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慶獨騎318池宜段 ▏①石臺-安慶-潛山

這一段路騎過已經(jīng)有好多年了。在整理騎行經(jīng)歷的時候,發(fā)現(xiàn)雖然當時也寫過這段的經(jīng)歷,但由于發(fā)過文的BBS不知道什么原因閉站了;百度貼吧發(fā)貼的ID也因為被盜被封,貼子被屏蔽,無法查看。而這一段騎行的經(jīng)歷,應(yīng)當說是從開始騎行至此最值得回憶的一段,有些路段,有些軌跡,現(xiàn)在還深烙在腦海中。
昨晚,打完球回家,便從電腦中找到了當年騎行時的照片,全部copy到U盤,小P了一下,重新整理一下當年騎行時的情景,算是對這段騎行的一個回憶,或者說是重建,完善一下自己整個的騎行記憶。
當年我的騎行,大都跟在先輩們后面蹭騎蹭玩,也跟著先輩們學習學習車輛的保養(yǎng)和維修,但騎行的能力、單車的保養(yǎng)技術(shù)、線路的規(guī)劃等等,都不成熟。雖然也想組隊騎行,讓自己的初始318不那么獨單,也多一些安全的保障,但想想這些不成熟,怕是即使發(fā)貼召集,也不會有人跟隨,內(nèi)心決定獨自騎行。
行李,是早就收拾好了的。高大威的小號馱包,完全可以放下三兩套換洗衣服和三兩套騎行服。獨自騎行,帶上了全套的修車套裝,當然也只有補胎工具、內(nèi)六、打氣筒、截鏈器、內(nèi)胎、變速線和鏈條油。那時我的車還沒有更換套件,還是原裝的挑6??紤]到是一個人的騎行,帶上了單反+超光鏡和三角架,可以邊騎邊歇邊拍照。
第一天的騎行計劃是到潛山市,全程約140km,計劃5:00出發(fā),18:00到達。
行前的9月30日,雨一直在下,到凌晨依舊。早晨起床很多次,外面依然是雨滴聲不斷。但看看手機端的小時預(yù)報,當天的天氣是雨轉(zhuǎn)晴,決定按計劃出行,雖然出行的時間比預(yù)定時間晚了近一個小時。
10月1日6:30,在焦燥中推車出門,心想,即使下雨,也要騎完第一次的獨行。
前一晚上的雨,路出上的積水很嚴重。雖然高大威的帆布馱包本身有一定的防水功能,但還是不放心,小心套上另購的防雨罩。
粗發(fā)!

雨后,濕度很大,空氣中都是水霧的味道,河道山間更是霧氣迷漫。沿著秋浦河而下,如同騎行在仙境中,如仙如幻。

大龍灣段的S221,因為臨水,更是被整個霧氣籠罩著,能見度很低。大龍灣的河道也更顯得神秘。

大龍灣的觀景臺,現(xiàn)在這里算是一個網(wǎng)紅的打卡點。每次騎到這里,都會在這里稍作休息。每次從外騎行回程,到了這里,仿佛已到了家。從這里開始,總是會放慢車速,慢悠悠騎回家中,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么辛苦、不是那么疲憊,好讓家人們感覺自己的騎行是那么的愜意、是那么的輕松,也讓家人們在自己選擇騎行外出時少一些擔心和嘮叨。
坐駕第一次跟隨自己踏上318,當然要留下他的身影。

當然,第一次318,哪怕還沒進入318的線路,還是要留下自己的身影。

大龍灣。當時的手機像素不高,拍攝的技術(shù)也不咋滴,后期也沒作什么修圖。但大龍灣的景色還是很美的。青青的河水,起伏的山巒,翠綠的竹海.....
有好幾次的夏天,專門騎起趕到這里準備拍落日,無奈自己的技術(shù)不夠,拍下來的總感覺沒有眼晴看到的美。不信,你也可以來實地體驗一下。
此時是7:20,共騎行了15km。

7:40,池石交界的橋灣橋。出了石臺了!也算是真正的踏上獨騎318的行程。
當時,S221是石臺往西出縣最快捷的通道,是全縣唯一一條不需要經(jīng)過盤山路出境的省道。如今這條省道已升格為G237。就在這縣界的50m處,德上高速也已通車了。出縣,有了多種的選擇。

樹立在殷匯街頭G236和S221,如今的G237交匯處的S221的O公里碑?,F(xiàn)在看到這,是滿滿的回憶,這個里程碑,現(xiàn)在已不存在。
到這里,是8:40,40km,用了2小時10分鐘。除掉途中的休息時間,速度還算可以吧。
此時,路面上依然還有積水,依然是濕濕的。

在殷匯街頭的紅霞面館,要了一份蛋炒飯,當作早餐。量足,味道還不錯。蛋炒飯+咸豆角、雪里蕻炒肉絲,鹽份比較足,可以彌補一下騎車出汗后消耗的鹽份。

從殷匯鎮(zhèn)起,便正式轉(zhuǎn)向G318。記得當時這一段G318初始的里程碑是481,因為只拍了個路碑,就沒放上來了。自此,開始踏上G318的里程。我的池宜318,就此真正開始了。
不過,這一段的G318已改道?,F(xiàn)在,這一段改名為G237。G318已改道池州西經(jīng)由烏沙、晏塘在前江工業(yè)園匯入。

9:40,到達前江工業(yè)園。地標前的水泥路是前的G318。

海螺水泥。當時池州的納稅大戶?,F(xiàn)在依然是。

進入東至境內(nèi)。離大渡口輪渡不遠了。

G318的500里程碑,從石臺出發(fā),池州境內(nèi)唯一一塊整百的里程碑,離大渡口是真的不遠了。

11:00,到達安慶輪渡。自安慶長江大橋開通后,安慶輪渡的業(yè)務(wù)量下降了很多。我這一趟,輪渡上沒幾輛車,更沒幾個人。

此時的天空已完全放晴。蔚藍的天空中飄著點點白云,顯得天空更藍,白云也更白。安慶長江大橋在藍天白云下,也顯得更加的雄偉。

安慶渡口的時間不長,十幾分鐘便到了對岸的安慶市,票價好像是3元,自行車免費,不過,當時只收現(xiàn)金不能掃碼支付,不過,2015年,出行身上還是會帶上不少現(xiàn)金的。
下渡后沿著沿江東路騎行。

從渡口到振風塔,只有幾公里的路程,一會便到了。
好像進到里面需要門票,還是算了。在外面拍張照片,把門票省下來,多吃點、住好點,不香么?!
振風塔,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塔后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它聳立于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nèi),長江之濱,是長江沿岸著名古塔之一。
該古塔始建于明隆慶二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素有"過了安慶不看塔"的美譽。 振風塔高約60余米,巍峨聳立在長江邊上,成為長江流域規(guī)模最大、最高的七級浮屠,享有"萬里長江第一塔"的美譽。

振風塔對面有個觀景區(qū),下到江邊,休息一下,也不錯的。

此時已近12:00,但早餐吃得比較遲,又是蛋炒飯,還不覺得餓。決定到月山后再午餐。
沿著集賢北路繼續(xù)騎行,途經(jīng)獨秀園入口、安慶師院后,到達月山鎮(zhèn)。
位于集賢北路的獨秀園入口門樓,這個入口離陳獨秀紀念館還有2km。

13:00,在烈日下騎行到月山鎮(zhèn)。

到了月山鎮(zhèn)了。在月山鎮(zhèn)G206和G318的交口,剛好有快餐館,要了一瓶啤酒,點上一個青辣肉絲,一碗白米飯,20元。既解渴又飽腹,巴適!


午餐飯館的對面,就是G318的路口,路口的不遠處,就有一塊里程碑,顯示的里程是532,但這塊里程碑正好在一座公交站的候車亭邊,經(jīng)過的時候,有很多人在候車,沒好意思下車去拍這里程碑,騎了兩公里后,拍下了這塊獨自豎立、無人打擾的里程碑。
從安慶到月山,G318和G206重線,只能看到G206的里程碑,那時。不像現(xiàn)在,重線的國道,能同時看到兩塊里程碑和兩塊路線顯示。

石鏡鄉(xiāng),因石鏡山而名,與月山鎮(zhèn)接壤。

上午騎了近100km,按照計劃,下午還有40km左右。從路書上看,從月山到潛山,基本上都是平路,40km的壓力不是很大,可以邊騎邊玩。




三橋鎮(zhèn)??吹紾318的555里程碑,取下單反和三角架,自拍一張,留著紀念。當時也很想像眾多騎友一樣,在里程碑上來個涂鴉,但無奈沒帶木炭,又不想用記號筆什么的,畢竟木炭涂鴉的顆粒狀殘留,雨水沖刷沖刷就會消失。而記號筆的化學水分子則會殘留很久很久。于是作罷。
這一次騎行,一共拍到兩個三同字的里程碑,分別555和666,666在岳西縣境內(nèi),在一處上坡途中,算是很難得的。

騎行途中看到右手邊有一處水中棧道,新人們正在拍婚紗照。

小市鎮(zhèn)與潛山開發(fā)區(qū)隔河相望,到這里,離當天的目的已經(jīng)不遠了。天上的去朵開始被西沉的太陽映上彩色,不再是單一的白色了。

車軸寺大橋下的皖水河。河水靜謐清沏。

過了車軸寺大橋,遠遠便能看到皖公雕像,潛山,我到了。

皖公公園里,把單車搬上皖公雕像的底座,支好三腳架,用單反給坐駕和皖公來個合影。
正對著西下的夕,皖公似乎被佛光所籠罩......

16:25,好巧!剛剛拿起手起看時間,正好是也是16:25,只是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近7年!
潛山市內(nèi)有很多的酒店,但主道旁的酒店賓館價格都要過百,感覺上沒太必要。決定在車站傍邊的小道遠離市中心,去尋找一家小賓館入住,最后在汽車站邊的靜山路的盡頭找到一家清香賓館,開了個單間入住。
賓館里的陽臺上有洗衣機,征得老板同意,免費使用的。房間不大,其實價格也不算便宜,記得當時的價格是80元/間。不過單人獨住,可以睡得安靜一些。
自行車放在吧臺邊的側(cè)屋里,第二天早上出發(fā)時很是費了番功夫,叫主人是叫了半天才起床開門,取出單車。
洗漱完畢,外出覓食,在路口,看一小飯店,點了毛血旺、菜桿豆干,喝了兩瓶啤酒,干了一碗白米飯,算是酒足飯飽。

酒足飯飽,獨自到皖公公園再次走走,看看夜景,探探路。探得車站前的天柱山路正是通往G318的主道,放下心來,回房休息。
完美完成第一天的騎行。一共騎了138.5km,不到下午5點到達,算是完美。
縣城出發(fā),如果不是渡口會耽擱點時間,全程沒有大的上坡,140km,當時騎起來,還算是比較輕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