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老字號中藥鋪同仁堂的由來
現(xiàn)在我們一提到老中藥鋪,大家都首推同仁堂,以前的王公貴胄一說有點病吃藥,那非得是同仁堂的不可,那這傳承300多年的老字號是如何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的呢?

這要得從同仁堂的創(chuàng)始人說起,同仁堂的創(chuàng)始人名叫樂顯揚,是浙江紹興人,在明朝末年來到北京行醫(yī),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開了屬于自己的藥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同仁堂,那么“同仁堂”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其實這里面有一個典故,說是某一年,康熙得了一場怪病,渾身起紅疹子,奇癢難忍,宮里的太醫(yī)開了很多方子都不見好,他便決定不再請?zhí)t(yī)了

有一天晚上,康熙出宮微服私訪,走到個小胡同里呢,看到有一家小藥鋪,就敲門進去了

進去之后看到柜臺前坐著一個郎中,也就是樂顯揚,樂顯揚看到康熙來了,便問他有什么病,康熙把自己的龍袍撩起來指著自己胳膊上的紅疹子回答,樂顯揚給康熙把了脈后,又看了看康熙胳膊上的紅疹子,便表示沒什么大礙,隨后從貨架上拿下一個藥罐子,便對康熙說,這里面裝的是大黃,讓他他回去按照比例煮大黃水,每天泡一次澡。不出三五天,就能痊愈

康熙便按照樂顯揚說的去做,沒想到三天之后病果然好了,有一天晚上,他又來到這家藥鋪感謝樂顯揚,一看他醫(yī)術(shù)如此高明,康熙說要推薦他招到宮里去當太醫(yī),但樂顯揚卻說,他可不那么想,他只想把自己的藥鋪子開大點,但只恨財力不足

康熙便說道:“這有何難,朕在內(nèi)務(wù)府有個朋友,若您不介意,朕給你寫張便條,你就拿那張便條去找他”,說著,寫完便條就走了,樂顯揚也沒拿這當回事,隔了幾天才想起來,于是拿著便條到內(nèi)務(wù)府找那人,人一看是康熙御筆親批,便趕緊辦,就給撥了很多銀子給他,樂顯揚便用這堆銀子建了一個藥鋪,一想到康熙對自己這么關(guān)心,一定要對得起大家,所以選最好的藥材原料,用最精致的炮制工藝,于是便把自己的藥鋪起名叫做“同仁堂”

大家去同仁堂的時候都會看到門口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下聯(lián)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這便是同仁堂作為百年老店留下來的先進的服務(wù)經(jīng)驗,如果我們今天的中藥行當,真能遵奉同仁堂這副對聯(lián),恐怕今天中藥也不至于有什么信任危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