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魯齊公爵號輕巡洋艦

在《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下,各國開始加強輕巡洋艦的研發(fā)。與此前各國一味追求速度不同,在海軍條約限制下,大家紛紛轉而追求更大噸位、更強防護性能和武器火力。

同時期,意大利皇家海軍提出新型輕巡洋艦要具備對抗重巡洋艦的能力。在此要求下,奧托梅萊拉造船廠為新艦設計了全新的炮塔和裝甲布局,通過犧牲機動性為代價,換取更強大的防護和火力。

新巡洋艦被命名為傭兵隊長級輕巡洋艦,該級輕巡洋艦共建造兩艘,分別為阿布魯齊公爵號和朱塞佩·加里波底號。

這兩艘軍艦均于1933正式年開工建造,期間還充分借鑒了其它軍艦的設計和測試經驗用以不斷完善自身設計,兩型軍艦最終于1937年1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阿布魯齊公爵號配備了10門6英寸(152mm)主炮,4座雙聯(lián)裝100mm副炮以及眾多防空武器,并且該型軍艦還可搭載魚雷。
除了火力的提升,阿布魯齊公爵號還通過增加裝甲厚度的方式來提升其防護水平。除100mm厚的主裝甲帶以及其外增設的30mm裝甲外,其炮塔正面還有135mm厚的裝甲,司令塔也擁有140mm裝甲。

由于額外的裝甲及武器配置導致的噸位增加,阿布魯齊公爵號的最高航速只能達到32節(jié)(約59公里每小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這兩艘船均隸屬于意大利第八巡洋艦隊,參加了卡拉布里亞海戰(zhàn)與馬塔潘角海戰(zhàn)等作戰(zhàn)行動。
由于意大利皇家海軍認為這兩艘船設計先進,具有極高的戰(zhàn)略價值,因此在二戰(zhàn)剩下的時間里嚴格限制該型軍艦出海作戰(zhàn),因此他們失去了與敵軍正面對抗的機會,更多的時候他們都是參與護航這類次要任務。

1941年7月,這兩艘船分別遭受魚雷襲擊,但仍然依靠自身動力返回港口,充分證明其防護設計的成功。
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兩艘船由盟軍接管,并被派往北大西洋反制德軍艦艇,并幸存到戰(zhàn)后,繼續(xù)在意大利共和國海軍服役,舷號分別為C550和C551。

五十年代,在“北極星”彈道導彈計劃的影響下,兩艘船接受了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改造。其中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在1957-1961年間,經過大幅度現(xiàn)代化改裝后,具備發(fā)射4枚“北極星”中程戰(zhàn)略彈道導彈的能力,并可搭載核彈頭。搖身一變成為彈道導彈巡洋艦。
1954年10月26日,阿布魯齊公爵號成為意大利海軍的旗艦,直到1961年退役拆解。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則一直服役到了1971年。

游戲中的阿布魯齊公爵號是意大利V級輕巡洋艦,該艦有著更好的裝甲以及更多的船員,可以在敵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火力下存活更長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防護和火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阿布魯齊公爵號依舊是一艘輕巡洋艦,應該盡量避免與更加強大的重巡洋艦甚至戰(zhàn)列艦正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