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思考,快與慢》原文 第一章:一張憤怒的臉和一道乘法題

2021-02-18 21:30 作者:追尋花火の久妹Riku  | 我要投稿

《思考,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 原文 書籍翻譯?第一章?

作者:[美]丹尼爾·卡尼曼

【以下內(nèi)容為作者的正文】注:根據(jù)語意略有改動,但不影響原意。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1,系統(tǒng)2

第1章?一張憤怒的臉和一道乘法題

?

想要觀察你在自動模式下的大腦活動,請看這張圖。

女性的臉

審視這位女性的臉時,你正在很自然地將我們平時所說的觀察和直覺思考結合在一起。你可以確定且迅速地判斷這位年輕女性的頭發(fā)是黑色的(至少照片上是這樣),你還知道她正在生氣。此外,你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對其行為進行推測。你感覺到這位女性正要說一些刻薄話,也許聲音又大又刺耳。推測被觀察對象即將做出的舉動并不難,這種活動是無意識的,而且毫不費力。你并非有意評論她的情緒或是推測她可能要做的事,你對這張照片的反應跟你做過的事情沒有絲毫關系,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這就是快思考的一個例子。

?

現(xiàn)在,請看下面的問題:

17×24

?

你能立刻知道這是一道乘法題,也許你還會想到若有紙筆,就能算出答案。你還會對答案的大體范圍有個模糊的直觀認識,能很快知道12609和123不可能是答案。但如果不花點時間來計算的話,你就無法確定568不是正確答案。由于想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你認為自己得想想是不是要做這道題。如果你還沒有做這道題的話,就該試著做一做,哪怕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也好。

?

按部就班的運算過程便是慢思考。首先,你會從記憶中重新提取讀書時所學的乘法相關知識,然后加以運用。這個過程不容易,你得記住很多內(nèi)容,你要知道自己算到哪一步了,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同時還要記住已得到的結果。這個計算過程是腦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地進行——這也是慢思考的一個特征。這種計算不僅是大腦活動,身體也會參與其中,在計算時你的肌肉會緊張,血壓會上升,心跳會加速。若在你解決這個問題時,有人在近處看你的眼睛,他會發(fā)現(xiàn)你的瞳孔也會擴大。結束計算時——得出正確答案(順便提一下,答案是408)或是放棄計算都被視為結束計算——你的瞳孔便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

行為與注意力

?

近幾十年來,許多心理學家對人的兩種思維模式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這兩種思維模式是由一張憤怒女性的照片和一道乘法題所引發(fā)的,他們還指出了兩種模式的許多特征。這里我且采用由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Keith Stanovich)和理查德·韋斯特(Richard West)率先提出的術語,用以說明大腦中的兩套系統(tǒng),即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

?

????·系統(tǒng)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tài)。

????·系統(tǒng)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復雜的運算。系統(tǒng)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lián)。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的定義廣泛應用于心理學領域,但我在本書中所作的闡釋更加深入,讀者可將此書視為有兩個人物的心理劇。

?

我們在審視自己時,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統(tǒng)2,認為自己頭腦清醒,富有邏輯,抱有信仰,善作抉擇,能夠決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該做些什么。盡管系統(tǒng)2的運行體現(xiàn)在行動中,但自主運行的系統(tǒng)1才是本書的重點。我將系統(tǒng)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覺,這種印象和感覺是系統(tǒng)2中明確信念的主要來源,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作出抉擇的主要依據(jù)。系統(tǒng)1的自主運作誘發(fā)了極其復雜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對緩慢的系統(tǒng)2才能按部就班地構建想法。我還描述了繼而發(fā)生的系統(tǒng)2的環(huán)境條件,在此條件下,系統(tǒng)1中隨性的沖動及其誘發(fā)的聯(lián)想都會受到抑制。讀過此書后,你會覺得這兩種系統(tǒng)各有千秋,各司其職。

?

依據(jù)復雜性進行粗略預估,試舉以下系統(tǒng)1引發(fā)的自主行為的例子:

????·確定兩件物品孰遠孰近。

????·確定突然出現(xiàn)的聲源。

????·將短語“面包和……”補充完整。

????·看到恐怖畫面后做出厭惡的表情。

????·察覺語氣中的不友善。

????·回答2+2=?

????·讀大型廣告牌上的字。

????·在空曠的道路上駕車行駛。

????·下象棋時看出一步好棋(前提是你是位象棋大師)。

????·理解簡單的句子。

????·聽到“畏首畏尾,追求完美”的說法時,知道其意指古板的員工。

?

上述所有思維活動都和那位憤怒的女性相關——這些活動都是自主發(fā)生且毫不費力的。系統(tǒng)1的諸多能力當中包括一些與生俱來的能力,這些能力與其他動物的本能一樣。我們生來就能感知周圍的世界,能夠認識事物,可以集中注意力,會規(guī)避風險,會害怕蜘蛛(或奇怪的蟲子),思維時快時慢。大腦的其他思維活動也因長期的訓練而變得快速自主。系統(tǒng)1除了能將我們已有的知識(比如國的首都是哪里)聯(lián)系起來之外,還能使我們掌握一些技能,比如看出并理解一些社交場合的細微差別。有些技能只有專家才能掌握,比如象棋中出奇制勝的那幾招;而其他的技能,普通人都能掌握。例如,要想看出刻板員工的個性有哪些相似之處,還需要我們掌握大量的語言及文化知識,而大多數(shù)人都具備這些知識,這些知識就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不必刻意也無須努力便可隨意存取。

?

以上列出的大腦活動是完全無意識的。你不必刻意學習便可領會一些母語中的簡單句子;聽到突然的一聲響后會自發(fā)地確定聲源;看到“2+2”就知道等于4;提到中國的首都時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北京。其他一些行為可能會受到大腦的控制,比如咀嚼的動作,但大體上還是無意識的。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這兩個系統(tǒng)都對注意力有控制作用。確定聲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統(tǒng)1控制下的無意識活動,隨后系統(tǒng)2會立即被激發(fā),產(chǎn)生有意識的注意力。擁擠的派對上,你也許會對大聲而無禮的談話置之不理,不過,即使你的頭沒轉過去,你的注意力也已經(jīng)轉移過去了,哪怕只有一會兒。但是,要想將注意力從不想關注的對象上轉移開來也容易,去關注另一個目標即可。

?

系統(tǒng)2的運作是高度多樣化的,但所有這些運作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所有運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若注意力分散,運作也會隨之中斷。以下是一些例子:

????·賽跑時隨時作好起跑準備。

????·關注馬戲團里的小丑。

????·在一間嘈雜、擁擠的屋子里關注某個人的聲音。

????·尋找某位白頭發(fā)的婦女。

????·搜尋大腦記憶,判定聲音是否表達驚喜。

????·保持比平??斓牟叫兴俣?。

????·觀察自己在社交場合的做法是否得體。

????·數(shù)出文章中某頁漢字“的”的出現(xiàn)次數(shù)。

????·告訴某人你的電話號碼。

????·在狹小的空間里停車(除車庫管理員外,大多數(shù)人停車的車位都很狹窄)。

????·比較兩款洗衣機的總體功效。

????·填納稅申報表。

????·檢驗一個復雜的邏輯論證的有效性。

?

在上述各種場景中,你都必須集中注意力。若是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你的表現(xiàn)就會差強人意,甚至是一塌糊涂。系統(tǒng)2具有某些改變系統(tǒng)1運作方式的能力,通過控制注意力和記憶力的一般自主運行功能的方法可以實現(xiàn)這些改變。例如,在繁忙的火車站等親戚時,你若是刻意去找某位頭發(fā)花白的婦女或是長著胡子的人,即使隔著一段距離你也很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親戚;你也可以在記憶中搜尋哪些國家的首都是以字母N開頭的,或者法國有哪些存在主義小說;而當你在倫敦希斯羅機場租車時,地勤人員很有可能會提醒你“在我們國家是右駕左行”。

?

在上述所有事例中,沒有哪件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你會發(fā)現(xiàn)始終如一地保持某種狀態(tài)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要一直耗費精力。

?

“注意力要集中”,這個耳熟能詳?shù)亩陶Z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將原本應分配給某些活動的注意力分散開來,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力,將其過度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結果就會失敗。這證明了有些費腦力的活動會相互影響,也說明了為什么同時進行幾項活動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你不能一邊向左轉入路線復雜的道路,一邊計算“17×24”這道乘法題的結果一樣,兩者無法兼做。當然了,最好還是不要嘗試。你可以同時做幾件事情,但前提是這些事簡單易懂,你可以在空曠的高速公路上一邊開車一邊和別人交談而不出事故。有些家長可能會感到有些愧疚,因為他們在給孩子讀故事時,腦子里還在想別的事。

?

每個人都能多多少少地意識到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也會為此作出妥協(xié)。例如,當司機正在一條匝道上趕超一輛卡車時,車上的成年乘客會明智地停止與司機攀談,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在這個時候讓司機分心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他們會認為司機此時會屏蔽掉別人的話語,仿佛暫時性失聰一般。


當人們太過專注于某件事時,就會屏蔽掉其他事情,即使是平時很感興趣的事也不例外。在《看不見的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一書中,克里斯托弗 ·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和丹尼爾 ·西蒙斯(Daniel Simons)兩位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具戲劇性的證明。他們設計了一部兩隊傳籃球的短片,其中一隊穿的是白色球衣,另一隊穿的是黑色球衣。觀看短片的人需要數(shù)出白衣球隊的傳球次數(shù),忽略掉另一隊傳的球。

(可以前往視頻:看不見的大猩猩_嗶哩嗶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注意出白衣球隊的傳球次數(shù)。在觀看完視頻前先不要往下看。)


這個任務比較困難,需要完全投入才行。短片播到一半時,一個套著大猩猩服裝的女人出現(xiàn)了,她穿過球場,捶著胸,然后繼續(xù)走動。這只“猩猩”出現(xiàn)了9秒鐘。上萬人看了這部短片,其中約有一半人并未注意到有什么異。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計數(shù)任務——尤其是那個忽略黑衣球隊的要求——造成了這種屏蔽。若沒有那項任務,所有觀看短片的人都會注意到那只“猩猩”。觀看和定位是系統(tǒng)1的自動功能,但在執(zhí)行時需要將一些注意力分配給相關的刺激物。該書的兩位作者提到,在這項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知道結果后的吃驚反應。那些沒有看到“猩猩”的觀眾剛開始就確信場上沒有“猩猩”——他們很難想象自己會錯過這件吸引人眼球的事。這個關于“猩猩”的研究闡述了與我們大腦相關的兩個重要事實:我們會忽視顯而易見的事,也會忽視自己屏蔽了這些事的事實。

?

系統(tǒng)1遇到麻煩,系統(tǒng)2會出面解決

?

本書緊扣兩個系統(tǒng)相互作用這一主題,其內(nèi)容與結構簡潔明了。在書中我將指出,當我們醒著時,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都處于活躍狀態(tài)。系統(tǒng)1是自主運行,而系統(tǒng)2則通常處于不費力的放松狀態(tài),運行時只有部分能力參與。系統(tǒng)1不斷為系統(tǒng)2提供印象、直覺、意向和感覺等信息。如果系統(tǒng)2接收了這些信息,則會將印象、直覺等轉變?yōu)?/span>信念,將沖動轉化為自主行為。通常情況下,一切都會順利進行,系統(tǒng)2會稍微調(diào)整或是毫無保留地接受系統(tǒng)1的建議。因此,你一般會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動。通常情況下,這樣也挺好的。

?

當系統(tǒng)1的運行遇到阻礙時,便會向系統(tǒng)2尋求支持,請求系統(tǒng)2給出更為詳細和明確的處理方式來解決當前問題。系統(tǒng)2在系統(tǒng)1無法提供問題答案時,就會被激活,這好比你碰到了“17×24”這樣的乘法題,系統(tǒng)1無法給出答案,系統(tǒng)2便被激活來解決問題。當你遇到令人吃驚的事情時,同樣會感到自己有意識的那部分注意力會瞬間激增。另外,在系統(tǒng)1所設定的世界里,電燈不會跳,貓不會像狗一樣汪汪叫,“猩猩”也不會穿過籃球場。如若事物違反了系統(tǒng)1所設定的關于世界的模式,系統(tǒng)2同樣會被激活。

?

“猩猩”的實驗表明,想要察覺到令人驚訝的刺激物,就要對其予以關注。然后,那種驚訝會激發(fā)并引導你的注意力:你會將目光集中在令你瞠目的對象身上,并在記憶中搜尋此事令人驚訝的原因。系統(tǒng)2還會起到持續(xù)監(jiān)督你自身行為的作用——有了它,你在生氣時也能保持應有的禮節(jié);有了它,你在夜晚開車時也能保持警惕。

?

當你就要犯錯時,系統(tǒng)2就會受到刺激,加速運作?;叵胍幌?,在冒犯別人的話即將脫口而出時,想把話咽回去是多么困難??偟膩碚f,你(或你的系統(tǒng)2)所想所做的大多數(shù)事情都是由系統(tǒng)1引起的,但當事情變得困難時,系統(tǒng)2便會接手難題,系統(tǒng)2出馬,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

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價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況下,這種分工很有效,因為系統(tǒng)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確的,所作出的短期預測是準確的,遇到挑戰(zhàn)時做出的第一反應也是迅速且基本恰當?shù)?。然而,系統(tǒng)1存在成見,在很多特定的情況下,這一系統(tǒng)易犯系統(tǒng)性錯誤。

?

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系統(tǒng)有時候會將原本較難的問題作簡單化處理,對于邏輯學和統(tǒng)計學問題,它幾乎一無所知。系統(tǒng)1還有一個更大的局限,即我們無法關閉它。如果看到屏幕上顯示一個你認識的單詞,你就能讀出這個詞—除非你的心思完全不在它上面。

?

沖突與自我控制

?

下圖是由一個經(jīng)典的實驗演變而來的,說明了兩個系統(tǒng)之間的沖突。你可以先試著做做下面這個練習,然后再接著往下讀。

?

你的第一個任務是先瀏覽一下下面這些文字,說出哪些字較小,哪些字較大(左右兩欄都做一遍)。完成第一個任務后,再看一遍這些字,說出每一個字的位置。如若字的位置偏左,則說(默默自語)“左”;如若字的位置偏右,則說“右”(也是左右兩欄都做一遍)

看圖讀數(shù)

?

在這兩個任務中,你幾乎可以正確無誤地讀出所有字,并且還會發(fā)現(xiàn),兩項任務中各有一部分要求比其他要求簡單些。當你確認字的大小時,會發(fā)現(xiàn)左邊一欄相對簡單,而在指出右邊一欄的字號大小時,速度則會變慢,甚至還會出現(xiàn)不確定的情形。而當你確定字的位置時,確定左邊一欄時比較困難,右邊一欄相對簡單些。

?

這些任務都需要系統(tǒng)2的參與,因為讀出“高/低”或是“左/右”和平時由上到下看一列字根本就是兩回事。要完成這項任務,你所做的事情中要包括為記憶編程,使相關的字(例如第一個任務中的高和低)能夠“脫口而出”。瀏覽右邊一欄文字的時候,你能很快讀出該任務所選文字,不大可能將其讀成其他文字。但左邊一欄文字卻有所不同,因為其中所包含的文字與任務所設定的要求是重疊的。你無法忽略掉這樣的干擾。通常情況下,你能做出正確的回應,但戰(zhàn)勝腦中兩種相互沖突的反應會給你造成壓力,使你的速度減緩。這便如同經(jīng)歷了一場斗爭,斗爭雙方分別是你打算完成的任務和影響任務完成的自主反應。自主反應和控制這種反應的意圖之間存在沖突,這種沖突在生活中極為普遍。我們差不多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餐廳里,自己的鄰座是一對穿著怪異的夫妻,但我們會盡量不去盯著他們看。我們也清楚,如果看書時老是重讀不知所云的內(nèi)容,這就說明我們在強迫自己去讀一本無聊的書。在冬季嚴寒的地區(qū),許多司機都有著這樣的記憶:當他們的車在冰上滑行失去控制時,他們必須放棄平時的做法,竭力去按照已反復演練過的指示進行操作:“如果車打滑,做什么都行,就是別踩剎車!”另外,每一個人都有強忍著不詛咒別人去死的經(jīng)歷。系統(tǒng)2的眾多任務中就包括抑制系統(tǒng)1產(chǎn)生的這些沖動。換句話說,系統(tǒng)2負責人們的自我控制。

?

看上去不等長實際上等長的兩條線

?

為了理解系統(tǒng)1的自主性以及印象和信念的區(qū)別,請你仔細看看下面這張

看上去不等長實際上等長的兩條線

?

幅圖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兩條不同長度的水平線,兩端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頭,并且下面一條線明顯比上面那條線長。這是我們看到的所有內(nèi)容,而且我們肯定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如果你曾經(jīng)見過這幅圖,就會認出這便是那幅著名的繆勒-萊耶錯覺圖,要證實這一錯覺很簡單,只需要找把尺子量一量,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兩條水平線是等長的。

?

既然測量了這兩條線的長度,你——你的系統(tǒng)2,即你稱為“自我”的意識體——就會有一個新的信念:你知道這兩條線是等長的。當被問及它們的長度時,你也會如實說。然而,你肉眼所見的依然是下面那條線比較長。你選擇相信測量的結果,但無法控制住系統(tǒng)1帶給你的直觀感受,即使你知道這兩條線長度相同,但是仍然無法把它們視為等長的線。想要消除這種錯覺,唯一能做的就是當你再看到兩條平行線,并且線的兩端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頭時,必須學會懷疑自己的感覺。要貫徹這一規(guī)則,你必須具備識別這種錯覺模式的能力,能夠回憶起你所了解的相關知識。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你就再也不會掉入繆勒-萊耶錯覺的陷阱了。但是,你眼中所見的兩條線肯定還是一條長一條短。

?

不是所有錯覺都是視覺上的,還有思維方面的,我們將其稱為認知錯覺。我讀研究生的時候,選修了一些與心理療法的藝術及科學相關的課程。記得有一次上課時,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一些坐診藝術。他告訴我們:“有時,你會碰到一兩個這樣的病人——他會像說故事一樣,講述自己以前遭遇的誤診,這些診斷五花八門,讓人擔心。他看過幾個臨床醫(yī)生,但都沒多大效果。這個病人還能清楚地描述醫(yī)生是如何誤解他的,但他很快就觀察到,你和其他醫(yī)生是不一樣的,你能感同身受,充分理解他,并可以為他提供幫助。”此時,我的老師提高了音量,繼續(xù)講道:“千萬別有接收這個病人的想法!將他趕走!他很有可能是位精神病患者,而且你也幫不了他?!?/span>

?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位老師當時是在提醒我們,要提防病態(tài)的假象。精神病研究領域的權威也證實了我們那位老師所給的建議是合理的。這與繆勒-萊耶錯覺類似。沒人教過我們?nèi)绾误w會患者的心情。所以我們的老師斷言,我們對那位患者的同情心是不由自主的,這種同情心可能源自系統(tǒng)1。此外,也沒有人教過我們不要總是相信自己對患者的感情。有人告訴我們,過多關注一個有數(shù)次治療失敗經(jīng)歷的病人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正如平行線兩端的箭頭一樣,會讓人產(chǎn)生錯覺。這是一種認知錯覺。我的老師教過我(系統(tǒng)2)如何識別這種錯覺,也曾告訴我切莫相信這種感覺,更不要依照感覺行事。

?

提到認知錯覺,最常被問及的問題就是能否避免這種錯覺。上述各例傳達的信息不容樂觀。因為系統(tǒng)1是自主運行的,我們無法隨意使其停止,因此直觀思維所導致的錯誤常常難以避免。我們不可能一直沒有成見,因為系統(tǒng)2可能對系統(tǒng)1產(chǎn)生的錯誤毫無所知。即使對可能發(fā)生的錯誤有所察覺,也需要系統(tǒng)2進行強有力的調(diào)控和積極的運作才有可能避免。然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時刻保持警覺性并不是一件好事,想要這樣做也并不實際??偸琴|(zhì)疑自己的想法會使我們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為系統(tǒng)2在代替系統(tǒng)1進行日常抉擇時總是耗時很長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妥協(xié):學會區(qū)別常會出現(xiàn)重大錯誤的情境,在風險很高的時候,盡力避免這些錯誤。前文中曾提到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總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更容易。

?

兩個虛擬出來的角色

?

你可以將上述兩個系統(tǒng)想象為大腦內(nèi)部的兩個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征、能力和局限性。在書中我常會將這兩個系統(tǒng)當做一些句子的主語,例如“系統(tǒng)2統(tǒng)計產(chǎn)品數(shù)量”。

?

在我所在的職業(yè)圈子中,使用這樣的語言被視為一種過錯,因為這種說法貌似通過一個人頭腦中那兩個小人的思維和行為去解釋這個人的思維和行為。從語法上講,這個關于系統(tǒng)2的句子與“管家監(jiān)守自盜”的句型類似。我的同事指出,管家的行為實際上就解釋了現(xiàn)金的丟失原因,由此他們也很懷疑關于系統(tǒng)2的那個句子同樣解釋了算錯產(chǎn)品數(shù)量的原因。我的回答是,這個短小的主動句認為統(tǒng)計是系統(tǒng)2所為,而且這個句子是一種描述而不是一種解釋。這樣的描述只有在你已經(jīng)對系統(tǒng)2有一定的了解后才有意義??纯聪旅孢@段讓人糾結的話吧:“心算是一個需要作出努力的自主活動,人在心算時總會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因此你絕對不能一邊開車左轉,一邊心算得出結果。”

?

同樣,“通常情況下,在高速路上行駛的任務要留給系統(tǒng)1來完成”這句話說明駕駛這輛車轉彎是自主行為,不用費腦力,也意味著一個駕車新手能夠一邊與別人攀談,一邊輕松地在空曠的高速路上行駛。最后,“系統(tǒng)2防止了詹姆士因為受到侮辱而做出愚蠢的舉動”這句話則表明,如果其努力自控的行為受到干擾(比如他喝醉了),詹姆士就應該會有過分的舉動。

?

盡管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是本書的主題,但我必須要澄清一個事實,即兩個系統(tǒng)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們只是我杜撰出來的角色。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實體,沒有錯綜復雜的組成部分,也不是大腦中某個固定的部位。你有可能會問:為什么要在如此嚴謹?shù)囊槐緯幸M兩個名字并不漂亮的虛擬角色呢?答案很簡單,這兩個角色很重要,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些奇特的想法無法解釋。一個句子若是講一個客體(系統(tǒng)2)做什么,則要比對這個客體及其特征進行描述更容易理解。換句話說,“系統(tǒng)2”比“心算”更適合當句子的主語。我們的大腦,特別是系統(tǒng)1,似乎擁有一些特別的能力,能夠構想和領會施動者的故事。這些施動者有其特有的特征、習慣和能力。你很快就會對那個監(jiān)守自盜的男管家產(chǎn)生壞印象,認為他還會繼續(xù)偷盜,

?

而且你暫時無法忘掉這個人。這也是我對這兩個系統(tǒng)語言所寄予的希望。

?

為什么將兩個系統(tǒng)命名為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而不是“自主系統(tǒng)”和“耗力系統(tǒng)”呢?原因很簡單:說出“自主系統(tǒng)”比說出“系統(tǒng)1”所需的時間長,因此會占用更多大腦工作記憶(短時記憶)的空間。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任何事物占用了大腦的工作記憶,都會削弱你的思考能力。你可以將“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當做昵稱,就像小明小紅一樣,用這種擬人的方式去了解整本書中出現(xiàn)的各種角色。有了這兩個虛擬的系統(tǒng),我便能更從容地思考有關判斷與決策的問題,而你也能更輕松地讀懂我的文字。

?

示例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

“他有印象,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幻象。”

“這純粹是系統(tǒng)1的反應,她在意識到危險之前就果斷采取了行動?!?/span>

“這是你系統(tǒng)1的想法,放慢速度,聽聽系統(tǒng)2的看法吧?!?/span>


第一章 完

《思考,快與慢》原文 第一章:一張憤怒的臉和一道乘法題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漠河县| 公安县| 内江市| 潼南县| 毕节市| 石屏县| 石台县| 乌兰察布市| 林口县| 秦皇岛市| 苗栗县| 新蔡县| 闵行区| 莱西市| 三原县| 奈曼旗| 惠安县| 枣阳市| 林西县| 青川县| 常州市| 石渠县| 天气| 长兴县| 西昌市| 五寨县| 广德县| 洛南县| 东丽区| 玉树县| 房山区| 吴川市| 高雄市| 重庆市| 元谋县| 双峰县| 奉贤区| 嘉义县| 合川市| 河东区|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