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古鎮(zhèn):航拍北宋武陵寺塔(永壽舊縣城古塔)
在咸陽市永壽縣城北14公里,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永平古鎮(zhèn),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秦代,這里稱麻亭;唐武德二年(619)始設縣治,曾經(jīng)是永壽老縣城所在地。如今,在永平古鎮(zhèn)西南側(cè)的山坡上,依然矗立著一座古塔,乃永壽老縣城的標志——
,時長02:0
2011年4月4日中午,清明節(jié)假期的時候,我和家人經(jīng)過永壽縣永平鎮(zhèn),來到了這里的武陵寺塔腳下。沿著山坡,拾階而上,風景非常秀麗。2006年5月25日,武陵寺塔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21年5月5日中午,五一勞動節(jié)假期之際,我和家人再次經(jīng)過此地,在山下新修建的廣場上,操作無人機航拍了武陵寺塔。無人機朝著古塔飛去,環(huán)繞古塔飛行兩圈兒,周圍的景色一覽無余,山巒起伏,郁郁蔥蔥。
2011年4月4日
2021年5月5日
武陵寺位于永壽縣城永平鎮(zhèn)西南的虎頭山上,因為這里在永壽舊縣城的南側(cè),所以這座寺院也被稱為“南寺”。武陵寺始建于北魏天興年間(398—404),清代道光年間曾經(jīng)重修寺院,后來不知道具體毀于什么時間,只剩下這座北宋建筑風格的古塔。
?
1957年5月31日,這座古塔被公布為第二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當時,被稱為“永壽舊縣城古塔”。1992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將此塔命名為“武陵寺塔”。
據(jù)說,武陵寺塔原本有五層。民國十八年(1929),陜西發(fā)生大地震,武陵寺塔遭到破壞,塔身只剩下了四層。經(jīng)過修復以后,在第五層封頂,保持了殘損的狀態(tài)。如今,武陵寺塔矗立在新建的長方形平臺之上,俯瞰著旁邊寬闊的G312國道和嶄新的永平古鎮(zhèn)。
?
過去,塔下開有券門,塔內(nèi)設有木質(zhì)的樓梯和隔層板。游人可以走進古塔,并且能夠登臨其上,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如今,塔下的門道已經(jīng)封閉,再也無法走進古塔了!
武陵寺塔為八角四層樓閣式塔,塔身殘高27.5米,底部邊長2.8米,俗稱為“永壽塔”和“永平古塔”。在二層以上,每面仿木結(jié)構(gòu)三間,用磚砌出斗拱、欄桿、角柱、闌額等精美的建筑構(gòu)件,還雕刻有飛鳥展翅,龍鳳流云,雙龍戲珠等細膩的圖案。
?
1984年,對此塔進行全面整修的時候,在塔頂部發(fā)現(xiàn)北宋“大觀元年(1107)五月初……”的墨書題記和“熙寧重寶”銅錢一枚,判斷武陵寺塔為北宋時期重建。2014年4月,經(jīng)過實地勘測,武陵寺塔向西北嚴重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