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別裁》隨機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眾認(rèn)可的事,政府便遵循民眾意愿去干;民眾不認(rèn)可的是政府便要讓人們先認(rèn)知這個事物,然后再去干 ?尊重民主,愛民 政府干,民眾審議(高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眾知道做的事,便由它們?nèi)プ?。民眾不可以做的事,便先告知它們,學(xué)會了在做 教育,自由 教民 民眾干,政府監(jiān)督(平庸)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眾不管好壞,讓他們?nèi)プ?,放任自流,不要讓民眾懂的太?愚民 民眾不審議 政府也不管(昏聵)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如果看佛經(jīng),只照文字去理解佛學(xué)的思想,那么過去的佛,現(xiàn)在的佛,將來的佛,都要說:我冤,并無此意,讀書,要通過語意,要透過語意,要透過語文內(nèi)涵的意義,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諦,這才叫學(xué)問,僅僅文字會了 ,文章寫得好,不一定就是學(xué)問。 “貧而不怨難,富而不嬌易” 這里的貧,并不是外在物質(zhì)上的窮, 沒有知識的人,看到有知識的人,也會感到貧窮, 所以就會怨天尤人,牢騷多,人窮氣大, 有知識的人,才會教人安貧樂道,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原則 安貧樂道,知足常樂 ↓↑(對立,但不矛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我認(rèn)為是針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做出的人生選擇 一個80歲的老者,下崗多年,可不就得知足常樂嘛 一個20幾歲的小伙子,剛參加工作,可不就得天天上進,自強不息嘛 換句話說,沒有20歲的自強不息,哪來的80歲的知足常樂 《里仁》是講仁的行為,用處 《顏淵》是講仁的體,克己復(fù)禮為仁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聽,是講仁的修養(yǎng)方法 以上不代表孔子思想“仁”的全部,只代表其中某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