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政解讀:單外援成主流,中國球員要更愛國,觀賞性或下滑
自十月以來,NBA由于某些原因逐漸被中國球迷所冷落,隨之而來的是對CBA聯(lián)賽熱情的高漲。不過,雖然我們作為一名中國球迷支持自己的聯(lián)賽無可厚非,但CBA聯(lián)賽競技水平以及聯(lián)賽的管理水平都暫時無法與NBA同日而語。自姚主席上任后,CBA就走上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之路上,如果你碰巧剛剛看到這篇文章,揉開你惺忪的睡眼,姚主席又改革了!

北京時間10月17日晚22點左右,CBA聯(lián)盟官方宣布了多項重要改革。接下來我們就帶您用最淺顯易懂的解讀方式,讓您最快的了解這次改革都有哪些內容!

一、設置國內球員的工資帽,統(tǒng)一薪資結構
這一點相對好理解一些。過去很長一段時間,CBA聯(lián)盟并沒有對CBA球員究竟能簽多大合同有一個明文規(guī)定的規(guī)范。只要球隊有錢,愿意給球員發(fā)工資,那么球隊的成績就能上去。這讓本來應該注重后備人才培養(yǎng),促進良性競爭的初衷變成了資本之間的較量。只要老板有錢,球隊成績就能有顯而易見的提升,像廣東隊這樣有成型的青年梯隊球隊實屬不多。
尤其是今年在中國本土舉辦的世界杯結束后,人們越發(fā)認為,動輒幾百萬掙著的中國球員,實在是實力與收入不符。所以,自2020-2021賽季開始,任何一支CBA球隊的初始工資帽定為3600萬元,緩沖值為1200萬元。也就是說,不管哪支球隊給國內球員開出的工資總和不能超過4800萬元,也不能低于2400萬元,一旦超出這個范圍,就要向CBA聯(lián)盟交罰款,只不過這個罰款,籃協(xié)給他取了個新的名字“青訓調節(jié)費”。

二、外援注冊4人報名2人最多1人在場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外援都成為了CBA賽場上的關鍵因素。優(yōu)秀的外援可以讓球隊脫胎換骨,但也嚴重地阻礙了國內球員的成長。就拿剛剛結束的世界杯來說吧,關鍵時刻中國球員在場上都不會處理球了,還不是因為聯(lián)賽中關鍵時刻球權都在外援手中導致的結果。所以,注冊4人可以讓球隊的選擇面更多,并且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對手選擇不同的外援搭配。
這樣一來,對于球隊的操作空間就更加大了。報名2人和最多1人在場(4節(jié)4人次)又為國內球員的成長提供了空間,挖撅年輕球員潛力。當然,為保證聯(lián)賽的平衡性和觀賞性,除八一隊之外,上賽季成績排名后4位的球隊,每支球隊外援可采用4節(jié)5人次,也就是說有四支球隊仍然會有雙外援在場的情況。

三、各俱樂部必須組建兩個青年梯隊
自姚明王治郅巴特爾一代后,中國男籃的重擔就落在了易建聯(lián)一個人身上,如今已經(jīng)32歲的他卻找不到一個合格的接班人。這樣的窘境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國青年人才儲備的稀少。所以,為了進一步夯實CBA俱樂部人才培養(yǎng)基礎,各俱樂部必須逐步完成兩個梯隊的青訓體系,并且參加CBA青少年賽事,將青少年培養(yǎng)實打實地展示在球迷面前。

四、加強球員愛國主義教育和價值觀培養(yǎng)
男籃世界杯之后,中國男籃的球員們應該是接受了幾乎等同于中國男足運動員的罵聲。不管是周琦、郭艾倫等人在球場上過于隨意的表現(xiàn),還是趙睿在場下的公開場合穿著美國球衣,都表現(xiàn)出了這些球員,并不具備為國爭光的良好意識和團隊運動的集體榮譽感。
回想21世紀初,那支由劉玉棟、李楠、張勁松、莫科等人領銜的中國隊,比賽輸贏先放在一邊,他們對維護身上所披球衣的那種光榮,是現(xiàn)在的球員無法企及的。所以,各俱樂部和球隊必須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小組,定期展開各種形式的社區(qū)化和公益化教育和培訓活動,并嚴格遵守俱樂部運動員教練員行為規(guī)范。球員只有內在重視為國出戰(zhàn)這份榮譽,他們才能夠在球場上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主動。

當然,有變動就會有爭議,尤其是對外援使用的降低,勢必會造成聯(lián)賽觀賞性的大大下降。所以,在短期內姚主席的改革究竟是否正確與成功,我們暫時無法下定論。改革是需要摸索的階段,如今CBA的改革,就處于這樣的一個局面。這絕對不僅僅只針對俱樂部和球員,對球迷們來說,心平氣和地討論也會幫助中國籃球健康成長。
(羅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