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譯】J.M.韋特1880英式軍刀(第1期:如何握持軍刀)

譯者舌尖在翻譯之前的碎碎念:
之前我已經翻譯完成了阿爾弗雷德·霍頓(Alfred Hutton)于1889年發(fā)表的著作《冷鋼》(Cold Steel)當中軍刀的內容。本打算繼續(xù)翻譯霍頓先生于1890年發(fā)表的刺刀著作《刺刀已就緒》(Fixed Bayonets),但由于譯者生活工作原因,暫時難以獲得良好的刺刀對練環(huán)境,對《刺刀已就緒》一書的翻譯復原工作陷入了停滯。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同時也能夠為國內的HEMA同好們繼續(xù)做出微薄的貢獻,我決定對約翰·馬斯格雷夫·韋特(John Musgrave Waite)于1880年發(fā)表的著作《軍刀、單棍、軍刀與刺刀課程》(Lessons in sabre, singlestick, sabre and bayonet)一書進行翻譯復原工作。若是什么時間里,譯者具備了成熟的刺刀對練環(huán)境的話,《刺刀已就緒》的翻譯復原工作還會繼續(xù)。
?
之所以選擇《軍刀、單棍、軍刀與刺刀課程》(后簡稱《韋特1880》),是因為三個原因:
1.?譯者本人具備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式軍刀的習練經驗
2.?《韋特1880》一書也是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式軍刀的代表作之一
3.?譯者之前習練的霍頓軍刀體系中對于“高位二號位接戰(zhàn)式”的描述較少,而韋特則以該架勢接戰(zhàn)著稱,這部著作應該可以與霍頓的《冷鋼》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
在正式開始翻譯工作之前,譯者已經對本書有大致通讀的經驗。個人不推薦初次接觸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式軍刀的新人直接閱讀《韋特1880》,因為韋特在成文過程中,對很多英式軍刀中最為基本的概念和術語并沒有任何解釋說明,這會使得理解過程產生嚴重偏差。我在翻譯途中,會為讀者們簡略介紹這些術語和概念,但我認為我的注釋水平并不足以讓譯文達到“讓第一次接觸英式軍刀的新人也能順暢無阻地閱讀韋特1880”的程度,請讀者自行把握習練進度,合理選擇典籍。
?
個人建議,從零開始接觸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式軍刀典籍,應從如下幾個步驟入手(若有值得信賴的教練進行教學,一些步驟跳過也無妨):
Step1:閱讀《闊劍與單棍》(Broadsword and Singlestick),作者阿蘭森·溫(Allanson-Winn)與菲利普斯·沃利(Phillipps-Wolley)。該書可以在谷歌搜索英文書名找到。(聯(lián)系我問問怎么獲得也沒關系)
Step2(可選項):學習小劍的基礎?;蛘呷ガF(xiàn)代擊劍俱樂部學習佩劍/花劍。在學習過程中帶著目的向教練詢問,弄明白以下術語的含義:Prime、Seconde、Tierce、Quarte、Sixte、Septime、Octave。
Step3:開始閱讀阿爾弗雷德·霍頓的著作《冷鋼》(Cold Steel)
Step4:閱讀到第30頁“The Cuts”章節(jié)時,找到對練伙伴,繼續(xù)進行習練。在此之后,應適度加入對抗練習,切記勿拋棄雙人項目練習,沉浸在自由對抗中。
Step5:完全閱讀完《冷鋼》之后,補充閱讀《韋特1880》(至多提前到冷鋼閱讀進度抵達 107頁“Combinations of Ripostes”時)
Step6:擴展閱讀量,增加對抗經驗。
?
*韋特1880年的著作已有@康_坦 進行過翻譯,即“康譯本”。下方為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43408
請有能力的讀者參照英文原版進行閱讀,無論譯者是誰,翻譯總會帶來意思的失真,只有原文才能保證原滋原味。(英文原版可以直接谷歌到pdf的版本,當然實在不會,也可以找我問問,國內不少圈友的群文件里也有,不妨翻翻看)
本譯文直接從典籍正文開始翻譯。
一、如何握持軍刀(How to hold a sabre)
使用較輕的軍刀之時,將手指環(huán)繞在握柄上,令除開大拇指之外的其他四根手指正中間的指節(jié)對齊刀刃指向的方向,并且把大拇指放在握柄的背脊上,指向刀尖,使得你有更好地控制刀尖的能力?!咀?】
使用較重的軍刀之時,大拇指也應該環(huán)繞著握柄。否則,對手用同樣的重軍刀,強有力地擊打你的武器時,有可能讓你被繳械。【注2】【注3】
使用單棍(singlestick)的時候,不要讓大拇指的頂端碰到護手盤,否則一次對護手盤的大力攻擊可能會讓大拇指受傷?!咀?】
穩(wěn)固地握劍,但不要握得太緊太用力,否則你的手容易疲勞。你僅僅需要在發(fā)起攻擊或者進行格擋的時候才用力握緊。
在執(zhí)行完動作之后立刻讓手臂恢復放松,是一門學問。一個擅長做這件事的劍客會被稱作擁有“一只柔軟的手”(a soft hand),這是在劍術中值得追求的目標。這樣能夠讓劍客的手部變得迅捷,而且不會在劍斗中變得肌肉僵硬。
?
——【注1】:這種握法被稱為“拇指握”(Thumb grip),是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式軍刀主流的握法。這種握法提高了對武器指向性的控制力,令劍客能夠更好地刺擊。這樣的握法也使得架勢更加“劍尖指前”,一來方便施展刺擊,二來正如擊劍運動中花柄比直柄更不懼側向擊打,這么握使得指向前方的弊端變小了。
?
——【注2】:這種握法叫做“錘握”(Hammer grip)。這種握法更多地可以在早期一點的英式軍刀中見到,如大亨利安吉洛的《匈牙利和高地人的闊劍》(Hungarian & Highland Broad Sword)一書,見下圖。我們可以注意到,使用錘握的時候,武器更多地指向了天空,而不是指向敵人。原因就是比起拇指握來說,錘握對刀尖的控制力不足,更加懼怕敵人對武器的側向擊打,現(xiàn)代擊劍中花柄和直柄有類似的結論。

——【注3】:輕的軍刀和重的軍刀到底如何劃分,并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標準。若你握持一把軍刀,覺得它的重量和重心讓你拇指握揮舞的時候不覺得“甩”,那么它對于你來說就是可以拇指握的軍刀。反之則是需要錘握的軍刀。通常來說,歷史上的軍刀有步兵軍刀infantry sabre和騎兵軍刀cavalry sabre之分,而騎兵軍刀又有輕騎兵軍刀和重騎兵軍刀之分,在部分時間段里,由于某些特定制式軍刀設計原因,導致另一款軍刀也被應用在其他場合的情況也有(比如說1796年款的輕騎兵軍刀,在許多步兵作戰(zhàn)情況下也被青睞),但是大體上步兵軍刀都是屬于較輕的,而重騎兵軍刀多半是屬于較重的,這與它們主要的設計使用場景有關系,故不是所有軍刀都能拿來使用步兵劍術的,而就算是可以使用步兵劍術的輕軍刀,也不一定是適合拇指握技術的(諸如1796輕騎兵款,它適合亨利安吉洛的體系)。
?
——【注4】:不僅僅是使用單棍的時候,在使用軍刀之時也不能讓大拇指貼在護手盤上。阿爾弗雷德·霍頓的《冷鋼》中強調了這一點。
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