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鷹和Sarangi:尼泊爾的說唱樂器



「一器一會」也是一期一會
每一件樂器都帶有其自身屬性的聲音
自帶靈魂
也如同人永遠也不可能再踏入同一條河流
時刻變幻,各具特色
講者|王集云
王集云,又名寒鷹。自幼學(xué)習(xí)西方古典樂器大提琴、西方古典音樂。多年來致力於世界自然根源音樂與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習(xí)研及遠古傳統(tǒng)樂器的發(fā)掘,制作,再現(xiàn)。
在探索不同民族音樂風(fēng)格與融合的多元文化中,進行走訪、學(xué)習(xí)、田園收集,手工製作并演奏世界各地古老的傳統(tǒng)樂器及自制樂器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及演出。多次參與國內(nèi)與國際的音樂、文化交流演出活動。長期與世界各地不同音樂家進行交流、創(chuàng)作。與不同藝術(shù)領(lǐng)域進行跨界合作。
音樂是世間萬物花朵、雨滴、落葉、落雪,四季的芬芳,是你的微笑……
“寒鷹的音樂,是云南的雨林。茶山、云霧、落雨、陽光撫摸每一片樹葉的聲音, 你甚至聽到植物生長的聲音。細膩,靈動,撫慰人心”。

大家好,我是王集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尼泊爾的傳統(tǒng)樂器薩蘭吉(Sarangi)。它算得上尼泊爾國寶級的樂器了。
Sarangi這個詞源于印地語“Sau Rangi”,意思是“百色(Hundred Colored)”,指的是Sarangi的演奏中可以包含了很多種的情緒、心境。


Sarangi的結(jié)構(gòu)簡單,音色卻很豐滿。它由一整塊木頭雕刻而成,下部開口覆蓋著干燥的綿羊或山羊皮,用馬尾制的弓來拉。
外形看著有點像倒著的葫蘆,琴頭像大象的鼻子,大象鼻子的部分又像老鷹的頭,這些動物在尼泊爾當?shù)囟际翘貏e吉祥神圣的。
Sarangi沒有指板,有三到四根琴弦,演奏的時候拉外面根弦會觸碰到里面的弦,因此聲音有“音層”的感覺,聽起來不像是一個人在拉。

傳統(tǒng)尼泊爾Sarangi的琴弦是用羊腸弦,音色拉起來特別的溫潤。我家中還有一把鋼弦的Sarangi,音色就比較明亮。
現(xiàn)代尼泊爾Sarangi琴弦大多用的是綜合材料,鋼弦、尼龍弦等,并且會手工編織單根琴弦,使其變得更粗。
它們外觀上看起來雖然有點塑料的質(zhì)感,但音色還是不錯的,Sarangi皮面(羊皮)也會傳遞它的音色的共振,產(chǎn)生很多泛音。?



Sarangi按弦的地方不太好按,跟我們常規(guī)的按弦的方式不一樣,是用這個指甲去靠著弦的,有點類似于蒙古的馬頭琴按法。

尼泊爾Sarangi它跟哈薩克樂器庫布孜的(kobyz)外形、結(jié)構(gòu)都特別像,只不過其琴頸更長,琴底是平的,可以放在身上演奏。

作為南亞一國,尼泊爾北靠中國西藏,東與印度接壤,居民絕大多數(shù)信奉印度教。
尼泊爾音樂也同時受到北印度和中國西藏音樂的影響,這些音樂與本土傳統(tǒng)音樂的融合。因此,尼泊爾的音樂種類非常豐富。

《Shree Swasthani Brata Katha》
里面出現(xiàn)了Gaine和Sarangi,
他們把印度教的藝術(shù)女神
薩拉斯瓦提(Sarasvati)看作保護神。
據(jù)說約在13或14世紀,Gaine從印度Rajasthan移民到尼泊爾Gandaki地區(qū)定居時,就將Sarangi帶到了尼泊爾。因此在印度,有兩種樂器和尼泊爾Sarangi很相近。分別是:印度Sarangi(與它同名)、印度Sarinda(樣子類似)。

尼泊爾也像印度一樣,是保持著種姓制度的社會結(jié)構(gòu)。從事音樂活動的藝人屬于低種姓,而且是家族世襲的,即他的職業(yè)是上輩注定的,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既有游唱藝人兼漁民稱Gaine;也有裁縫兼樂師叫做Damai。

尼泊爾種姓制度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jīng)廢除,但到1964年實施土地改革以前,游唱藝人兼漁民Gaine還是沒有自己的土地。
1950年以前,Gaine演唱的內(nèi)容是每天的新聞, 也包括一些神話傳說和愛情故事,因此他們在尼泊爾有“活報紙”之稱。
今天,雖已有了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絡(luò)等媒體,但不少尼泊爾人還是喜歡聽Gaine說唱的新聞。整個Gaine族是由長輩將技藝傳給年輕一代,包括制作Sarangi、用傳統(tǒng)方式演奏 Sarangi、以及學(xué)會唱他們獨特的歌曲。

賈拉克·曼·甘達巴(Jhalak Man Gandarbha)就是著名的 Sarangi 演奏家和歌手之一,他是第一位錄制Gaines歌曲的人,并將這些歌曲帶到了大眾視野中,其中他創(chuàng)作的《Aama le sodlin ni Khai chhora Bhanlin 》(媽媽可能會問...)現(xiàn)在仍然活躍在尼泊爾一些地區(qū),吟誦了一名尼泊爾士兵在外國戰(zhàn)場上的死亡。


以前我去尼泊爾游學(xué)的時候,專門拜訪了一位制琴人。我現(xiàn)在展示的這把Sarangi便是從他那里所得。
這把Sarangi跟我們在街上或者在商店里面買到的旅游產(chǎn)品不一樣。商店里面買到的其實更漂亮,會刻很多花紋,神像。但我的這把更大,是一把達到演奏級別的琴。

中國有句古話叫“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絲弦彈撥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動聽,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嚨唱出的歌曲動人。
尼泊爾Sarangi雖然是弓弦樂器,卻是尼泊爾所有樂器中最接近人聲的一種,我常常被它柔和的音色所打動。
參考資料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AB%E5%B8%83%E5%AD%9C
[2]https://theculturetrip.com/asia/kazakhstan/articles/an-
introduction-to-folk-instruments-the-kazakh-kobyz/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Jhalak_Man_Gandarbha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AvdkCweoM
[5]http://www.himalayanmart.com/Sarangi.php
[6]韓燕平.尼泊爾的音樂和舞蹈[J].中國音樂,1994(03):68-70.
[7]張玉榛.世界音樂在亞洲之南亞篇(下)[J].樂器,2011(05):42-44.
[8]饒文心.印度的樂器及其器樂表演范式[J].星海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2013(04):128-135.
[9]本文資料圖片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