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塾 | 為什么不登擂比賽的李小龍卻整體影響了現代搏擊比賽的興起和發(fā)展?

為道塾·現代搏擊史記
1970年1月11日,李小龍給遠在香港的詠春師兄黃淳樑寫了一封信。除了聊了些生活近況之外,談到他仍然每天堅持練功,每周兩次經常與一班西洋拳家、跆拳道、摔跤手弟子等交流切磋以及給他們上課,其中,特別提到一句:“自1966年開始認真練習后(護具、手套等)......”
這一句話,點出了李小龍自1966年開始,在截拳道內部全面應用實戰(zhàn)護具,開展全接觸對抗訓練的歷史事實,而那時,全球武術界的主流訓練和比賽方式,還是傳統(tǒng)的套路主導的訓練方式,以及半接觸寸止式對抗的比賽方式。

可以說,在1960年代的歐美武壇,開發(fā)出這樣一身全接觸實戰(zhàn)訓練護具,并完全拋棄套路訓練,全面開展現代化的全接觸自由搏擊訓練的實戰(zhàn)武技和實踐者,唯有截拳道,唯有李小龍。
可以說,在半個世紀之前,擁有完備現代科學理論,完整技戰(zhàn)術體系,齊全實效的訓練護具,常態(tài)化開展無限制全能科學格斗(踢打摔拿)交叉綜合訓練的武技和武術人,唯有截拳道,唯有李小龍。這也是李小龍被當今綜合格斗界公認為全世界第一個真正的現代綜合格斗家,尊奉為MMA之父的根本原因。
當年截拳道采用的整套訓練和對抗護具,都是由李小龍本人,或李小龍的弟子根據他的要求推薦介紹,完全貼合全接觸實戰(zhàn)訓練的安全性、實用性等功能性需要,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并請他的奧克蘭時期弟子李鴻新制作完成。
全接觸對抗實戰(zhàn)訓練護具的進化,是李小龍堅決貫徹他“在實戰(zhàn)中練習實戰(zhàn)”現代科學格斗訓練理念的重要成果,為截拳道現代無限制全能格斗技戰(zhàn)術的全接觸格斗訓練的日常化、實效化,打下堅實基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65年12月18日,李小龍致信弟子李鴻新,信中附有他參考美海軍訓練頭盔繪制的全接觸訓練頭盔的設計草圖,以及相關說明,請他的能工巧匠的弟子為他制作出來。同時,李小龍?zhí)貏e對他的弟子強調,護具對于功夫的實戰(zhàn)訓練效果的提升的重要性:
“護具無疑是功夫中的重要發(fā)明。它能將功夫實戰(zhàn)水準提升到一個不可估量的高度。要保持功夫優(yōu)越于其他武技的絕對地位,護具必不可少?!?/p>
各位可不要小看這套全接觸實戰(zhàn)護具,自1966年開始,李小龍本人以及截拳道練習者無限制自由搏擊實戰(zhàn)水平的飛速提升,就得益于這套護具,它讓盡量貼近實戰(zhàn),而又盡量避免受傷的現代科學化全接觸實戰(zhàn)對抗訓練成為可能。事實上,我們能夠看到現在這樣突飛猛進發(fā)展的擂臺賽事,與李小龍深刻的真功夫革命思想及其對于格斗實戰(zhàn)訓練模式的現代化推動,有著千絲萬縷的因果關系。

同樣,李小龍當年無限制全能科學格斗的護具開發(fā),以及通過真功夫電影開展的全球先進武學大眾傳播,同樣對于現代搏擊賽事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觸動——就像拳擊歷史上比賽拳套的出現,讓拳擊成功實現了現代拳擊比賽的顛覆性轉型(從裸拳搏擊到拳套搏擊時代的轉型)一樣,李小龍帶分指手套裸身進行踢打摔拿無限制全能格斗的對抗方式,也對現代綜合格斗在全球武術界、武術人的思想解放,實踐萌芽和發(fā)展,或顯性或隱形地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

比如,1980年代最早的類MMA賽事,日本修斗賽的創(chuàng)始人佐山聰就是受到李小龍《龍爭虎斗》電影的影響,設計并應用了修斗賽事的分指比賽拳套,而據日本《全接觸格斗》雜志“格斗技偵探”在專業(yè)界的多方調查證實,日本早期的類綜合格斗分指拳套應用和類MMA比賽的啟發(fā),最早都是來自于李小龍《龍爭虎斗》中與洪金寶的經典全能格斗擂臺戰(zhàn),很多日本早期的綜合格斗者幾乎無一例外的將李小龍視為他們的武學偶像和精神導師。


正是基于李小龍對于喬·劉易斯的現代踢拳從科學技戰(zhàn)術到全接觸訓練的全面教導和思想解放,讓喬·劉易斯在1970年代秉承龍哥思想,創(chuàng)立了轟動全美,影響世界的全接觸踢拳職業(yè)賽事,成為直接推動職業(yè)化的踢拳及其商業(yè)化賽事向全球迅猛發(fā)展的“踢拳宗祖”,而喬·劉易斯認為李小龍才是“全接觸格斗之父”,而美式踢拳無非是李小龍截拳道踢拳的翻版。
公正地說,影響世界踢拳發(fā)展的不僅僅只有李小龍和他的截拳道。一個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是,在李小龍六十年代后期推出革命性的截拳道全接觸對抗先進模式的更早的時間里,在泰國,在日本,泰拳(泰式踢拳)和日式踢拳早已經開始踢拳自由搏擊的擂臺實踐(尤其是泰拳早在1940年左右就完成了現代泰拳比賽的全面轉型),并且泰拳VS日式踢拳,泰拳VS極真空手道的踢拳自由搏擊對抗賽也經常舉辦,它們堪稱是比李小龍截拳道更早的現代踢拳實踐先驅,但另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由于它們僅僅局限在本國或有限的國與國之間的實踐和對抗,導致它們并未能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標桿性的潮流帶動效應,影響力極其有限,直到美式職業(yè)踢拳出現,以及借助李小龍全球武術熱和美國資本家驅動的美式職業(yè)踢拳商業(yè)化賽事的全球化推廣,才真正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推動了世界性的踢拳(俗稱自由搏擊)職業(yè)賽事的全面興起,全接觸踢拳自由搏擊對抗才真正開始全面取代傳統(tǒng)寸止式搏擊賽事,成為現代搏擊的發(fā)展主流。簡言之,李小龍截拳道直接促進了美式踢拳/全接觸空手道的產生和興起,而美式踢拳/全接觸空手道職業(yè)賽事的全球化推廣和興起,推動了國際間職業(yè)踢拳賽事的潮流發(fā)展和新興,于是,美式、泰式、日式、歐式等各類踢拳百舸爭流,推動了今日現代踢拳職業(yè)賽的興旺繁榮。

然后,李小龍宗師及時雨一般的功夫電影掀起的全球功夫熱潮,一舉將武術從小眾文化變成了大眾文化,為世界各國武術、擂臺賽事的全球化大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提供了現實的市場化發(fā)展條件。
借助二戰(zhàn)后美國強大的市場經濟和文化影響力,人們從接受美式踢拳,開始逐漸接受泰拳,日式踢拳也東風借力得到更好發(fā)展,歐式踢拳也在踢拳群雄逐鹿中得以產生并開始興起,一時之間,自由搏擊擂臺賽成為全球職業(yè)搏擊賽事的主流。
再然后,有了更多的踢拳賽事,有了散打,再再然后,有了MMA......事實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現在,世界上很多投身于武術的業(yè)余或專業(yè)人士,特別是那些自由搏擊和MMA的王者們,每當說到他們最初的習武動力之源和精神激勵的榜樣時,都會提到李小龍。
“你問任何一個UFC的那些職業(yè)選手和冠軍們,他們都會說是李小龍影響了他們”UFC總裁達納·懷特以其親身經歷,這樣告訴采訪他的記者。

再再再然后,在中國的網絡里,出現了那么蜜汁自信的一批沙發(fā)上的擂臺唯一論者,他們灰?;页5那撇黄瘕埜纾撇黄鸾厝?,“因為”他們僅憑人云亦云的擂臺有規(guī)則的武術“觀念”,就比四十幾年前“MMA之父”龍哥的人類無限制武學思想要"先進"太多了.....?
不管你承不承認,李小龍,這個來到美國之后從未上過任何職業(yè)擂臺比賽的武術家,卻通過他的截拳道的偉大的現代實戰(zhàn)武道革命——從全接觸踢拳到無限制綜合格斗,通過他的真功夫電影(大眾教學片),永久地改變了人類現代搏擊世界,深刻的影響了現代搏擊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及其未來的發(fā)展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