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出自《朱子家訓》,《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簡稱《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昆山縣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吨熳蛹矣枴芬浴靶奚怼?、“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今天讀來,依然是朗朗上口,感悟至深。 這句話是告誡人們要勤儉節(jié)約,古人還有很多關(guān)于這方面的名言,比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豐年要當歉年過,有糧常想無糧時;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一粒糧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換;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家有萬擔,不丟剩飯;餐餐不念農(nóng)耕苦,粒粒爭聞地潤香;誰主沉浮人靠糧,知足溫飽享吉祥;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jié)約留美名;珍珠為寶,稻米為王;有糧一片祥和,無糧民饑餒;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莫待饑荒啼淚去,光盤之計趁當前;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人言力耕者,歲旱亦有糧;莫言粳米小,粒粒似珍丸;日儲一勺米,千日一石糧;日光暑熱背濕衫,春種秋收百畝田。感念農(nóng)夫阡陌苦,收糧萬石儉為先;隨風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等等。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中講到:“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自古至今糧食安全和溫飽問題都是頭等大事,中國的老百姓非常純樸,只要有一口飽飯吃,就會安分守己,不添亂。2020年底,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這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這個現(xiàn)象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即使在古代最鼎盛的“康雍乾盛世”的乾隆時期,從他登基到禪位的六十年的時間里,史料記載除乾隆二年沒有發(fā)生饑荒之外,其他年份都或多或少在不同的地區(qū)都發(fā)生過饑荒的現(xiàn)象。如:乾隆元年夏,海陽饑;三年秋,平陽饑; 四年春,葭州饑;夏,碭山饑;五年,鞏昌、秦州、慶陽等處饑;六年,甘肅隴右諸州縣大饑……,歷史上大饑荒時期,吃樹皮、草根、觀音土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更悲慘的還有人吃人現(xiàn)象?!顿Y治通鑒》里面記述的是從戰(zhàn)國到五代結(jié)束的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中,有三十五次提到了人相食,想想就令人發(fā)顫! ???? 環(huán)顧全球,2021年10月16日,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約占全世界總?cè)丝?0%的人(30億人)不能得到健康飲食。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人口在增加,新冠疫情使情況雪上加霜,饑餓人口新增1.4億。這是在當今社會發(fā)生的真實事情,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生在和平和溫飽的國度,是幸運的,這種環(huán)境來之不易,應存感恩之心。 ????《易》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久也”。歷史和當代的現(xiàn)實都表明,我們都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