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頻跳躍音樂:民謠不僅承載著我們的回憶也安撫著我們的內(nèi)心
武漢音頻跳躍音樂:民謠不僅承載著我們的回憶也安撫著我們的內(nèi)心
自 2013年借著《董小姐》的東風(fēng)掀起民謠熱,已然過去十年。
十年間,說唱征服了主流舞臺,搖滾續(xù)寫了紅磡傳奇。
民謠,卻曇花一現(xiàn)。
好不容易走紅隔壁老樊和花粥,一個被嘲轉(zhuǎn)基因民謠,一個被扒歌曲抄襲,如流星劃過。
各大主流舞臺有流行歌手高音嘹亮,有嘻哈歌手嗨翻全場,更有搖滾樂隊狂轟濫炸,唯獨沒有民謠歌手的一席之地。
有人說民謠已死,也有人嘲諷民謠從未活過,從始至終都是音樂圈最邊緣的角色。
為此,有人發(fā)出疑問:我們還需要民謠嗎?
事實上,這個答案很明確。
《我是歌手》向來是高音為王的舞臺,楊宗緯、陳明等慢歌歌手根本討不著好。
第三季李健的走紅,恰恰證明聽眾在喧囂過后,需要一些讓人心靜的聲音。
民謠正是如此。
為什么我們總是被這樣的歌聲感動?為什么我們總是看著看著就眼含熱淚?
因為我們需要它。
民謠不僅承載著我們的回憶,也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安撫著我們的內(nèi)心。
標(biāo)簽:武漢音頻跳躍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