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女雙二十年來的“前世今生”,從我開始!
大家好我是好脾氣的王曉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五個單項中最“冷門”項目:女雙。
這個項目一直被大家詬病的就是它的時長問題,一場比賽基本一個小時起步,誰也打不死誰,到最后基本拼體力和意志力。以前太久遠的年代放到一邊不講,我們就來比比最近這二十年的女雙打法變化吧。

先說上一個時代,可以說從二十一世紀開始中國女雙的霸主地位無可動搖,國羽隨便來兩個女隊員都能輕松打進世界前十,成績最好的應該就是田卿/趙蕓蕾,以及我的搭檔于洋了。這次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我們自己的訓練經(jīng)歷和打法特點。

眾所周知于洋主攻前場,負責組織球路;我負責后場進攻。我當時在國家隊里進行3V3訓練時,就是負責站在后場殺球的,跟男選手一起練那叫一個壓力山大呀!不過也正是這種苛刻嚴格的訓練,才能讓我成為當年國羽里比較出名的重炮手(嘻嘻,小小的自夸一下~)。我的搭檔于洋她在球路組織上堪稱一流,在早些年間在混雙上也取得過好的成績。其實那個時代的女雙更看重攻防能力,因為女球員的殺球畢竟沒有男選手的那種絕對能力能一板殺死對手。所以最簡單的就是打攻防,反正你打不死我,我起起來就好了,然后再找好的機會攻死對手。所以以前看比賽其實都是攻防能力的比拼沒有太多的前半場對抽,最經(jīng)典的還有韓國女雙的靠后場重殺打開局面,不過這樣太依靠體力的支持。

現(xiàn)在的女雙漸漸已經(jīng)變成了日本隊的主場,世界前三都是日本隊,日本隊可以說靠自己的變化樹立了當代女雙的打法特點,特別是福廣組合,快速的中前半場連接是她們的得分利器,她們雖然沒有后場的絕對優(yōu)勢,但是她們善于在中前半場做變化,從發(fā)接發(fā)就主動積極搶網(wǎng)贏得主動權,再利用自己的技術來建立優(yōu)勢,在快速的平抽擋中尋求變化來讓對手摸不著頭腦。而且最關鍵的是她們防守也很硬核,她們靠著自己的拼搏打出了屬于自己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這個時代的潮流打法(這點跟小黃人是比較像的)。

要說兩個時代的女雙能力相比可能不相上下,因為時間跨度不長,訓練模式和方法沒有太多變化。要說孰強孰弱也只能通過成績來比,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上個時代的代表打法就是中國隊的以攻防為主,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代表而是日本隊的快速連接式防反打法,技術沒有太大變化,只是更偏向于其中一種戰(zhàn)術。現(xiàn)在的女雙其實從觀賞性來說更強了一些,因為前場的變化多了,球路豐富了也就精彩一些。而且現(xiàn)在這個項目早已不是國羽一支獨秀了,各路好手的紛紛涌現(xiàn)也使得羽毛球看點十足。局面對于國羽來講雖不利,但對羽毛球這個項目的發(fā)展來說是有促進作用的。最后呢我也希望我們國羽在女雙的項目上能重奪領軍地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