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報時,“大城市211”or“小城市985”,你怎么選擇?
我們很多考生家長在高考報考時,會忽略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高校地理位置的影響。事實上,很多學生、家長在擇校時就是看自己的分數大概能上哪些學校,然后挑那些最接近的報,因為這樣可以“不浪費分數”。
那么,高校的地理位置為什么需要我們特別考慮,一所地處偏遠的傳統(tǒng)985和一所發(fā)達地區(qū)的普通211,我們到底該如何抉擇?如果您覺得小職說的有道理,點贊收藏這篇文章。
偏遠名校分數下降已成事實,我們先看一個例子,2018年哈工大在河北省的理科提檔線為663分,北郵在河北省的理科投檔線竟高達667分,比哈工大還高了4分。
看到這個數據讓人十分驚訝,縱然有著河北考生喜歡考離家近的北京這個因素,其他也有不少省份哈工大分數還是比北郵高,但總體來看,北郵的提檔線確實已經和哈工大相當接近了。
但看學校實力呢?說句直接的,兩校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那北郵何德何能與哈工大搶學生,只有一個答案,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哈爾濱。
還是那句話,分數不騙人,學生家長不傻,學校分高說明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那么好的地理位置對一所高校到底有哪些優(yōu)勢?
所有的優(yōu)勢匯總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在本地找工作方便

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影響范圍,除了清北復交這種名震全國的,其他普通高校都有自己的“地盤”,比如武漢大學的畢業(yè)生來廣州找工作,那他一定拼不過本地中山大學的畢業(yè)生;再比如東北企業(yè)肯定認可吉大的學生,但要去四川找工作的話,吉大畢業(yè)生肯定拼不過川大的學生,這就是高校的“勢力范圍”:出了本地,可能別的地方企業(yè)就不太認可你;
我們讀大學,說白了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好工作哪里有?
答:經濟發(fā)達的好城市工資明顯更高。
那如何在好城市找到工作?
答:去好城市當地讀大學。
讀書與就業(yè)是不可分割的,就業(yè)上的優(yōu)勢就是地理位置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紅利。
另外還有一點更深刻的社會問題,就是國內的階級固化正在逐步加重,意思就是,以后有錢的會一直有錢,窮的會一直窮。
那么我們該放棄名校,選擇好地區(qū)的一般院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