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兒子考差死在父親武士刀下,淺談棍棒教育,爸爸你會打孩子嗎
又是一個大大大無語事件,看得我怒火中燒,不吐不快。
近日,四川綿陽。13歲兒子體育考試只考了18分,父親生氣后用武士刀嚇唬孩子,不料發(fā)生意外刺傷兒子,最終孩子因傷勢過重,失血過多離開人世。
令人感到憤怒的,直到視頻最后面對審判,他依舊在狡辯。
“我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最好的心辦了一個最壞的事”
我雖然不知道什么叫“十惡不赦的人”,但是我知道“虎毒不食子”。惡虎尚且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一個會用刀刺向孩子腹部的爸爸,難道不是十惡不赦嗎?
山僧失口曰:‘惡習(xí)虎不食子?!屍諠?jì)
好在法律不會一個惡人,最終該男子被判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
對此結(jié)果網(wǎng)友都在疑惑:“不是應(yīng)該償命嗎???”
唉~不提了,法律自有公正,不過屬實(shí)為這個男孩感到悲傷,先是出生在了一個不幸的家庭,又碰上這么一個爸爸。
都在提倡科學(xué)育兒的今天,我是真的很難想象竟然還會有這樣的教育方式。
棍棒教育的爭議
其實(shí)“棍棒教育”的爭議,由來已久。
隨手一搜,類似的新聞,育兒文章,屢見不鮮。
關(guān)于該不該打孩子這個問題上也一直頗有爭議。
認(rèn)為孩子該打的,都是這么說的“孩子打一頓就老實(shí)了,不夠就再打一頓”。
我見過最無語的父親,是在公眾場合直接動手揍孩子的爸爸。
認(rèn)為孩子不該打的,都是這么說的“打孩子會對孩子的心靈產(chǎn)生負(fù)面影響,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chuàng)傷”。
我見過最無語的家長,是孩子犯錯之后還在一昧包庇孩子,覺得孩子沒有犯錯的。比如年初那個6歲男童進(jìn)女廁所的媽媽,明明道個歉就可以解決的事情,非要鬧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
對于打不打孩子這個話題,我一直的觀念都是“可以打,但是要保持冷靜,分事情,分場合,注意輕重,重善后”。
關(guān)于打孩子這件事
保持冷靜
無論孩子犯了什么錯,在教育孩子之前都家長都應(yīng)該冷靜下來,保持冷靜,一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二是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可別像這位父親一樣,用武士刀教育孩子。
分事情
有些嚴(yán)重的事情,明明已經(jīng)教導(dǎo)了孩子很多遍,孩子還是屢教不改,那么這個時候適當(dāng)?shù)膽土P,我覺得是應(yīng)該的。
就比如有的小孩喜歡在大馬路上跑來跑去,尤其是看到汽車開過的時候,突然竄出馬路,致自己與他人的生命不顧,這種情況我感覺就應(yīng)該打一頓,狠狠的打一頓,讓他記住這個教訓(xùn)。再比如高空拋物,我也覺得該打。
或許每個人對事情輕重的看法不同,但是我覺得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時候就應(yīng)該打,別的事情,我可以慢慢教,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分場合
在這個孩子內(nèi)心脆弱如紙的年代,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搜搜新聞動不動就是跳樓,離家出走。
無論孩子犯了什么錯,也請等回家之后再教育孩子,關(guān)上門與孩子面對面,談?wù)撨@件事情,不要讓孩子感覺被嘲笑,被孤立,讓孩子感到自卑。
注意輕重
就像上文的那個家長,教育起來孩子,沒個輕重,用刀刺,也是沒誰了。
在你打孩子的時候,你必須明白一點(diǎn),他只是一個孩子,他受不了你的全力一擊,如果你沒輕沒重,輕則給孩子打傷打殘,重則致命。尤其是“頭部”“背部”“腹部”“胸部”這些脆弱且致命的地方,更是勸你碰都不要碰。
注意善后
記住我們的目的不是打孩子解氣,而是要教育孩子。是適合展現(xiàn)你“打一巴掌給個棗”的技能了。你要去安撫孩子的情緒,和孩子解釋問題的嚴(yán)重性,并和孩子一起去探討該如何解決問題。
雖然我贊同在某些時刻可以打孩子,但是我還是希望您如非必要不要輕易打孩子。但凡大人平時多花點(diǎn)時間關(guān)心孩子了解孩子陪伴孩子給孩子做好榜樣,你也不至于會有和孩子棍棒相見的一天。
《周易·系辭下》:“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p>
今天的話題:您覺得這位用武士刀教育孩子的爸爸是判輕了還是判重了?
歡迎在留言區(qū)留言告訴我們。
注:本文由三言二育原創(chuàng),一個和你一樣普普通通的家長,歡迎一起交流成長心得。
本文部分圖源:攝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