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大了!俄航天發(fā)射MS-23救援,宇航員需加班半年,能扛得住嗎?
俄航天迎來了最大挑戰(zhàn),接連不斷的飛船“泄露事件”讓其苦不堪言,最近MS-23終于無人發(fā)射成功,前往空間站救援,面對“血虧”的局面,俄航天決定讓MS-22乘組加班半年,他們能扛住嗎?

俄羅斯的飛船兩次泄漏非常詭異,第一次是去年的12月15日,MS-22載人飛船被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了0.8毫米的坑洞,而第二次是MS-21貨運飛船被撞出12毫米孔洞,目前尚未對被撞擊原因給出具體原因。

隨著2月19日MS-21貨運飛船受控墜入航天器太空墳場,MS-23載人飛船采用了無人搭乘方式前往空間站救援。

令在軌的宇航員:俄羅斯的謝爾蓋·普羅科皮耶夫和德米特里·佩捷林,以及來自美國的弗朗西斯科·魯比奧,既興奮又沮喪。喜的是終于等來了救援,悲的是還要加班180天以上,而原計劃是在軌188天。

因為俄美航天采用交叉使用聯(lián)盟號飛船與龍飛船,因此聯(lián)盟號出現(xiàn)問題,則由俄羅斯救援。外界一算賬,就這一輪救援下來,俄羅斯航天就要血虧6000萬美元以上,于是為了省錢,讓MS-22宇航員加班半年。

要知道,國際空間站的慣例是每半年一輪換,突如其來的翻倍任務(wù),宇航員們扛得住嗎?
首先,歷史上宇航員最長單次載人航天飛行時間為379.6天。
曾經(jīng)俄羅斯和美國為了展示太空連續(xù)生存能力,就宇航員一次性在軌時間進行了“硬剛”。

俄羅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格奧爾基耶維奇·季托夫、穆薩·馬納羅夫曾在太空一次性飛行365天,而謝爾蓋·阿夫杰耶夫則在軌379.6天,當然這些都是20世紀的事情了。
而美國宇航員在軌時間最長為355天,不過他的停留是個意外。2021年4月9日,馬克·范德·海開開心心地登陸太空,但是卻因為俄美鬧翻下不來。

這一等就是一年多,終于花錢落地了,卻意外創(chuàng)造了NASA宇航員最長駐留時間,而此前紀錄是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創(chuàng)造的340天。

因此,從歷史上來看,宇航員連續(xù)在軌365天并不會太難受,至少可以撐下去,但是生理和心理將遭受最大挑戰(zhàn)。
其次,俄航天飛船陸續(xù)出現(xiàn)被撞擊泄漏,宇航員安全風險依舊存在。
如果說第一次泄露是意外,那么第二次呢?目前俄美兩家航天部門還未就俄羅斯飛船兩次泄漏事件做出最終的原因判斷。

但是,有不少媒體指向于俄羅斯以前發(fā)射反衛(wèi)星導彈產(chǎn)生的碎片造成的,也就是說“俄羅斯自己害了自己”,但是從撞擊的孔洞只是單獨存在來看,似乎不像是遭遇了“衛(wèi)星碎片云”,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調(diào)查。

而飛船面臨泄露的原因不確定,讓給加班中的宇航員心理巨大的壓力,他們不清楚何時會泄露,再次面臨救援情況怎么辦?
最后,俄美航天在國空間站上的合作還將繼續(xù)嗎?
盡管俄航天去年就宣布將要退出國際空間站,準備建立自己的獨立空間站,但此后就沒有了音信。進入2023年,俄航天于2月22日宣布,將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使用期限延長至2028年,這意味著“分家”將會延遲。

不過,國際空間站經(jīng)過太陽能帆板等設(shè)備的更新,其壽命預(yù)計到2030年,2028年俄羅斯退出合作后,收拾爛攤子的只有美國航天負責了。
不得不說,即便是面臨虧本,俄羅斯現(xiàn)在也需要忍住,畢竟最后包袱都得美國收拾,現(xiàn)在不能有明顯的裂痕。

“合船漏,合馬瘦”這句話用在國際空間站上再合適不過了,幸好我們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站,能避免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