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病的時候一定不要像溫水煮青蛙!——痙攣性斜頸


大家好,跟大家再聊一聊痙攣性斜頸的案例,也希望大家有所收獲,可以幫到身邊有需要的人。

痙攣性斜頸屬于神經系統(tǒng)類的疾病,由于頸部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肌肉僵硬等情況,表現(xiàn)一組肌肉或幾組肌肉突然、劇烈、不自主的收縮。這個病一般的發(fā)病年齡是在30-40歲,男女的發(fā)病率是大致相等。
痙攣性斜頸患者的典型癥狀是在早上起床時病情較輕,緊張激動或者疲勞勞累時病情會隨著情緒加重,安靜、入睡時候病情癥狀會減輕甚至消失。清醒的時候患者會自行用手扶正頭部,等到病情逐漸加重時,會直接影響痙攣性斜頸患者的日常生活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長期頭部的異常運動,會使受累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厚,然而另側肌肉就會一直處于廢用狀態(tài),導致后來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重癥患者會經常有嚴重的肌痛,少數病人還伴有震顫,偶爾有病人還會出現(xiàn)發(fā)音、吞咽障礙等情況。

河南鄭州閆女士,患痙攣性斜頸一年多時間,患病期間注射過兩次肉毒素,當時有些效果,但是脖子最終還是歪斜厲害,拉扯疼痛厲害。每天堅持上班工作,第一次注射肉毒素緩解三個多月,脖子能扭轉但還是牽拉厲害,第二次注射肉毒素兩個月不到脖子就沒辦法扭轉,上班脖子影響蠻大,為了生活一直堅持工作。在網上看到張志忠醫(yī)生這類疾病效果挺好,于是加來微信詳細溝通后,預約看診治療,用藥治療1個多月(口服加外敷),頸部改善明顯,脖子放松僵硬疼痛改善很多,頭能扭轉持續(xù)一段時間,但還是歪斜著。最后一共治療加鞏固四個半月就停藥觀察了。停藥后三個月左右須注意防范,復診之后恢復正常生活習慣就行。
其實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致。早在19世紀末,美國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就曾做過“水煮青蛙實驗”。他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fā)現(xiàn)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終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回到現(xiàn)實中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痙攣性斜頸患者的遭遇不也是如此嗎?由于該病屬于慢性疾病,在前期的癥狀表現(xiàn)不是很典型,多數患者并沒有對其加以重視,反倒認為自己只是得了普通的落枕,久而久之,自然就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等到重病纏身時,想要治療時,早已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