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人文始祖的思考

黃帝,古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中國遠(yuǎn)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不明白為什么黃帝是五帝之首,難道是因為在眾多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勝利?當(dāng)然這里開個玩笑,比較認(rèn)可的說法是,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黃帝逝世后葬于橋山。其孫高陽立,即顓頊帝。顓頊死后,黃帝曾孫高辛立,即帝嚳。嚳死,子放勛立,即堯。堯死,舜立,舜是顓頊的六世孫。黃帝,顓頊,嚳,堯,舜即是五帝。所以說黃帝是五帝之首,看的出來五帝之首,并不是贊揚黃帝的稱謂,而是說明黃帝的后世子孫都是部落領(lǐng)袖。長時間的子孫作為部落領(lǐng)袖,應(yīng)該會不斷的為黃帝的事跡增磚添瓦。
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jù)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后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tǒng)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tǒng)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xué)等 。
這個是對于黃帝的簡單介紹。黃帝是少典和附寶的兒子,少典的兒子還有炎帝,我們今天加炎黃子孫,炎黃就是指的是炎帝和黃帝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們不稱呼自己是少典子孫,可能少典在歷史上沒有那么有名氣罷了。
少典的次妃附寶,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電光纏身,許久才離開,繞北斗而去,結(jié)果,附寶感而受孕,懷胎25個月,生下黃帝,起名叫云。這就比較奇怪,以前的生育,都是具有神話色彩的,比如付息,商的祖先就是吞了一個鳥蛋。在夏商周以前的歷史,看起來人們會把一些東西神秘化,尤其是統(tǒng)治權(quán)利神秘化,附上神圣的外衣,讓人們心中畏懼或者讓上位者具有光輝的形象,為自己的統(tǒng)治合理性做出解釋。
緊接著黃帝誕生,黃帝長得"河目龍顏",落地能語,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國君的喜愛,就帶著他和附寶一同住在陰水河邊。附寶生就的美容麗質(zhì),非常動人,被人們呼為美姬。她常陰水邊洗衣淘菜,人們見多了,就把這段河叫成了姬水,黃帝長大以后,便也以姬為姓。以前有個笑話講的是日本人的姓氏由來,松下,井上帶著一些嘲諷的意味,不過現(xiàn)在看起來中國人的姓氏來源,就比較有文化。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養(yǎng)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次妃方雷氏女,名女節(jié),次妃彤魚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長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每一個德行高尚的人,都會被人凈重,黃帝敬重班,真就是非常奇妙表達(dá),不是喜愛,偏愛,寵愛,只是一個敬重,難免讓人想到一個相敬如賓的詞匯,并不是說明夫妻關(guān)系好,只是維持一種關(guān)系罷了。
后面的事情就是黃帝的兄弟炎帝沒有在戰(zhàn)爭中打敗南方的蚩尤,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便聯(lián)合起來,一起打敗了蚩尤部落。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我所想到的是炎帝,黃帝,蚩尤三足鼎立,蚩尤戰(zhàn)敗了炎帝,自己也是損失慘重,后來黃帝聯(lián)合了與自己更加親近的炎帝,打敗了蚩尤。如果黃帝有史官,大概就是蚩尤興無名之兵,荼毒炎帝部落,我黃帝為了天下百姓,聯(lián)合炎帝,戰(zhàn)勝了殘暴的蚩尤。如果蚩尤和炎帝有史官,或許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了。
黃帝的后代也很爭氣,五帝很多都是黃帝的后代,難免有一種先古時期是貴族奴隸制的猜想。貴族掌握了生產(chǎn)力,科學(xué)技術(shù),以及絕對的話語權(quán),權(quán)利長時期掌握在貴族手里,這難道不是一種解讀嗎?
黃帝時期是有奴隸的,而且黃帝家族長時間的掌握了奴隸的特權(quán),如果朝代更替,也是奴隸主之間的政治斗爭,和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其實并沒有巨大的差異,家天下的歷史,可能要向前進行了。高中教育的時候我們一種覺得家天下開始于夏朝,私自以為,家天下,古來就有,何必是夏朝呢。(文/李白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