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配羅)旁觀者的上帝視角2
補充:
? ? ? ? 我自己也看了前面的內(nèi)容,感覺自己有點無情,其實我也很喜歡卡卡,沒有人不喜歡他,連帶的,都讓我覺得C羅可愛。歐美的審美我不知道,但卡卡的氣質(zhì)絕對是東方審美中最完美的人,我們的審美中對男性的評價有兩種,比較外放型的叫氣宇軒昂,比較內(nèi)斂型的叫溫潤如玉,一個人身上可能因為年紀經(jīng)歷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氣質(zhì),但幾乎不會同時存在這兩種氣質(zhì),但卡卡身上很神奇的同時具有,當他動起來時“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當他安靜時“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再加上其他的氣質(zhì)和優(yōu)秀品質(zhì),我覺得他應該是男性的偶像,男女都會喜歡他。
? ? ? ? 我無情的點在于對推動一切發(fā)展的兩人的“愛情”不夠重視,卡卡不是因為愛情而順應自己內(nèi)心為愛癡狂掙脫束縛活出自己,而是定義為成全之路。
? ? ? ? 我覺得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人越來越自由,本質(zhì)上是物質(zhì)的豐富讓越來越多的人能以獨立個體的方式存活,在東方表現(xiàn)為與封建本質(zhì)無關而被定義為封建禮教實質(zhì)以封建禮教為統(tǒng)的宗族勢力的瓦解,在思想革命前提下及社會流動性增加的背景下,人被解放了;在西方表現(xiàn)為人逐漸脫離宗教的束縛,或者說宗教對人的行為束縛越來越少。在東方,有能力約束我們行為的宗族勢力基本瓦解,我們的本土宗教也并無對個人行為有約束,在看待同性戀問題上我們認為那是個人隱私,再寬泛一點,那是人家的家事,社會、宗教等都無約束和干涉,相對而言是比較自由的。而西方的宗教束縛更為嚴苛,不僅宗教嚴令禁止,國家法律也有相應的處罰,但隨著社會發(fā)展,不少國家的處罰法律被廢除,有的甚至可以理解為支持(我的看法是這更方便那些國家獲得年輕優(yōu)質(zhì)的勞動力),但宗教方面的束縛依然存在,宗教的束縛不僅是行為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客觀來說,突破的難度很大,但社會發(fā)展趨勢是明顯的,我認為這種突破是必然的,而我也私心認為他有這樣的能量;而且,站在宗教一方來說,它也應該為了不被一些人拋棄、應當適當?shù)倪m應社會而推陳出新,所以這并不是背叛或者歧路,而是上帝想讓他走上的開拓者之路,他依然是那個虔誠的信徒。
? ? ? ? 我怎么看待這種關系呢?他會愛上既定的某人,來深刻體驗教義教規(guī)對這類人的教條束縛,以“愛”的名義出發(fā),在不拋棄上帝,不改變信仰的前提下,在教義教規(guī)的迷宮中摸索到“愛的出口”或者是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它以愛為名義,以不甘為動力,尋找愛的出口,但,有一天他覺醒了,發(fā)現(xiàn)這就是自己的使命,愛情不過是上帝給他的誘導,他依然會毅然走上這條路,但并不是那所謂的愛,而因為他是虔誠的信徒,他可以為上帝做任何事,他將欣然前往,積極探索,照亮或幫助到那些陷入與他類似困境的人,成全那些人,同時也可能成全愛人。
? ? ? ? 那么他會如何看待感情呢?在沒有覺醒的情況下,他想要和愛的人在一起,也是一樣,本質(zhì)是幫助那些人,照亮那些人,成全那些人,也成全愛的人;在覺醒的情況下比較有趣,他本質(zhì)上是個直男,這是獻身上帝的事業(yè),這是虔誠的信徒最樂意的事吧,這是造物主最想看到的吧,他明白這份愛存在的意義大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吧,解除他們的牽連,他會有他想要的安穩(wěn)的婚姻和溫馨的家庭,當然,他可以選擇繼續(xù)愛,無所謂,因為,最重要的其實是走上這條路,無論是愛上帝的同時愛著一個人還是只是愛上帝,不過從結(jié)果來看,本質(zhì)是愛上帝,而且,這份愛也是上帝給的,他也只是個接受者。
怎么感覺越解釋越無情呢,我真是個解構愛情的高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