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總是瞎忙活!查理·芒格的智慧:做個明智的人,耐心等待

愛是恒久忍耐。
近年來,越來越能體會查理·芒格這個老頭的智慧,我們看他這句話:
明智的人能耐心等待,讓時間流逝,體會其中的妙處。大多數(shù)人總是瞎忙活。
芒格為什么說大多數(shù)人總是在瞎忙活?因為他們總是缺乏耐心,不懂得等待的內涵,沒有真正的智慧。
所以,他們才那么浮躁,那么急功近利,那么急于求成。結果卻是欲速則不達,事與愿違。
人有生死,企業(yè)有成敗,生死和成敗的中間就是過程。過程的內涵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耐心等待。
要知道,我們想要什么,不能所想即所得。我們的欲望越大,所需的時間就越多,所需的能量就越大。
比如我們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棟梁之才。那這就需要漫長的過程,你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等待,慢慢培養(yǎng)。
不能說孩子還在上小學,你就急不可耐地希望孩子成名、賺錢。就像《傷仲永》里所說,教育不能拔苗助長。
我們做任何事,要想有好的結果,都必須是持續(xù)耕耘,默默等待。
其實,何必那么著急呢?

現(xiàn)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非常焦慮,因為他們看到身邊人賺錢多,買車買房,于是自己心理就失衡了。
你可知道,芒格老友沃倫·巴菲特的大部分財富都是50歲之后獲得的。提到巴菲特,你可能想到他是做投資的,投資就是買賣股票。
可你見過有誰炒股炒成首富的?
投資和投機有根本性的區(qū)別,巴菲特通過股票交易賺了很多錢,但他又把大部分財富捐了出去。
巴菲特跟很多投資(投機)家不一樣,他是真的享受這個數(shù)字游戲的過程,他說自己是“跳著踢踏舞上班”,如果不是真的熱愛,他不會如此的。
不然賺那么多錢,有太多可享受的項目了,用不著工作到老。
還是一個心態(tài)問題,一個認知問題。我們必須克服自己急于求成、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我們必須明白“耐心等待”的智慧。
沉下心來,讓時間流逝,靜靜體會變化的妙處。
記住,靜可生慧,當我們真正懂得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時候,也就洞徹了這個世界的真相。
芒格說,“我們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于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于遠離難題。我們只是找簡單的事做。我們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而不是掌握深奧的。
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xù)地試圖別變得愚蠢,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yōu)勢?!?/p>
這就是大道至簡,少即是多,不疾而速。金庸先生曾表示,“我的性子很慢,不著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緩緩的,最后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yǎng)天年?!?/p>
實際上,人生成就和事業(yè)成功,都是一個滾雪球一樣漸漸增加勢能的過程,如果你前面積累不夠,那你哪怕早期投機取巧走了捷徑,那后面也是難免要補課。與其如此,不如但問耕耘,厚積薄發(fā)。
還是要相信常識,多聽聽過來人的忠告,不要什么經驗都靠自己去經歷,那就太不明智了。其實走平常路,往往能贏在最后。還是大仲馬那句話說得好:
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