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機群對峙,美國人發(fā)現異常:中國不擊沉美航母,美軍照樣玩完
中美機群在太平洋上空對峙,有的美國人發(fā)現了異常,即使中國不擊沉美國航母,美軍一樣會在解放軍的打擊下玩完,這不是夸大其詞。
由于美國政府持續(xù)的對華挑釁態(tài)度,中美之間的沖突也愈演愈烈,雙方在軍事層面的對抗正變得愈發(fā)地頻繁和直接。上個月解放軍殲-11和美軍P-8A巡邏機的對抗還沒有過去多久,這兩天便再次發(fā)生了中美空中力量的對峙事件。3月1日和2日,解放軍空軍連續(xù)兩天在臺海周邊空域進行活動,3月1日解放軍出動了19架殲-10C戰(zhàn)斗機,2日則繼續(xù)出動17架殲-10及4架殲-16戰(zhàn)機進入相關區(qū)域。而在解放軍采取行動的同時,美國空軍也有異動,據悉在1日當天,3架美軍B-52轟炸機從關島出發(fā),專門經過巴士海峽上空進入臺灣海峽。作為美軍的主力戰(zhàn)略轟炸機,B-52機群不遠千里地穿越巴士海峽,顯然是為了對中國示威。而中美空中機群1日隔空對峙的結果,則是美軍轟炸機機群首先認慫,急忙調轉方向撤離臺海。

應該說,在解放軍大量的新銳戰(zhàn)機面前,美軍孤零零的轟炸機機群除去撤退之外別無他法,因為美軍轟炸機是沒有辦法對抗解放軍戰(zhàn)斗機的。當然,如果在臺海地區(qū)真的出現中美之間的沖突,介入其中的很可能不僅是美軍戰(zhàn)略轟炸機,還會包括相關地區(qū)的??樟α浚绕涫敲绹\姷暮侥笐?zhàn)斗群。而美國航母不僅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同時也是一個風險極大的目標。近期美國媒體便再次刊文,指出如果中國在戰(zhàn)斗中擊沉美國的航母,有可能會引發(fā)美國的最嚴厲反應,從而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這類說法雖然屢次出現,但確實有一定道理,一艘航母被擊沉意味著5000多名美軍可能葬身魚腹,這是美國從未面對的情況,似乎確實可能導致美國政府進行瘋狂的反撲。

然而,如果真的出現軍事沖突,那么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解放軍也必然明白這個道理。對于中國來說,雖然也不希望和美國發(fā)生全面沖突,但在美國要介入中國核心內政問題的情況下,解放軍必將進行反擊。至于如何對付美國航母,解放軍自然會全力以赴,但要擊沉確實也不是那么容易。且不說美國航母是一個難以探測、追蹤的高防護目標,即使克服這些困難,擊中美國航母后要將其擊沉也是非常困難的。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其內部有數千個水密隔艙,每一個都可以單獨密封起來,相當于航母內部有大量的空氣艙室存在,這就決定要擊沉航母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蘇聯(lián)當年為了擊沉航母,就在已擁有1000公斤級超大戰(zhàn)斗部反艦導彈的情況下,繼續(xù)考慮為反艦導彈裝備核彈頭,可見要把一艘美國航母徹底送入海底的難度。

不過,把航空母艦徹底送入海底是一回事,但要癱瘓一艘航空母艦的戰(zhàn)斗力是另一回事。不少美國軍事媒體也討論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美國航母受損,美國的軍事工業(yè)要怎么處理受損的航母。航空母艦的核心戰(zhàn)力來自于其攜帶的固定翼艦載機,這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需要航母的彈射器和攔阻回收裝置的參與。如果航母甲板上的彈射器或回收裝置受損,那么航母實際上會失去戰(zhàn)斗力。如果航母的升降機、運輸鏈路或者是起飛跑道受損,一樣會大幅降低航母的使用能力。如果一枚重型彈道導彈打在航母上,那么這艘航母也許不會沉沒,但必定會無法使用。按照美國現在的軍事工業(yè)水平,要修復那種級別的損傷,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而這對緊急軍事行動來說可以和直接消失劃等號。

因此,美國內部其實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問題,那就是美國鼓吹的航母生存性,其實用處沒有那么大,最大的用處也許是避免幾千名美國海軍士兵沉入海底。但哪怕是數枚反艦導彈的命中,也可能導致美國航母無法使用,一枚反艦彈道導彈的打擊,就足以讓美國驕傲的航母成為戰(zhàn)時毫無用處的靶子了。而一旦美國航母無法使用,那么美國要介入中國近海作戰(zhàn)也是沒戲了,畢竟美國空軍不能指望在沒有航母艦載機的掩護下讓轟炸機沖到中國周邊,那簡直是送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