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貴食品媽媽自己不舍得吃,孩子隨手分同學,孩子錯了還是媽媽錯了
想來,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會把從自己嘴里摳出來的好東西留給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恨不得把自己能找到的所有的好東西都讓孩子吃和用。
如今父母養(yǎng)孩子的方式和以前大不相同,在孩子教育方面所花費的成本往往比生活開支還要高。而在教育中家長根本沒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賺錢不易,也不知道錢到底是什么東西。孩子又不明白父母在他身上花費了多少,平時接受的又是分享教育,在和別的孩子相處時往往會顯得很大方。
自己沒喝過一次的昂貴牛奶,被孩子大方分給同學一半,是誰錯了?
很多70后80后的朋友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有了孩子后往往很重視家庭條件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家長們往往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在孩子的教育上卻不計代價的投入。
但有一位家長最近經(jīng)歷的一件事,讓她開始反思這樣的教育有沒有必要。事情是這樣的:這位母親家境一般,只有丈夫一個人工作,家里還有兩個生病的老人。但她和丈夫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盡量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生活。
家里平時買牛奶也只讓孩子一個人喝,還是市面上售價很貴的牛奶,一箱12盒要100元左右,這個價格可是比普通牛奶貴兩三倍的。前幾天,她和孩子逛超市買了一箱這樣的牛奶,路上碰見了幾個同學,孩子大方的將包裝拆了將牛奶分給了一人一盒。
這位媽媽當時很心疼,自己都沒喝過這樣的牛奶,孩子這大方一分一下子去了一半。到底是自己太小氣了還是孩子不懂得大人的苦呢?
孩子太“大手”, 家長們要找找原因了
說起來這種情況也不少見,也有家長直言碰到過很多這種情況,但不知道如何做。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因為小孩子沒有貴不貴的概念,有些孩子從小接受的就是互相分享的教育,所以才會這么大方。
特別是住校的孩子,家長給孩子買的高昂價格的食品,希望孩子能在學校少受點罪??墒钱敺偶倩貋?,孩子一說,才發(fā)現(xiàn)孩子把這些家長自己都不舍得吃的食品分給了全宿舍,甚至全班的同學。
這種觀念往往是大人灌輸?shù)?,時間長了就會認為這是一種社交方式,因此孩子們經(jīng)常帶食物與同學分享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孩子小的時候就得稍微教些人情世故,要么不吃別人東西,吃了別人東西自己的東西不和別人分享,時間長了會被人討厭的,畢竟誰也不喜歡光占便宜不付出的人。
但是分享的本質(zhì)就是利益交換,成年人往往羞于向孩子解釋,孩子自然無法理解。愛分享不一定是好事,而且分享也要看情況,人都是有底線的,孩子也一樣,孩子珍貴的不愿意分享出去的一定不能強迫,這就和我們對于自己珍貴的物品也一定不會愿意拿來出來給大家觀賞一樣。
要讓孩子知道分享的代價,不能只一味的分享
有家長對這種情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的東西隨便送人,哪怕是棒棒糖;孩子也要尊重家長,家里的東西給別人有事先問一下家長。孩子不懂得這個道理,就要讓孩子知道分享的代價。
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做東西然后領著孩子去擺攤,告訴孩子所付出的成本要知道賺錢不容易,又比如分享牛奶這件事家長沒必要強調(diào)價格,只需要告訴孩子這箱牛奶是他多少天的量,他可以隨意處置,送幾盒給別人或提前喝光都行,反正這一段時間就這么點牛奶,送了、提前喝了后面幾天就沒了,讓他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只懂得一味分享,不知道交換的原則,長大之后有可能會演變成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一般只愿意付出不求回報,或者需要他人幫忙了不好意思開口。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再教導孩子互相分享了,要不要分享由孩子自己決定,因為一旦這樣的性格形成,長大以后在社會上會很吃虧的。
您覺得家長是不是應該在教育孩子學習知識的同時,多些待人接物的方式呢?
圖源互聯(lián)網(wǎng),侵刪。和你一起看教育趣聞,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學科知識
期待您的關注、分享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