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桃花源這樣的封閉部落,最終都會因為近親繁殖而自然消亡嗎?

回答某乎網(wǎng)友提出的問題:即使是像桃花源這樣的封閉部落,最終也都會因為近親繁殖而自然消亡嗎?
還記得上學時有篇課文叫做《桃花源記》,講述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故事:東晉太元年間,一位武陵漁夫誤打誤撞地闖進了一個獨立封閉的部落桃花源,桃花源里的人們在長時間的隔絕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傳統(tǒng)。
這個故事讓許多人都對這種與世隔絕的部落產(chǎn)生了興趣,所以有網(wǎng)友提問,像桃花源這樣的封閉部落,最終都是因為近親繁殖而自然消亡嗎?下面就來分析下這個問題。


基因多樣性是物種和種群長期存活和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在人類種群中,基因多樣性通常由兩個因素影響:遺傳漂變和基因流。
遺傳漂變是指隨機事件在種群中產(chǎn)生新的遺傳變異?;蛄鲃t是指種群之間的遺傳物質交換。隔離的部落存在孤立的基因庫,不受基因流的影響,因此容易遭受遺傳漂變的影響。


獨立部落必定帶來近親繁殖的遺傳問題
封閉部落中的個體數(shù)量少,而且交配的選擇范圍也非常有限。這意味著個體之間的基因庫可能出現(xiàn)相似或重復的情況。
這種近親繁殖可能導致基因的重復和固定,甚至發(fā)生致命的基因突變。如果遺傳瓶頸出現(xiàn)在某些致命基因上,那么這種基因的遺傳病的發(fā)生率就會增加,并傳遞給下一代,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基因重復和固定,通常被認為是遺傳變異降低的體現(xiàn),也是遺傳多樣性的減少。在這種情況下,DNA 層面的遺傳卷曲會導致身體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
長期的基因重復和固定,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fā)生,例如免疫系統(tǒng)缺陷、心血管疾病、肌肉萎縮、智力低下等。有興趣的可以看下美國近親繁殖家族的代表:惠特克家族,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主人公原型也是來自于惠特克家族。


遠離社區(qū)的基因庫
桃花源中的部落與外界完全隔離,沒有和外界任何種群的基因交換,這也是封閉部落的特點。相比之下,大多數(shù)自然種群都能夠通過基因流與鄰近種群進行基因交換,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基因庫。
這種基因流交換不僅有助于種群的適應性,還有助于維持基因多樣性。相比之下,處于被隔離的封閉社區(qū)中的個體缺乏多樣性,更容易受到遺傳問題的影響。

隔離部落中的近親繁殖是否導致健康問題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學家和生物學家關注的問題。針對于這個問題,一些研究者通過查找人類社區(qū)的歷史記錄來了解近親繁殖是否導致生理和遺傳疾病上的問題。
例如,阿米什人部落就是近親繁殖的典型示例。這個社區(qū)在17世紀初從歐洲移民到美國,一直處于同一地區(qū),由于遺傳隔離,他們在17世紀初就出現(xiàn)明顯的近親繁殖現(xiàn)象。
在阿米什人部落中,變異基因的流行率比一般人口高得多,發(fā)病率也比較高,例如傳染性疾病、眼病、代謝性疾病等。
除了阿米什人部落的研究,還有許多其他部落被用于研究,以了解隔離社區(qū)中的近親繁殖對遺傳健康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近親繁殖的部落中許多綜合與心身健康有關的疾病發(fā)病率均比其他平均人口高,例如唐氏綜合癥和肌肉萎縮癥等。


如何預防封閉部落的遺傳問題
要預防封閉部落中的近親繁殖問題,有兩個關鍵因素:基因流和選擇。正如上文所述,在封閉的社區(qū)中,基因流被限制,所以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最后
如果存在像桃花源這樣的封閉部落,最終雖然不一定因為近親繁殖而自然消亡,但是卻逃不出疾病、基因缺陷的詛咒。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聯(lián)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