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擺脫這3個人性鐵律,層次低的人更要早懂!
周末跟老同事大偉聊天,3年前我們在同一家公司做開發(fā),后來他離職回了老家自己開始單干,抓住了短視頻帶貨的機會,半年賺了30多萬吧。

但后來因為政策的問題,短短幾個月就全部虧了進去。但因為真的沒有任何退路,最后只能繼續(xù)做,不斷地嘗試其他方向,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項目比較穩(wěn)定,收益也相當不錯,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說:“普通人跟真正厲害的人,缺少并不是機會,而是一場災(zāi)難。因為普通人很難擺脫人性的束縛,當你經(jīng)歷了一場災(zāi)難后,那種切身經(jīng)歷的痛苦,能夠讓我們快速成長!”
后來,他還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聽到這本書之后,當時那種感覺有點兒像觸電一樣,因為我曾多次向其他人介紹過這本書。只是書名起得比較差勁,很容易讓人錯誤地把它當作情感雞湯書籍。

其實這是一部探討個人思維、行為、格局的成長性書籍,從多方面、多維度讓我們了解財富的意義,抽取書中的3個人性的本質(zhì),看看是否戳中了你的內(nèi)心,更多精彩內(nèi)容,有待大家自己去挖掘。
1、抱怨
之所以大偉會給我分享這本書,最關(guān)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他曾在事業(yè)最起勁兒的時候遭遇了翻車,流量直線下跌,甚至被平臺各種罰款,導(dǎo)致發(fā)布內(nèi)容不過審,推薦流量不轉(zhuǎn)化等等問題。
剛開始他也是抱怨,甚至吐槽自媒體,自由職業(yè)者就是變相地為平臺打工,而且是一種沒有基本工資的打工。雖然抱怨時,感覺心里很暢快,可以把所有的責任與問題都推卸給其他人,但仍然解決不了任何現(xiàn)實問題。

在《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中,提到:“抱怨,是你在獲取財富的過程中,所做的事里面最糟糕的一件事。它無法幫你改變困境,甚至還會讓你跌入更深的泥潭!因為你在抱怨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爛人,爛事兒。最后只能讓現(xiàn)實更加糟糕!”
這其實是人性中的一種責任轉(zhuǎn)移的意識,把問題的根源都算到別人的頭上,讓別人為自己的愚蠢的行為“買單”,認清現(xiàn)實,看清自己,摒棄抱怨的是擺脫現(xiàn)實問題的第一步。
2、逃避現(xiàn)實,憎恨有錢人
很多人在現(xiàn)實中,都有一種心態(tài):仇富。
雖然說,一些有錢人確實做得很不地道,比如某網(wǎng)紅主播偷逃稅竟然高達幾個億。這讓月薪三五千的人心態(tài)就很容易失衡:我每天起早貪黑,辛苦工作,一個月才只有3000塊,而你每天對著手機直播,一天就能幾千萬甚至上億。
這種收入差距讓人難以接受,甚至討厭有錢人,甚至憎恨財富。

這其實很不可取,畢竟不論我們能不能賺取大量財富,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財富觀。很多人只聽到了馬云說:“我對金錢不感興趣。”這樣的鬼話,但卻沒有聽到他說,我根本不用擔心錢,那只是我的資源而已。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中,作者談到一段經(jīng)典論斷,如果你身邊有人總是勸你:錢真的不重要,讓自己舒服才最重要。這時候你一定要重視了,要么他真的不缺錢,要么他一定會讓你混得越來越差。
3、自我封閉,鴕鳥心態(tài)
還有一類人,非常喜歡這種自我安慰。他們雖然能力不行,但在他們眼里,不行是別人,之所以自己沒有得到提拔或者混得出色,主要是領(lǐng)導(dǎo)不識人,自己運氣不好。
而且他們非常不喜歡與人溝通,甚至自成一套體系,不論自己過得如何糟糕,他們總能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這種自我封閉,鴕鳥心態(tài)的人,雖然看上去很獨特,但多數(shù)不會混得好。

畢竟人是群居性動物,我們不可能擺脫周圍的人去生活。人過得太宅能理解,但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跟外界交流,那就不能原諒了。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講述了17種有錢人和窮人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和行為,與其說這是一本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對比的書籍,倒不如說是對人性探究的書籍。因為每一種思維和行為的背后都是人性的宏觀體現(xiàn)。
如果你的目標是過得舒服就好,那你就很可能永遠也不會有錢。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賺大錢,那么你最后很有可能會舒服的不得了。這話雖然聽起來非常俗,但非常接地氣。
就像張雪峰說的那樣:我是一個俗人,我窮怕了,我可以忍受現(xiàn)在的一切不如意,但我絕不會向這個世界低頭,今天的努力不是為了跟誰比賺錢多,而是希望我的孩子不再遭受跟我一樣的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