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事件改編,男人剛到美國卻被通知國家滅亡了,被困機場9個月

影片改編于真實故事,1989年 伊朗流亡人士梅安·卡里米·納塞瑞在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第一候機廳下機,但由于沒有任何難民文件,法國當(dāng)局雖然同意其留在機場,卻不允許他離開航站大廈。盡管1996 年納塞瑞拿到難民 文 件 ,可以自由離去,而他卻仍然不愿離開。納塞瑞的故事只是激發(fā)了斯皮爾伯格的靈感,電影所講述的并不是他的故事。借助機場中轉(zhuǎn)站這個有限的空間里,主人公極其周圍的人物身上發(fā)生的故事折射了濃郁的人文情懷。
導(dǎo)演斯皮爾伯格野心很大,在這樣一個普通簡單的限時空電影里釋放出巨大的正面情感能量。除了對于國家的感情,對與人的生存尊嚴(yán)的闡述,對于經(jīng)典愛情的美好追求,導(dǎo)演順帶著從各路路人甲乙丙和主人公身上激發(fā)出友情與憐憫。維克多被機場長監(jiān)禁在工作人員休息室期間,有一次重獲自由的機會。機場遇到麻煩,來自俄羅斯的一位轉(zhuǎn)機乘客因為身上攜帶違禁藥品被扣留而大吵大鬧情緒暴躁不安,機場長希望維克多幫忙翻譯,安撫乘客,只要乘客安靜了維克多就自由了??赡苁青l(xiāng)音相近,俄羅斯乘客不再大吵大鬧,卻只能絕望地讓機場扣下藥品。維克多張嘴說出“goat”,說藥是給山羊用的,顯然是為了幫助那個可憐的俄羅斯乘客。機場長被這樣明顯的把戲激怒了,卻不能不讓俄羅斯乘客帶著所謂的“山羊藥”離開。維克多的自 由機會又一次喪失了,但他好像不難過,我們也難過不起來,因為他的憐憫之心可能挽救了一個生命, 起碼安撫了一個可憐的焦慮的心。
最后維克多決意要離開機場進入紐約市的鏡頭,機場安全人員奉命攔在出口處,我們以為維克多就要被以違反機場安全規(guī)定的名義抓起來的時候,胖胖的機場警察卻脫下制服大衣給他披上,說“市里在下雪,你可能需要這個,不要再給自己找麻煩了”。所有的人心里都松下一口氣,只有冷酷無情的機場長迪克遜氣急敗壞。放走維克多的胖警官安然無事,這個結(jié)局在美國的可能性我們無法得知,一邊質(zhì)疑其真實性,一邊還是被面對強權(quán)執(zhí)意幫助維克多凜然的憐憫所感動。維克多與掃地老頭、行李運輸工還有食物運送工形成了特殊友誼。最后,重獲國籍的維克多堅持要進入紐約市完成心愿時,迪克遜威脅要對他的朋友一一問責(zé)。顯然他的這些朋友們都是有這樣那樣的把柄在機場長手里,如果他堅持自己的做法,這些患難與共的朋友們就要遭殃了。維克多答應(yīng)馬 上 回國,放棄去紐約的打算。掃地老頭拿著拖把沖向來自克羅西亞即將降臨的飛機,迫使飛機延遲落地。這一舉顯然是導(dǎo)演精心安排的,可是又不能不讓人感動。一個因為害怕坐牢偷渡出國23年的老頭,最后為了回贈友誼成全朋友,安心 地宣稱:“我要回家啦!”小人物的大 情懷不容忽視,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