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送禮方式?

今年春節(jié),收了幾個學(xué)員送的禮物。
換做以前是不可能收的,這次為啥收呢?
因為輔導(dǎo)的比較多,經(jīng)常遠程協(xié)助、語音講解,快處成朋友了……
若是不怎么輔導(dǎo)的,那我多半不會收。
收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東西都不貴。
另外一個是,他們以后問我問題時不會有壓力。
之前時不時會有些半生不熟的朋友,多年不聯(lián)系,一聯(lián)系就是找我?guī)兔?,忙多半會幫,但是發(fā)的紅包肯定不會要。
“不要”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下次可別找我了”。
“送禮”和“收禮”這些行為背后其實能間接傳遞很多信息。
譬如跟很熟悉的朋友維系關(guān)系,送點常見的、平價的就可以,若是送貴重的反而會顯得見外。
但如果為了求人辦事給陌生人送東西,現(xiàn)金不好收的情況下,最好送“硬通貨”。譬如一些知名的煙酒、購物卡,對方收了轉(zhuǎn)手就能變現(xiàn)。
求人辦事送的“禮”,某種程度就是“辦事的費用”,如果這時候還送一些不好折現(xiàn)的東西反而有點“想占人便宜”的意味。
之前跟朋友聊,有些朋友說,求人辦事應(yīng)該送些沒見過的,譬如一些包裝很上檔次,但其實并不貴的茶葉,或者國外買的,價格不一定很貴,但是想買不容易買到的東西。
有時候確實要送一些不貴、但難買的東西。
除了國外買的東西,還可以是自己寫的字畫什么的……
這種東西送給自己比較尊敬的老師或長輩就比較合適。
薛兆豐說他為了感謝一位在美國讀博時的老師,就特意買了一幅畫送給了老師。
為什么送畫不送錢呢?
因為他希望好多年后,到老師的家里,還能看到自己送的畫掛在老師的客廳里,而不是問老師,當(dāng)時我給你的50美元,還在你的錢包里嗎?
畢竟,送老師或長輩禮物很多時候是夾雜著一點“讓對方記住自己”的私心的。
堅持日更?第63/100天

職場、成長、人生、情感……無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