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聲”專欄| 第12期:萬物映像
為了更一步加強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科幻作家,促進更多優(yōu)秀科幻作品的產生,高校科幻平臺特從第二期星火學院科幻創(chuàng)作培訓工程中選拔出20位同學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與作品評價結合鍛煉模式,通過開設“希聲”專欄展示他們對于創(chuàng)作與解讀的思考。
評論者說:鏡子,在它忠實地反射出所有影像的同時將萬物納入它虛幻的倒影中。人類,因為有了一面反射世間萬物的鏡子,從此陷入了一片死寂。陷在一灘死水里的人們或許會想,曾經那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樣的。只不過,這個世界也沒辦法支持那些對過去和未來的遐想,畢竟,整個世界都被化為鏡中虛幻的倒影。
我們Delta Force小組的成員在讀完這篇《鏡子》后再一次被大劉的想象力深深震撼,因此我們也想與大家一同反復咀嚼本文的同時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心得體會。
?這是否是一篇“探索的終點是萬事萬物的終結”思想的宿命論觀點科幻小說?為什么?
汪欣宇
???也許可以這么說,但我覺得本文只是揭示了一種科學研究和世界探索的可能性,而不是全部。我認為,科研就像冒險,也許到目前為止人類研究出的絕大多數(shù)技術、發(fā)現(xiàn)的絕大多數(shù)科學知識多少都能被人類合理利用,就像冒險游戲中戰(zhàn)勝怪物能夠拿到寶箱;但這些東西也能被用到邪惡的地方,就像本文中的“超弦計算機”一樣,它原本只是人類從“寶箱”里拿出的“寶劍”,用它砍向什么也是由人類自己決定的——更別說辛辛苦苦冒險過后甚至也可能掉進深淵了,畢竟現(xiàn)實不是游戲。探索的終點并非必然是萬事萬物的終結,在本文中人類也未必無法向超弦計算機指向的未來反抗,正如近期的未來不可預測——但不能否認存在終結的可能性。
譚淞元
???我個人認為,人類是永遠不可能探索到終點的,哪怕是大同社會所有人都齊心協(xié)力去探索,總會出現(xiàn)裂縫撕裂整個進程。拋開這些,倘若如文中所指的那樣,預測萬事萬物的超弦計算機規(guī)劃了未來,但同時他只是觀測到了一個跟現(xiàn)在最貼合的,根本無法證明當前貼合未來也一定貼合,就如同細微的網絡參數(shù)一樣,一開始大家都一樣的下降趨勢,但細微的區(qū)別在數(shù)百代后發(fā)生突變。
昝智康
???應該說,在小說里,仍然是人類自己玩了火,導致文明消亡。宇宙因人類毀滅了么?沒有。宇宙如果因為人類的探索而毀滅,那我想,那樣的人類應該有著逃脫毀滅命運的能力和機會。多多思考,便命不該絕。
王瓔珞
???去搜了一下宿命論的定義,在宗教意義和現(xiàn)代科學意義上是不同的。這篇文章的話,與其說“探索的終點是萬物的終結”,不如說是建立在“萬物可知”的基礎上,人類自己對自己的探討,文中主要表現(xiàn)的是人發(fā)現(xiàn)可以清除“惡”之后發(fā)生的事,我覺得探索只是一個輔助,重點還是在于人性,不是世界終結的問題,只是人類的終結的問題。
段棋華
???雖然我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跳出這個問題去講。本文設定其實是在文章內部形成了邏輯閉環(huán)的套套邏輯,因此局限在文章內部討論其故事發(fā)展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陷入到“本文宣揚宿命論”等奇怪論點里去。再換個角度來說,能夠讓讀者留在故事的世界里不斷思索、回味無窮,想必這也是我們自己在寫文章時需要做到的。
無論是關于現(xiàn)實生活,還是關于宇宙盡頭,你偏好樂觀的科幻小說還是悲觀的科幻小說?
王瓔珞
???別盲目樂觀,也別悲觀到一頭創(chuàng)死。文章是有理由的樂觀與悲觀,都是值得歡迎的。我個人并不會特別傾向于某種觀點,作者表達的也只是他自己對于世界的看法,沒有對錯,看得開心,有所感悟就行。
昝智康
???我一直在想,沉郁的科幻小說是不是太多了?兒童科幻里倒是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情節(jié)??苹么_實包含悲壯的成分:時間盡頭,宇宙級的舍棄與割裂,超然世外的非人類情感,等等這些。但我認為沉浸在相對悲觀的想象中是不好的,我是指后來者對于前輩悲觀小說的特點進行模仿和故作深沉的那種沉浸,那是不成熟的。我不反對確實有警世和諷刺作用的、帶有悲觀色彩的科幻小說。在相當一部分科幻小說里,幽默與樂觀確實占據(jù)重要地位,原因大概都是作者個人的幽默天賦和充滿開拓性的時代特點。個人希望樂觀主義再多一點??苹貌粦搮捠溃聲r代的我們應該讓科幻能夠給讀者帶去快樂和希望。越過黑暗,終見光明。
汪欣宇
???對我來說,這從根本上取決于它是否好看。另外,我個人覺得對文學影視作品的接受傾向與人目前的處境和看待世界的觀念有關,后者事實上也常常受前者影響。一部作品呈現(xiàn)出的樂觀或悲觀傾向往往對讀者的喜好不顯示出決定的作用,是否擊中讀者的“痛點”往往更加重要。部分樂觀的小說不受歡迎,往往是因為它們盲目樂觀,缺乏對現(xiàn)實社會的洞見甚至基本現(xiàn)實邏輯,在這之上如果缺乏真正的浪漫精神就更糟糕了;部分悲觀的小說不受歡迎,往往是因為它們重復這個時代的陳詞濫調,刻意制造焦慮而不進行啟發(fā),又無法深入地迎合讀者的“痛點”。反過來,我們當然也能找到那些受歡迎的作品的共同點。
譚淞元
???樂觀悲觀之間的區(qū)別都是我們站在現(xiàn)在去觀察從而做出評判的,但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所有人共同講述的都是對未來的一種摸索與暢想,無非就是對于現(xiàn)在而言是先進還是落后罷了。當文中的故事真正發(fā)生時,落于那個時代才能評判意義,在此之前的現(xiàn)代,我們只能從中學習,從中反思,不管是樂觀的做法還是悲觀的啟示,都能有所收獲。
段棋華
???樂觀或是悲觀都取決于作者為我們展現(xiàn)的面對生活或是宇宙的未來的這種可能性的“好”與“壞”,那么由此而生的我的觀點是:我更偏好言之成理的科幻小說。只要在文中的背景下符合其該有的客觀規(guī)律,那么無論是樂觀悲觀,這篇文章都是有意義的,都是我所喜愛的。
完全按照倫理、規(guī)則運行的人類社會能夠進入文明飛升嗎?或者說按照規(guī)定路線前進,一定能得到想要/所看見的結果嗎?
昝智康
???不僅社會的道德在隨著時代和世界不斷變化,而且,人類的情感本來就不是靠固定的數(shù)據(jù)和教條來判斷正確的。頑固派和維新派難道不是永遠都共同存在于這個世界嗎?世界的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不存在絕對正確的道路。
汪欣宇
???個人認為,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倫理和其他社會規(guī)則是這二者的副產物。阻礙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與生產關系隨生產力調整的一切倫理和所謂社會規(guī)則,都只會對社會造成危害,或者被社會淘汰。本文中,“超弦計算機”制造的鏡子社會,使得極權得以形成,它所營造出的未來社會很明顯是使用鏡子的極權所產生的,而這樣一個死守所謂“倫理”,對人類社會各個角落嚴密控制的極權,勢必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造成倒退??梢哉f,??滤枋龅摹艾F(xiàn)代規(guī)訓社會”“微觀權力凝視”在本文中得到了十分形象的體現(xiàn)。我認為,一個完全按照所謂“規(guī)則”運行的社會只能由極權產生,而在極權面前,任何“前進”都會讓位于“規(guī)則”,那就只有倒退了。
段棋華
???誠然,沒有突變、沒有意外,就沒有如今的人類社會。甚至沒有今天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不過從這個問題出發(fā),我們可以暢想一下未來,如果未來的人類已經發(fā)展到了人不需要通過任何手段就能達到目的的社會,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你如何看待本文中的“超弦計算機”以及它對人類命運的影響?在你接觸過的作品中,還有哪些最終會危害人類社會的科技和發(fā)現(xiàn)?
王瓔珞
???我不專業(yè),不清楚這個東西的科學規(guī)律,但就文中來說是自圓其說,所以可以接受。我還挺喜歡這個說法的,“只要知道基礎參數(shù)整個宇宙都能被計算出來”,這個說法會讓我感覺人類從始至終一直在自娛自樂不亦樂乎,很有意思。
昝智康
???第一個問題,超弦計算機這種算力超強,空間超大的計算機在現(xiàn)實中肯定有其他用處。在小說中,它的作用是給出了一個沒有感情的先知,它有問必答,而且代價低廉。這種東西怎么可能不危險?我可不想失去自由意志。第二個問題,作品我數(shù)不上來。例子我可以舉幾個。核子武器,基因工程,意識上傳,人體冬眠。這種都是“走向先進的危險”。
汪欣宇
???①本文對“超弦計算機”應用的預想顯然是刻意走向了更加悲觀的方向,但依然合理。我認為,文中模擬出現(xiàn)實宇宙的“超弦計算機”只要不被濫用,是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比如專用于宇宙探索、資源發(fā)掘等等。但是,人類的自制力是有限的,人類社會對自身的約束力也是有限的,而“鏡子”能看到的世界是無限的。所以大劉也許就認為,人類在這樣的“鏡子”面前,注定防不勝防。②許多生化武器很少能在有益于人類的場合使用,最終都只會對人類社會帶來危害,這顯然可以算作一個例子。
譚淞元
???模擬現(xiàn)實只不過是人類對未來好奇于探索的反映,不管是過去的神秘預言還是演算一切的大數(shù)據(jù),人們的內心深處,這種觀測未來,掌控未來集合可以說是本能。因為,人們更愿意去選擇看得見,最保守的路線,而文中的超弦計算機本身只是一個象征,象征著人們自認為觀測到的本質后的自大與傲慢,但實際上只不過是管中窺豹的產物。危害人類社會的技術,這一點我一直堅信的是技術沒有對錯,使用者的意圖則造就了毀滅,毀滅人類的終究不是技術,而是人類本身。
段棋華
???超弦計算機以暴力的算力計算出了人類社會未來的圖景,甚至包括自己的誕生。可顯然文中的角色們犯了一個錯誤:一個事物表現(xiàn)出的任何表現(xiàn)都和另外一個事物一模一樣,在未經證明之前,這兩個事物也未必是同一個事物。換句話說,文中的計算出的宇宙未必真的就是人類社會現(xiàn)在的宇宙,只是人們自己一廂情愿地相信了這個“觀點”。在常見的末日作品中主流的威脅還是僵尸病毒一類的微生物,然而通常需要作者的一記大砍刀砍死現(xiàn)代社會體系和軍事體系、給全體人類降智打擊才能較好地發(fā)展末日故事。從上述兩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思想是人最重要的武器,一旦人的思想被自我束縛,最終必然會滅亡。
?對于不同身份、不同階級的人物,刻畫他們不同的思考和說話方式,重要嗎?順便問問你們喜歡文中這些角色嗎?
昝智康
???重要。這篇文章里的某些人物簡直就是大劉的deep dark fantasy。我不好說喜不喜歡,但是作為一篇小說,他讓我感到震撼,感到很爽就足夠了。不過呢,男主普通又理性的性格,好像確實有些缺少風情。我就不吐槽了。
汪欣宇
???①我覺得很重要。思考和說話方式貼合人物身份,十分影響故事的真實感。②如果我更懂一點政治,也許我更能和這篇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共情。不過我可以肯定的說——這篇作品里沒有讓我十分討厭的角色。由于大劉花費了許多筆墨將人物動機解釋得明確和合理,所以我個人讀起來很舒服,不會碰到讀《三體》時被程心這種角色“膈應”的情況。這篇作品中作為“闡述者”推動著故事的白冰以及擁有復雜特性的“首長”都令我印象深刻。
段棋華
???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劇情的推手,因此每一個人物都應當有來源于我們筆下的、屬于ta自己的「人生」。文中的角色生動而富有個性,每個人都栩栩如生,足以讓讀者沉浸其中,無論是站在讀者還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我都非常喜歡這些角色。
本場主持:段棋華
內容供稿:譚淞元、段棋華、王瓔珞、汪欣宇、昝智康
排版:千歲
審核:王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