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立功了!月壤樣品最新研究進展:關于月球演化有重大進展
你還記得2020年底,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嗎?當時經過23天的太空旅行,帶回了1731克的月球土壤樣品。
之后科學家一直在對樣品進行科學研究,近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所宣布,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該團隊對月球玄武巖開展了年代學、元素、同位素分析,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為完善月球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科學證據。相關研究論文于北京時間10月8號凌晨在線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wèi)星,形成原因和過去,一直都是秘密,有人說它的存在和地球年限差不多,而以前地質活動也十分頻繁,并非像現在這般孤寂。

而要搞清楚這些問題,就需要對于月球本身的地質活動有所了解,在研究月球歷史上面,有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就是月球的巖漿活動,在何時停止的。
由于此前美國和蘇聯都取得過月球樣品,他們分析得出,月球的巖漿活動,差不多在29億年前就結束了。

會不會有比這更早的時間呢?
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第一批在今年7月被分成了31份,交給了13家科研機構,沒有想到僅僅過去不到三個月,就已經有了成果。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為什么人類一定要去研究這個沒有生命跡象的星球呢?甚至在今年,我國還跟俄羅斯簽訂協(xié)議,預計在2030年左右,建設永久的月球科考基地。

首先這是為了完成人類千百年來的夙愿,一直想踏上月球;其次人類未來肯定是要走出地球、走向宇宙的,偏安一隅的時代早已過去??墒侨祟惸壳暗目萍?,進行深空探測還力有所不逮,所以需要以月球作為跳板,作為人類探索外部世界的前哨站。
月球體積小,重力低,所以能夠實現很多在地球上沒辦法實現的科研工作,如果進行深空探測,能夠縮短距離和節(jié)約燃料。

同時搞清楚月球的構成,也對于我們研究太陽系的形成原因和發(fā)現有無地外生命有很大幫助。
從短期來看,地球資源正在變得有限,月球上面有很多地球沒有的能源,比如氦-3,這對于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有極大的保障作用。

這次對于月球演化歷史的重大發(fā)現,只是科學研究的一小步,相信通過科學家不懈的努力,未來征服月球、走向更遠太空的夢想,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