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別人的故事,為什么你會傷心、生氣到睡不著覺?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最近社會上發(fā)生好多事,每天我們都會看到不少或好或壞的事情發(fā)生。按道理來說,那都是別人的事,我們只是旁觀者,應該不會被影響到太多。但是近期有不少人都來找我咨詢情緒問題,因為他們聽著那些故事,自己會傷心、難過的睡不著覺。
可能你也有類似這樣的情況:比如看到有人被欺負了,你好像比當事人還憤怒難過;朋友和你傾訴,你就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覺得自己一定要幫助對方,否則自己就感覺內疚不安。出現(xiàn)這些情況,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與別人過度共情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能體會別人情緒,理解他人立場的能力。就像我一開始提到的朋友,別人出現(xiàn)尷尬的情況,她卻感覺到緊張,其實很可能就是她把自己代入了進去,因為把自己當做那個主角,置于那樣尷尬的場景,所以情緒也轉嫁到她這里來了,她就更容易體驗到別人的感受了。這就像你看電影會跟著主角一起哭一樣,也是因為你的同理心,能夠體會到別人的情緒。
當你能夠適度跟別人共情,對方會覺得你善解人意,喜歡與你相處交流,這是你的優(yōu)勢,有利于你更好地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但是如果共情能力過強,也許對于你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這種能力可能會影響你的生活狀態(tài),甚至傷害到你自己。比如,對方一直跟你抱怨,可能她吐吐槽,情緒發(fā)泄出來就好了,但是你會慢慢地被對方的負面情緒影響,卻沒有人聽你的抱怨,導致你的情緒被壓抑了;別人欺騙了你,做出傷害你的行為,但你會把對方的行為合理化,給對方找借口,覺得對方不是故意的,最后自己承擔不好的結果。
所以過度共情要不得,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過度呢?共情過度的人通常會有這樣幾種表現(xiàn),你可以根據以下幾點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共情過度的可能性:
第一,共情過度的人往往很敏感。他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到別人的情緒是否難過不開心,并且不受控制地對這些情緒加以解讀,會想:他不開心了是不是因為我?我這句話是不是說錯了,讓他為難了?
第二,共情過度的人往往情緒波動會比較大。這樣的人因為容易“入戲太深”,所以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感染,比如前一秒很愉悅地和你聊天,下一秒就因為看到一些不好的新聞,而心情憂郁。
第三,共情過度的人總是會小心翼翼地討好取悅身邊的人。他們會有一種責任感,想要別人都開開心心的,當對方不開心,就會努力想要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拒絕了自己的幫助,他們就會很受傷,感覺自己不被需要,自己的價值感降低了,陷入憤慨沮喪的情緒中。
別人的事,終歸是別人的事。自己好,你才有能力沒有負擔地幫助別人。不要讓過度共情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