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省則省
生活中奢靡之風處處可見,“當省則省”應是亙古不變的美德。

我的姨公黃君璧先生,廣東南海祿周人,在中國臺灣被尊稱為國畫大師,與張大千、溥心畬以“度海三家”齊名。外婆的親侄女兒是他的夫人,因此小時候聽過一則有關于他生活中的笑話:說是姨公節(jié)省離了譜,家財萬貫,廚房里用的抹布都破洞了,還用針線補起來!不過,就常理推論,這倒像是一則笑話。
姑不論真假,自從退休以來,我搖身一變成了廚娘,竟日在廚房中做飯做菜。廚房里照例掛放卷筒紙,隨用隨扔,比起油膩膩的抹布,好用又衛(wèi)生,因此毫不在意地一扯就是一張,不到三天,就可以用完一卷,真是方便到不行。
忽然有一天,慚愧地意識到這簡直就是浪費到令自己臉紅!
回想起畢業(yè)后返回母校擔任助教期間,老報人成舍我校長也是出名的簡省,諸如記者用的稿紙,是幼獅通訊社發(fā)來新聞稿的“背面”;天氣陰沉落雨時,光線如何,必由校長親自下令才能開日光燈,名曰“省電”!還有我的父親,生前練毛筆字用的是報紙,稱是吸水性特佳!
反省之余,本人下定決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帶著“游于藝”的心情,原來隨手一撕、一擦、一扔的浪費習慣,改成“看狀況”處理:譬如肥皂洗手后,擦過手的紙巾還很干凈,就隨手晾在切菜板上,待干后,只要不油膩,可以反復用好幾次!結果,原本一兩天就能使用一卷卷筒紙的奢侈量,居然可以延長到一周以上!這下,我才真正領教到當“小氣鬼”的好處!
事實上,生活中奢靡之風處處可見,特別是對食物的浪費,讓我到了痛惜的程度。
連續(xù)多年,母校校長壽慶,校友皆集資在最高級的飯店聚會。我只能用“山珍海味”形容,事實上,老壽星都快九十了,我們這些“杰出校友”也都七十歲起跳了,能吃得下多少美味呢?
通常只不過喝下一小碗燕窩、品嘗些鮮嫩魚片、二三匙蝦仁豌豆、油翠鮮蔬幾筷……就已七分飽,再想到飯后甜點、鮮果、甜而不膩好吃到不行的生日蛋糕……不免左右為難了,何況肚子塞不下,也未免辜負了三千元的聚餐費呀……
當省則省,應是亙古不變的美德。(桂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