ)上增添了許多新的想法,他還吸收了伊莎多拉?鄧肯和其他當(dāng)代的自由舞蹈藝術(shù)家流暢非古典元素,同結(jié)合了他在南美成長過程中來自對拉丁美洲舞蹈的想法并包括他天生是一個有著聰明喜劇靈感的人,最終歸結(jié)到主要是他作為英國人本性,分析出一個藝術(shù)發(fā)展水平困難的所在,然后找出不足之處。
阿什頓的作品可以劃分為這樣幾種不同的類別:浪漫芭蕾(《幽靈》和《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無情節(jié)古典芭蕾(《交響變奏曲》和《芭蕾場景》);喜劇芭蕾(《關(guān)不住女兒》和《婚禮花束》);場景小品(《生日禮物》和《狂想曲》)和性格芭蕾(《溜冰者》和《幽會》)。多年來,他所編導(dǎo)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失敗,但多半是成功的,他所有的作品講述了對音樂的感受。其實,對音樂的靈敏度是他編舞的主要動力,他廣泛的詮釋了作曲家(薩蒂與斯特拉文斯基的埃爾加和布里頓)的作品并豐富創(chuàng)新了不同的想法。
同樣出色的是阿什頓的創(chuàng)造角色的天賦,全面反映了舞者的能力。他從來沒有感覺到困惑和天才的能力,無論是從體質(zhì)和技術(shù)天賦或情感和戲劇性的詮釋。即使是很小的獨舞,如在《灰姑娘》中的“四季”變奏,完美得與全劇相稱。他一次又一次地開拓了舞者的本質(zhì),對自己和自己的受眾,具有非凡的感知力。
阿什頓的個人生活,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二十年里,充滿了跌宕起伏強烈的情感體驗,以及風(fēng)流韻事、情愛、痛苦、仇恨,無疑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舞蹈作品的數(shù)量。盡管他有同性戀傾向,但他從未公開承認是一個同性戀者,但是他在與他熟識的人當(dāng)中,還是毫不掩飾他的性取向,在這些年里,他精心地依戀著一系列年輕的男子,其中包括舞者布萊恩-肖(Brian Shaw)和亞歷山大?格蘭特(Alexander Grant)和美國的崇拜者——托尼·里祖特(Tony Lizzut)。然而,從1965年開始,阿什頓有一名更加完美的同性伙伴,這就是馬丁·托馬斯(Martyn Thomas),一位23歲的室內(nèi)設(shè)計師。盡管覺得阿什頓有點風(fēng)流,但托馬斯仍然對阿什頓一生職業(yè)生涯的最后階段是一位影響力的人物。阿什頓在1936-1937年與一名美國百萬富婆社交名媛愛麗絲?馮?霍夫曼斯塔爾(Alice von Hofmannsthal,娘家姓阿斯特(Astor))有著風(fēng)流韻事的婚外情。愛麗絲隨后結(jié)過兩次婚,但仍然愛著阿什頓,每月支付給阿什頓2500美元,直到她于1956年去世。
阿什頓之所以有如此長的藝術(shù)生命,其部分原因是是他個人在英國上流社會里很有聲望,同時也深受英國皇室青睞,包括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和她的母親及瑪格麗特(Princess Margaret)公主,他曾經(jīng)教過伊麗莎白二世探戈舞。英國皇室曾多次委托他創(chuàng)作舞蹈作品,1980年,阿什頓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80歲生日慶祝活動創(chuàng)作了芭蕾《狂想曲》(Rhapsody),其音樂由謝爾蓋?瓦西利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Vasilievitch Rachmaninov)根據(jù)帕格尼尼主題(Theme of Paganini)而作(由米哈伊爾?尼科拉維特奇?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Nikolaevitch Baryshnikov)和萊絲麗?科利爾(Lesley Collier)主演),1986年,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的六十歲生日上演了《幼兒園組曲》(Nursery Suite),鑒于他對英國芭蕾藝術(shù)發(fā)展卓越的貢獻, 196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他為爵士。法國、瑞典與丹麥皇室也多次頒贈給阿什頓皇家勛章。
阿什頓在他的晚年依然忙碌,除創(chuàng)作了《狂想曲》,在1971-1985年之間,還創(chuàng)作了超過15部新的芭蕾舞劇。1971年,他的代表作《關(guān)不住女兒》在德國國家劇院(Nationaltheater)首演,由吉斯林德·斯克羅布琳(Gislinde Skroblin),謝恩茲·博斯?fàn)枺℉einz Bosl)和弗朗西斯·巴爾巴亞(Ferenc Barbay)飾演主角,是一次成功轟動性的演出。,芭蕾舞劇再次由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Bavarian State Ballet)上演了幾十年一直到1994并成為保留劇目。經(jīng)過長時間的暫停,在2012年這部心愛的喜劇芭蕾重新返回慕尼黑成為年度演出季的一部分。
1972年,阿什頓的《幽會》在德國國家劇院首演,不久之后,這部迷人和簡短的作品成為了保留劇目。1996年,《伊薩貝拉?鄧肯風(fēng)格的勃拉姆斯圓舞曲5首》在慕尼黑國家劇院上演,第一次看到由伊芙琳·哈特(Evelyn Hart)舞蹈。
1976年,由特里維廉·奧曼(Trevelyan Oman)根據(jù)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ich Turgenev)的故事創(chuàng)作了一部被壓縮成45分鐘芭蕾舞劇《鄉(xiāng)村一月》(January of The Country(A Month in the Country),其音樂由約翰?蘭奇貝里(John Lanchbery)改編自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 Chopin)的作品,由林恩?西摩和安東尼?道爾飾演一個未成年人的角色別利亞耶夫(Beliaev)。1977年,由他編導(dǎo)的芭蕾電影《人生的轉(zhuǎn)折》(Le Tournant de la vie(The Turning Point))上映(由美國芭蕾舞劇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獨舞演員萊斯利?布朗(Leslie Browne)飾演艾米莉婭?羅杰斯(Emilia Rodgers)一角)。1981年,為大都會歌劇院斯特拉文斯基百年慶典晚會上演他的歌劇《夜鶯》(Le Rossignol)中編導(dǎo)了《夜鶯和漁夫》(Nightingale and the Fisherman,由納塔莉婭?瑪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和安東尼?道爾主演)。阿什頓編導(dǎo)能力的多樣性和獨創(chuàng)性是明顯的,例如,為林恩?西摩,安東尼?道爾,韋恩·斯利普(Wayne Sleep)飾演科麗婭和丹尼斯?納恩飾演維娜的《四人快舞》(Allegro pas de quatre)。1983年,為皇家芭蕾舞團在紐約新的演出季首輪上演了喜劇《瓦里隨想曲》(Varii capricci),阿什頓的最后短暫的工作是創(chuàng)建皇家芭蕾舞學(xué)校,用舞蹈來表達他是一個真實的男人。
退休后的阿什頓,住在英國的薩??耍⊿uffolk)地區(qū)附近的一個小鎮(zhèn)蘇塞克斯(Sussex),他經(jīng)?;氐絺惗乇O(jiān)督復(fù)排他的早期作品。1985年,為默爾?帕爾克(Merle Park)編導(dǎo)的獨舞《貓轉(zhuǎn)身》(Die Verwandelte Katze(La Chatte MeTamorphoses en Femme))在維也納為向范妮?艾爾斯萊(Fanny Elssler)致敬的慶典上演。同年,為倫敦節(jié)慶芭蕾舞團復(fù)排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1月,阿什頓的同性伙伴馬丁·托馬斯在一場車禍中喪生,這是一場悲劇,阿什頓發(fā)現(xiàn)他很難從痛苦中恢復(fù)。此后,人們看到他非常的疲憊不堪,整天披頭散發(fā)。在1988年8月18日晚上,阿什頓回到錢多斯小屋(Chandos Lodge),在熟睡中去世(有的資料顯示是8月19日),結(jié)束了他浪漫而傳奇的一生。8月24日,被安葬在薩福克地區(qū)亞克斯利圣瑪麗的教堂(St Mary's Church, Yaxley, Suffolk),三個月后,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感恩祈禱儀式,令人印象深刻。阿什頓在他的遺囑中強調(diào)將他的遺產(chǎn)和版稅用于與演出他芭蕾舞劇和詮釋他作品的舞者?,F(xiàn)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芭蕾舞團,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等都收藏了許多阿什頓原創(chuàng)經(jīng)典作品,永遠地延續(xù)他對芭蕾不滅的熱情。
?
?
附:
A.所獲獎項和榮譽:
1950年,因他編導(dǎo)的作品和舞蹈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勛章榮譽(CBE in recognition of his work as choreographer and dancer in 1950)
1959年,獲得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的皇家舞蹈學(xué)院獎(The Queen Elizabeth II Coronation Award from the Royal Academy of Dance in 1959)
1962年,獲得法國榮譽勛位勛章(French Légion d'honneur in 1962)
1962年,獲得達累姆大學(xué)名譽博士學(xué)位(Honorary degrees as Doctor of Letters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Durham in 1962)
1962年,獲得大英帝國爵士(Knight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1962)
1963年,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官勛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1963)
1963年,獲得丹尼布洛司令官勛章(丹麥)(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Dannebrog in 1963(Denmark)
1967年,獲得東英格蘭大學(xué)名譽博士學(xué)位(Honorary degrees as Doctor of Letters from the Universities of East Anglia in 1967)
1968年,獲得舞伴榮譽(Companion of Honour in 1968)
1970年,獲得《舞蹈》雜志獎(Received the Dance Magazine Award in 1970)
1970年,獲得倫敦大學(xué)名譽音樂學(xué)博士學(xué)位(Honorary degrees Doctor of Music, London University in 1970)
1970年,獲得指定舞伴榮譽(Named Companion of Honour in 1970)
1972年,獲得瑞典藝術(shù)家基金會金獎(Carina Aria Foundation in Sweden in 1972)
1974年,獲得榮譽舞伴獎(Companion of Honour in 1974)
1976年,獲得牛津大學(xué)名譽音樂學(xué)博士學(xué)位(Honorary degrees Doctor of Music, Oxford University in 1976)
1977年10月,獲得女王成員勛章(The Queen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 in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