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駕游VLOG,配上自己翻唱的《平凡之路》,何其美哉

那次旅行,我寫過的一篇名叫《路》的游記,給大家看看
?
“你看左邊,它是想干啥……”張建指著天際的晚霞,沒頭沒腦而激動地說著。我沒說話,但我太明白這句愚蠢的話其中的意思,因那也正是我心中所想。那個黃昏,我們坐在那輛深藍色雪鐵龍的駕駛和副駕駛座位,被美景震懾得手足無措。
——引子
?
車到山前必有路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長途自駕游,但不是我開車。因此準確說來,應該是我第一次坐同齡人開的車,并且是一個第一次長途自駕的同齡人所開的車??傊@次自駕游,我們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就對了。目的地是新疆,說起來萬分慚愧,身為新疆人的我在新疆是哪也沒去過,于是也是借此機會,去看看自己家鄉(xiāng)的美景。從今年春天開始,就在籌劃著6月底的假期了,終于在5月份毅然決然地訂好了去烏魯木齊的機票,并決定在出行前的一周做好攻略和計劃——然而最終的結果是沒有做任何攻略,日子就到了。于是,兩個不擅長也不喜歡計劃的人,本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自信,飛到了烏魯木齊。
凌晨3點半到我家,在家呆了兩天。第一天晚上去家門口的廣場看“廣場舞”,有大半年沒回家的我,竟看了后才想起新疆的廣場舞是那么激動人心。這廣場舞多是維族舞蹈,音樂也是悠揚而婉轉的維吾爾族音樂,舞池上,不論男女老少,會跳的不會跳的,漢族的少數民族的,都旁若無人地沉浸在那單一卻豐富的切分音鼓點里,陶醉于自己極具節(jié)奏感的舞步中,融進金燦燦的夕陽里。
這種感覺令人動容,幾有落淚的沖動。我拿著相機穿梭在跳舞的人群中,暢通無阻,陶醉而專注的人們視鏡頭如我之雙眼,邀之嬉之。那天我心想,任何自然景觀都比不上這樣忘我而熱情的人們。
這天黃昏,用新買的相機給媽媽拍了很多照片,她還是那么熱愛生活,還是那么滿腹才華與愛。家的感覺,無法言表。
第二天去了烏魯木齊最著名景點“國際大巴扎”,但覺意興寥寥。于是欲乘車轉至紅雁池,竟遭道路堵塞無法通行。
于是百般糾結之中,臨時起意,搜了幾家租車公司,幾經對比租了一輛最便宜經濟的小型雪鐵龍,第二天出發(fā)環(huán)游新疆!
?
臨行前的夜
出發(fā)前一天晚上當然是做了一些攻略——在手機上看新疆地圖長達十分鐘之久。
我們最終決定繞著新疆北部,即北疆開一圈。大體規(guī)劃是從家里出發(fā),途徑天池、可可托海抵達新疆最北的喀納斯,回程途徑克拉瑪依返回烏魯木齊,計劃7天。這是我從小到大少有的幾次,或說幾乎是唯一一次的和爸媽先斬后奏了,一向謹慎的媽媽很擔心自駕游的安全性,但當我們回到家說起租車的事已成定局,我媽努力藏起擔心,只說支持??刹夭蛔∈碌膵寢尩膬刃谋晃铱吹糜笍兀揖陀痈械角妇魏图m結,但我想人生總要有第一次,于是我和爸媽達成共識:試試吧!不行的話就立馬回來。
臨行前那個激動的晚上,睡不著。我和張建在陽臺上聊到凌晨3點多,具體內容模糊了,只記得我沒戴眼鏡,遠處城市的燈火迷人極了,就像即將到來的旅程,點點微光星羅棋布遠遠近近,同時又充滿了恰到好處的不確定性。
?
?
第一天
雖短卻不錯的睡眠。約好12點下樓等負責人送車來,但拖了快兩個小時才過來。無聊至極的我們倆和門口賣西瓜的老大爺聊起天來,竟覺得還挺妙趣橫生。這些人向來和我爸十分熟絡,因此以前我每次出門時都躲著他們走,生怕他們跟我打招呼時,我因不知道說什么而尷尬萬分。如今看來,當我成了這座城市的旅人,一切人和事都會被賦予新的含義,旅行這東西,可真是有意思。
車終于開過來了,第一次租車,萬事都小心翼翼,合同讀了十來分鐘,檢查車的外觀拍照十幾張,車的操作熟悉了好一會,終于啟程,導航,前往天池。最開始的一段路開得提心吊膽,也許我們兩個人之中,更提心吊膽的人是并沒有在開車的我。可開到天池之后,在停車場停完車下來的一剎那,感覺周身都帶著風,兩個人自覺帥得一塌糊涂。“可能這就是成長吧”,我如釋重負地打趣道。
那天的天池之景,在我看來其實甚是失望,非常普通,沒有激起心里任何的漣漪,興致索然。
下午出來,在路上吃了一頓非常難吃極其不正宗的抓飯,之后朝著可可托海出發(fā)。一路沿著省道開上高速,絲毫沒有了之前的提心吊膽。黃昏時分,張建指給我看天際撩人心弦的晚霞,車窗左側的地平線滿是黃土,上方是澄澈的藍天,相接處是恣睢的粉紅的霞,我望著這樣令我心潮翻涌的美景,失去了所有文思,只想說“這么美可咋辦……”。我確實不知道該怎么辦,那一刻,我不想拿出相機,好像那樣的意境只應該存在于那一刻那個地點的眼睛里和心里,不足為外人道也。
出發(fā)的第一天,沒有抵達可可托海,而是在天池和可可托海之間的五彩灣住下了。那晚在向爸媽報平安時無意中提到中午去的天池景區(qū)作家可以免票的事情,爸媽要開車把我的作家證送來以備以后的景區(qū)之需,其實我深知還是為放心不下我找了個借口。但已經“成長”了的我,毅然回絕了這個建議,這天二人下榻五彩灣,料此后爸媽大概已經放心了。
?
第二天
原定早起趕路,起床時卻已將近中午12點,吃了“早飯”后向可可托海出發(fā)。沿著省道一路走走停停,拍拍沿途美景、防止區(qū)間測速超速,一舉兩得。
一路開到可可托海地質公園的山腳下已經下午5點(在新疆的夏天,晚上快11點天才會黑,所以“下午5點”是正常說法),望著曲折的山路,從未開過山路的新手和我這個謹慎的乘客感到了新的壓力和糾結,見山路挺寬,不算狹窄,最終還是決定開上去,既然出來就沒有退路了,無限風光在險峰。
開著開著漸漸發(fā)現,這并不是所謂可可托海景區(qū)的內部,而只是通往景區(qū)的一條路,這條路上一個人也沒有,或許這就是通向景區(qū)的幾條路中最不好走的一條吧,雖走得茫然,但路上奇特的地質景觀讓人流連,走走停停中,我們一致認為,這路上的景色已經比天池好太多太多了,果然是最好的風景都在路上。況且荒山野嶺,一個人也沒有,這種感覺神秘而富有英雄主義而富于浪漫色彩。
這樣一路開到山頂,看到一個鄉(xiāng)鎮(zhèn),這才放心這條路是通的。這是一條岔路口,左邊是可可托海景區(qū),右邊是這個叫做“吐爾洪鄉(xiāng)”的小村莊,去村莊就預示著繞路??梢恍内s路的我們倆卻毅然開進了村莊,想探尋一番它的樣貌。這座普通的小村莊著實漂亮,紅瓦與綠草的撞色讓人遙想村中凡人的生活況味,可風景屬于我們,生活則是他們的,我們還是行色匆匆地走了,繼續(xù)前往可可托海。
在路上的街邊有一家賣西瓜的攤子,本想下來買個西瓜,想到自己從家里帶了個西瓜一直沒吃,于是不好意思地改變主意找攤主大娘借了把水果刀切了我們自己的西瓜,淳樸的大娘很開心借給我們,沒有任何不快。開始聊天,大娘是從河南來的漢族人,我們聊到這個鎮(zhèn)子的哈薩克族人和漢族人的關系,聊到她考上了公務員的優(yōu)秀的女兒,聊到這鎮(zhèn)子的以前和現在。那個下午陽光很柔和,大娘的談吐淳樸而不庸俗,視角真實而切身,讓我這個新疆人了解到新疆那我所不知道的一面。那個下午我想了很多,書本到底教會了我們什么?什么也沒教會。甚至有些人從中學會并精通了淺薄的偏見?,F在的人或許難以想象曾有人一輩子不認字,竟也好好地過完了實實在在的一生。旅行的意義呢?其中之一就是讓我們忘記偏見,重新審視我們看見的每一處景和每一個人,去傾聽這些甚至難成文的語言,其實也是在傾聽自己真正的內心。旅行使人疲累使人狼狽,惟其如此,它才能剝下所有虛假的甲胄,赤裸,而赤誠。
一路輾轉到達可可托海附近時,已經是下午9點了——天色還很亮。
向經過的工作人員打聽后得知可可托海景區(qū)已經關門,于是在旁邊的小鎮(zhèn)名喚“可可托海鎮(zhèn)”的地方住下了。晚上出門在小鎮(zhèn)逛逛,隨走隨拍,小店門口拴著的小哈士奇,踩著小滑板車經過的天使一樣天真美好的三姐妹,潔白筆直的白樺林,小鎮(zhèn)的黃昏安靜祥和。
回賓館時天色已暗,路上在商店一人買一瓶紅烏蘇,邊走邊喝,簡單而自由的夜晚。
?
第三天
依然是睡到將近12點的自然醒,啟程,僅不到5公里即趕往可可托海景區(qū)。也許是昨天路上的風景太美,我們對景區(qū)沒抱多大希望,只是懷著“來都來了”的中國式心態(tài),聊以進去走一趟。后來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景區(qū)又是普通至極,連昨天一路上的十分之一都不及,況且人工管制的景區(qū),稍微靠近水邊就有保安過來無情驅趕,頓失旅途心情。于是呆了不過一小時,逃之大吉,準備前往喀納斯方向。
出發(fā)的路上,看到了昨天就被我們誤以為是“可可托海”而覬覦許久的一個湖,于是想辦法開車過去,途中土路坑坑洼洼,終于輾轉過去,覽罷,驅車回主路時陷入一個淺泥坑,奮力發(fā)動終于成功脫離,只是噴了車前窗許多泥點,只道更有“戶外”的感覺了。再度出發(fā)的路上巧遇綠化帶的澆水工人,借了他的水管洗了一下車,這才銷毀了陷入泥坑的“證據”。
再度啟程,路上又經過了昨天的西瓜攤,碰到大娘,當時我覺得好像好久不見的樣子,想想居然是昨天才見過,果然越充實的日子越顯得長啊。下午在路邊遠遠望見一汪水,是個水庫。
于是欲開車下去看看,還沒開到水庫邊,輪胎撞到一個水管的邊,下車一看,輪胎扎破了個很大的洞,不能繼續(xù)開了,再看四下曠野無人,定位也不確切,心想完了,今天倒的霉真不少,認了。
接下來查資料現場研究如何換備胎,后因工具問題換胎未遂;接著上網查附近的修車行,發(fā)現最近的地方也有50公里,工人開車過來,加上安裝新輪胎的人工費用非常高……后來綜合考慮之下決定找工人來幫我們換備胎,將就一晚之后明天早晨再去換新輪胎,最大限度節(jié)省開支。漫長的等待,因為定位問題,工人繞了無數圈才找到我們,換好備胎后天已經擦黑,漫天的晚霞依舊很美,只是多了一種雄偉,也不知是不是患難之故,總之是多了那么點壯麗,使我“商女不知亡國恨”一般,在修車師傅面前舉起了相機。
終于換好了備胎,無法前往喀納斯了,遂開出50多公里,前往離水庫最近的北屯市。路上,天邊的晚霞令我恍惚,一片粉紅色顯得無邊無際,像極了一大片沙漠,以假亂真,真到讓我恍惚:城市里怎么會有沙漠?我們現在是在城市里嗎?沙漠人眼中的水的幻象也是如此吧,又或許那不是幻象,誰又可知。
這天住在北屯市,等待第二天一早去附近的修車行換新輪胎。
?
第四天
上午去附近的修車行換輪胎,因為租車公司的要求以及安全考慮,額外多換了一個前胎,斥資1000多,百般心疼。由于前兩次天池和可可托海的教訓,我們特意問了修車師傅,喀納斯到底怎么樣,師傅提到了喀納斯附近的禾木,認為喀納斯不如禾木,于是我們決定前往禾木,當然也仍然是將信將疑,權當個導航的方向標罷了。此外,為慶祝大難解決,決定吃頓好的,遂咨詢修車師傅,得知不遠處的西海風情園有好吃的,景也絕美,于是啟程前往西海。
不起眼的標牌,引導我們進了西海區(qū)域,開車下去之后2公里,我們同時屏住呼吸——在一片黃土覆蓋的區(qū)域,突然冒出一大片水,美得難以置信。這是一個面積很大的湖,也就是修車師傅所說的西海。這是個幾乎未經開發(fā)的景區(qū),沒有門票,幾乎沒有配套設施,沒有污染,只有不多的一些游人和蒙古包,是理想的地方。
遂略起停留之意。在我安裝三腳架之時,十來個在拍照的阿姨盯上了我這個“攝影師”,請求幫忙照幾張合影,拍照中得知她們是30年前的老同學,今天在這里聚會,令人動容。于是我們再接再厲,跟拍一上午,幫她們拍了很多集體的或單人照片,以致開船的老大爺打趣著“多少錢一套啊,給我也拍一套唄”。不過居然真沒白拍,中午蹭了阿姨們一頓午飯,涼皮、馕、水果啥都有,一起聊天,熱鬧非凡的煙火氣讓人踏實。于是我們決定今天就留下來住這了,去他的禾木吧!
下午的時光,在西海里游泳,到處拍照。途中認識了幾個在新疆工作,放假來西海玩的哈薩克小伙,熱情相邀下,我們一人喝了他們三瓶大烏蘇,雙雙被灌醉,于是回去賓館睡了仨小時。順便一提,由于是淡季,這個所謂賓館,是一個有著6間臥室的豪華海景別墅,我們兩個人住,總共才花了150塊錢,仿佛一個傳奇故事。
醒來后,晚飯去蒙古包里吃了條魚,點了幾串烤肉,果然是幾天來吃的最好的一頓飯,老板娘能聽出來是個豪爽的四川人,請我們喝白酒,聊天,向別人介紹時說“這是兩個廣東的朋友”,想想甚是奇妙啊,我這個新疆人回到新疆卻變成了廣東人,旅行的玄妙又一次顯現了。
終于實現了聽海入眠的愿望。晚上的西海寂靜無聲,幾乎沒有燈光,出門抬頭看,遍布星星的美妙夜空讓人寂寞又讓人自卑,空氣中只有蛐蛐的叫聲,風聲,夜晚的一切都在靜謐地訴說著什么,密謀著什么,我聽不懂,我走不進,這令我傷感,夜,竟對我三緘其口。
這晚我們確實是聽著海的,可都沒有睡意,許是星空讓人久久難以釋懷,那天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了很晚。最美的景從不讓人心曠神怡,真正的美從來都是傷感的。
?
第五天
到了要離開西海的時候了,我們提前請老板娘準備了這里的特色“狗魚”,想在走之前嘗嘗。
飯后在西海邊拍照幾張,啟程前往禾木。路上車的油似乎不太夠,所以慌張地找加油站,最終還是堅持到了禾木,油量總算夠了。從西海到禾木的路上幾乎全都是山路,接近禾木的很長一段公路,旁邊的景觀美得讓人不想往前走,先是仿佛通向藍天的公路,路旁一排一排勾勒著曠野的風車;再是山路上遍野的羊群,潔白的蒙古包暗示著的生活……
一切迷人得不真實,也頗具異域風情。一路開到禾木的路上,千變萬化的美景已經看得眼花繚亂了,于是又對禾木不抱希望了。到了禾木,還是進了景區(qū),進去后仍然不出所料地覺得不如沿途的風景,景區(qū)內的食物也又難吃又貴的不像話,失望之至。于是住下,等第二天趕緊離開。盛夏的禾木,晚上睡覺時竟冷得直哆嗦,山區(qū)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和城市里簡直是兩個世界。
?
第六天
一夜沒有睡好,早晨起來想在走之前也在禾木里轉轉,于是翻山越嶺走了足足有4公里,路上遇到一只挺大的白狗,好像是用來看著草地上兩匹馬的。逢狗必摸的我,立刻前往摸之,過了一會它就賴在我身邊不走了,乖乖地趴著,那神態(tài)搞的其他游人過來問我這是不是我的狗,我自豪地一笑“不是啊,是看馬的”,如果說狗通人性,我這也算是通“狗性”了吧。接著我要接著啟程離開禾木了,那條狗開始跟著我,原以為跟幾步就回去了,沒想到足足跟了我有三公里,一直跟到我們上車的地方。這讓我有點感動,這個景區(qū)沒給我留下什么,最終挽留我的,竟是一只依依不舍的狗,奇妙而浪漫。
啟程??{斯就在附近,我們相當于是站在喀納斯的大門口了,想到當初我和張建想來新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想來喀納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新疆的喀納斯,我也是久仰大名而沒有去過,所以我們此次北疆之行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喀納斯,如果近在眼前還不去,總覺得有點可惜吧。但是經過天池、可可托海、禾木這連珠炮的迎頭痛擊,我們心里已經沒有“可惜”這個概念了,我們決定直接回程,喀納斯不去了!我至今仍不知道這個決定是英明還是愚笨,但不后悔。
于是啟程,加油,又路過那片絕美的草場,依然覺得百倍于禾木之美,遂停車,想在一個蒙古包中吃個地道的抓飯。
蒙古包里時時刻刻縈繞著羊奶的香混合著羊的膻而成的特有的氣味,“包主”是一位哈薩克族大娘,面對不太懂漢語的她,我們手舞足蹈地向她描述著我們想吃的“抓飯”,終于溝通完成,大娘去隔壁生火做飯。依然是盛夏的七月,可我們也依然凍得直哆嗦,熱心的大娘幫我們燒好了爐子,開始烤火。
暖和過來之后,我們才有閑心得以觀察屋內的景觀,不大的桌子上赫然擺著一把顯然是自己制作的冬不拉,如此目不識丁的淳樸山里人家,卻仍保留著其骨子里對生活趣味的追求,這如何不讓人感動。
沒多久,男主人騎著摩托車回來了。一身厚厚的羽絨服,黑生生的臉頰,與這周遭的環(huán)境有如天作之合。男主人會的漢語更多些,于是聊起這片草地上一成不變的放牧生活,遠在布爾津縣上學的女兒?!八龝貋韱?”“回來啥啊,娃娃嘛,讓她去大城市才有出息”
期待許久的抓飯終于端上桌來了,萬萬沒想到,其難吃程度比我們第一天在天池旁邊吃的那次更甚,空氣中的羊膻味和羊奶味則更讓人食欲不振。罷了,吃了兩口,給大叔大娘付了錢,道謝之后,垂頭喪氣而饑餓地上車回程,決定回家后一定好好吃一次正宗抓飯。第六天晚上,下榻布爾津縣,明天回烏魯木齊!
?
?
第七天
是日,回程,無話。
?
?
尾聲
我們回家后的第一天就去吃了個正宗的抓飯,算是了了一個旅途中的心愿了?;厣钲谇斑€有兩天在家賦閑的時間,這兩天覺得安逸極了。錢鐘書先生說“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所言極是。
當旅行變成漂泊,當詩意變得切身,所謂“美”便不再美了。張愛玲的《封鎖》里寫到公車封鎖的時間里,車里的人們慢慢不再設防,開始聊天甚至戀愛,封鎖解除后一切又如一場夢一樣恢復常態(tài)。旅行中遇到的人和景又何嘗不是如此,我扮演漂泊,你扮演熱絡,我可以在篝火噼啪中向你哭訴過往,你可以在細雨淅瀝中對我傾吐衷腸,我們這么陌生你為什么會這么做?正是因為我們的陌生我才能這樣做??僧斊秧懫穑l又能做誰的船長。留下的,可能也只是精心編織的美麗記憶。而這,或許就是我們所指的,旅行的意義。
最初的目標在喀納斯,然而經歷了艱難險阻和各種小狀況終于到達了它門口之后,我們卻轉頭回到了烏魯木齊,心中滿是充實。這不禁讓我想到那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天竺取得真經的唐玄奘,那卷經書真的能教會他什么嗎?他究竟取了什么?
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