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被騙買保健品,怎么辦?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要想反洗腦,不如先了解某團隊的洗腦策略。
比如老人被騙買“保健品”,“玉石床”。
該團隊的工作地點選擇了某拆遷小區(qū),留守老人居多。
“為什么他們都相信你?”
“因為我像他們的兒子閨女一樣,沒事就提些水果去看望他們,陪著聊聊天,他們無依無靠的,最需要的就是我這樣的人?!?/p>
攻心為上。
“上來就提消費必然會讓人反感,我們先要像關愛老人的社會群體一般,陪老人嘮嗑聊家常,絕不提任何跟錢沾邊的敏感詞,等打開老人的心扉后,就多聊聊跟健康相關的話題?!?/p>
心都給你了,錢自然給你。
三流銷售賣價格,
二流銷售賣產(chǎn)品,
一流銷售賣人品。
“這些報道的真實性我們并不關心,只要達到讓老人不相信醫(yī)院的目的就好了?!?/p>
不管一開始怎么樣,問題永遠是人的問題。
一個人到底說什么,真不真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別人產(chǎn)生信賴感。
怎么“攻心”?
建立信賴感,你說的任何話,都由衷變得“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老人們不是真的缺這些保健品,他們?nèi)钡?,是理解,共鳴,陪伴,和關心。
這些,家人沒做的,團隊做了。
團隊被信賴,那么就算賣破銅爛鐵,也能賣出去。
甚至耳邊常??M繞,“好兒子留下來吃飯吧,就陪陪我?!?/p>
反過來,僅僅列舉大量陷入組織被騙的慘痛經(jīng)歷,竭力論證一些產(chǎn)品只是心理安慰劑,這樣的方式就不屬于“攻心”。
類似的,比如,
“你能不能不要打游戲?”
“你能不能不要總是偷瞄別的女人?”
比起單純抱怨和試圖操控,是不是可以,去尋找麻煩現(xiàn)象背后的根源。
“你為什么要出軌?她到底有什么好?”
聽起來還不算“想他所想,急他所急”。
怎么做到“想他所想,急他所急”。?
針對用戶流失的調(diào)查問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通常公司不會責問用戶,
“你為什么要卸載我們的軟件?別家產(chǎn)品到底有什么好?”
公司只會派出一只吉祥物,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問,
“很抱歉,沒能給您良好的用戶體驗。”
“您認為我有哪些方面的欠缺?如您方便,煩請留下您的寶貴意見?!?/p>
哪怕用戶凈說些胡話,公司也笑笑不反駁。
沒緣分,留不住。有緣分的,人家用用別家的不行,還是會回來的。
用戶心里知道,自己看走眼了,但之前沒有被指出,沒有被強行說服,就保留了面子。
甚至會感恩公司,對自己來去自如的寬厚與包容。
這就像,表面上看到一個媽媽任由孩子玩游戲。看不到的是,媽媽本身樹立了一個勤勞勇敢,勞逸結(jié)合的光輝形象,而孩子因為具有自由探索的主動權,反而不會覺得游戲有無盡的魅力,反而渴求一些適當?shù)募s束,通過被管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相反,過度強調(diào)某些事物的消極面并過分干預,反而容易在受眾面前,為它營造更綺麗的幻象。讓人越得不到,越想要。
不想看到家人沉淪,又勸說不住,很可能自己情緒崩潰。
那么就開導自己。
兩個人都住在茅草屋里,一個說實業(yè)賺錢,一個說網(wǎng)絡賺錢,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一個搬去了大別墅,另一個也沒空開辯論會了,發(fā)了瘋似的討教秘訣。
家人想要賺錢,老人想要關心,一方面是認知沒有達到“不被騙”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不是因為,暫時沒找到更合適的方法,沒有看到更值得借鑒的路徑。
從更寬泛的角度看,不涉及生命安全,都算擦傷。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與其眉頭緊鎖的盯著孩子不要亂跑亂跳,不如讓他自己摔一跤。自己知道疼了,比任何苦口婆心都管用。
只有真切的被騙錢了,才會警醒以后任何的瑰麗夢境。
從更廣闊的角度看,福禍相依。
留不住的財,不如隨它去。
比如賣房讀書的朋友,發(fā)現(xiàn)讀書回來買不起賣掉的房子。但讀書的經(jīng)歷和收獲,又不能被一個磚頭建筑輕易比擬。
比如給母親請專車司機,載她上街撿破爛的朋友??吹靡姷氖?,有錢沒處使,看不見的是,花錢買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