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格
每人都有一個功過格
?
明朝末年,功過格相當流行。把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依據(jù)善惡標準,分別登記其功或過。
?
云谷禪師,當年把功過格贈送給了凡先生,要他依此修行,每天反省,有過失要記下來,做的善事也要詳細登記。
?
我們前面說過,宇宙是一個超級大計算機,里面儲存著每一個人的資料。當中就有功過格,每時每刻,都詳實地記載每一個人的念頭。
?
發(fā)正念的加一個白點,發(fā)負念時馬上出現(xiàn)一個黑點。不但黑白分明,而且善惡十分明顯。白點越多,運氣就越順越好。黑點越多,也會反映在人的額頭上,印堂發(fā)黑,運氣便不好、不順了。
?
為什么“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呢?
?
因為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失誤、預防過錯,是十分需要用心的。但是有沒有行功立德,最好由老天爺或他人來評定。
?
存心做功德,事實上已經(jīng)起了妄念。無心之過,有時還可以原諒;有心求功德,恐怕已經(jīng)得罪天地鬼神,誰承受得起?
?
記住“人在衙門好修行”,現(xiàn)代的話,應該是“有機會辦理公眾事務,一定要利益民眾”。
?
公務人員,造福容易,造孽也容易。一個政策決定下來,或者執(zhí)行的結果,白點或黑點特別多。因為茲事體大,影響到很多人。不小心的話,一世為官九世牛。做了一世的官,所造的罪孽,需要轉世做牛九次,才補償?shù)猛辍?/p>
?
當然,抓住機會為公行善,也可以修得大福德。不但自己下輩子好過,子孫也會受到福蔭,增加家門的光彩。
?
了凡先生五十三歲那一年,并沒有祈求延長壽數(shù),到了六十九歲,也沒有什么災難。主要原因,即在有了功過格的概念之后,盡心盡力做好事。
?
他斷惡修善,惡的一天一天減少,善的漸漸增加。做了知縣,更是全心為老百姓著想,福德大增,所以壽命也自然延長。
?
中國社會,一般以“幼年惜福,成年造福,老年享?!保瑸槿松A段的要則。
?
幼年承受先祖、父兄福蔭,不可不愛惜,必須養(yǎng)成勤勞、節(jié)儉、努力的良好習慣。成年人在社會上服務,應該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趁年輕力壯,多多造福社會人群。到了年老力衰,再來享福不遲。
?
現(xiàn)代人的想法,卻有些不一樣。以兒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戰(zhàn)場為號召,自然逃不掉老年人的墳場,這樣令人悲傷的結局。
每一個人的功過,固然是自作自受,但是幼童不明事理,父兄怎么能夠置之不理呢?
?
范仲淹這一家人,歷經(jīng)八百年而不衰。他出身非常清寒,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后來當了宰相,生活方式也不敢有多少改變。
?
收入多的時候,就想到還有很多貧苦的人,趕快設法去救濟他們。能夠把自己的福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大福報。
?
人類的行為,并不是樣樣都有功過。血脈的流行、心房的跳動、一切生理方面的機械行為,即無所謂道德或不道德。
?
兒童、瘋子、劊子手的行為,若不是非意識,便是無意向,都不能用道德來加以評量。殺人原本是壞事,但是劊子手殺人,不是出于本人的意向,所以無罪。
我們所說的功過,是指有意識或有意向的行為。善惡是意志的善惡,并不是行為的善惡,所以善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