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PO-Lanthar這束光照進日常生活:福倫達 50mm f2 APO-Lanthar Asph使用體驗


看過之前65APO和110APO文章的用戶知道,我純粹是因為這兩個鏡頭E口獨占而買的索尼機身,這兩枚難以駕馭的鏡頭有著動不動四百多五百多度的對焦行程,離大眾的日常使用還是遠了點,以至于有不少人私信我說買了65APO不久就因為不適應而出了換適馬70ART。
誠然,APO-Lanthar對很多人來說就意味著高素質,低像差,奈何烈馬難馴,加上全畫幅系統(tǒng)目前的像素密度也不足以明顯拉開超一流和優(yōu)秀鏡頭的差距,所以識貨又惜貨的還是少數(shù)。

現(xiàn)在,這枚沒有微距屬性的APO-Lanthar出現(xiàn)了,常用的50mm焦段,不再夸張的對焦行程(約140度)以及親和的體積(49mm濾鏡口徑)讓馴服難度降低了不少,加上紀念classic系列誕生20周年獻禮的身份光環(huán)加持,不少潛在受眾對它盼星星盼月亮熬了大半年。
12月初,第一批行貨終于到達內(nèi)地,首發(fā)價格比我想象的便宜,所以就入手了。?


看紙面規(guī)格這枚鏡頭并不重(364g),但開箱上手時還是暗暗驚訝,小體積讓50APO充滿壓手感如同一塊小鐵錠,全金屬鏡筒,金屬螺口遮光罩,金屬卡口,所有標注均為立體的凹陷蝕刻灌漆,對焦環(huán)轉動阻尼適中,全程順滑均勻。


光圈環(huán)為1/3檔步進,檔位感明晰,12片光圈葉片(!)沒有預留光圈的設計,特殊的幾何設計讓在f2.8時的孔洞也能保持渾圓,其他所有檔位的孔洞幾何形狀則依舊保留福倫達傳統(tǒng)藝能-星芒大師。?

所以這是一枚無論體積,做工,質感都讓我心滿意足的鏡頭,加上光圈的額外福利(雙子性格的光圈設計)讓我實在愛不釋手。?

差點忘了說,這枚鏡頭的鏡片數(shù)量并不多,其中特殊玻璃占了一大半。
前玉為凹型片,和凹玉的感覺有些類似。


和早年異常小巧的徠卡50mm f2 APO Asph(39mm口徑)相比,同樣走雙高斯流,但福倫達的思路異常果斷,取消了不少鏡片間的膠合工藝,出現(xiàn)更多空氣面,最后一片非球遠離前一組膠合片,這種在體積(長度)上稍做妥協(xié)的思路可能是為了讓場曲矯正與全開畫質更加極致。并在前輩的基礎上大幅強化了近攝距離,感謝這些年來的科技進步與前人的偉大案例,讓有膽量的勇者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



和我愛用的富士龍XF35mm f1.4 Asph比比體積與外觀,可以看到福倫達的長度方面更為吃量。

不啰嗦,下面就是實戰(zhàn),這段時間魔都一直陰雨綿綿,正好給鏡頭提出了挑戰(zhàn),晴天的工況我們就掠過了,下面都是全開圖,大家可以看看解析度,微反差:?







我覺得沒有必要說太多,懂的自然會懂這是什么檔位的表現(xiàn),如果說優(yōu)秀鏡頭提供了極佳的銳度,那么超一流鏡頭就是在此基礎上給予同樣優(yōu)秀的微反差能力。
而給APO-Lanthar做工況挑戰(zhàn),通常會收獲意料之內(nèi)的”無聊結果“。
嗯…該怎么舉例子呢? 有了!前者是超高碼率的4K,后者是超高碼率的6K超采樣后輸出4K,我這么表達或許就會有不少人能理解了。



不過,不得不提一下,在軸向色差方面,50mm F/2 APO-Lanthar確實不如110mm F/2.5 APO-Lanthar那般變態(tài),逆光全開,還是會有些肉眼可見的色差:?

不過話說回來,牛不牛就要看和誰(們)比了。
至少在這個焦段,我認為是E口第一素質無疑,真到了一定程度后,秀實力變成了一種不得不做而又無聊的事情……?
為了近攝球差,以及焦內(nèi)解析,焦外的過渡設計偏向于中性:?



在反差明顯的工況下,會出現(xiàn)輕微的二線性:?

略微意外,這個鏡頭帶輕微旋焦,而且49mm口徑讓口徑蝕也很明顯,與現(xiàn)在動不動就往77以上口徑的肌肉大塊頭們形成鮮明的對比,有趣又好玩:?

高超的焦內(nèi),有趣的焦外,標準的焦段,小巧的體積,這種手動鏡頭現(xiàn)在真的玩一個少一個了。?
我喜歡的鏡頭無一例外都是高畫質,但50APO與它們格格不入,在感慨和熟悉完它的素質后,它便自行“沉”了下去,融入了操作與你的配合中,不再有強烈的存在感,不再高調(diào)宣誓自己的存在。?
這就是我越用越開心的地方,畫面素質,做工手感,體積重量,只有都均衡才能讓你在構圖時心無旁騖,小巧的體積,適中的行程,再配合物距尺,50 APO-Lanthar簡直就是個快拍利器。?

無論是酒吧散場后的貓咪:?

才過早高峰的樓梯:?

或是居酒屋內(nèi)的開業(yè)準備:?

只要熟悉了彼此的步調(diào)與習性,它就能配合你的呼吸與手指達到想要的效果:

焦內(nèi)高明銳度,焦外保持較低反差的設計,有助于讓主體更為凸顯,但氛圍,立體感或之類的“主觀”描述,我不便多說,還是看圖吧:?





毫無疑問,它是一枚高素質鏡頭。?
毫無疑問,它是一枚小巧的鏡頭。?
也毫無疑問,它注定是一枚小眾鏡頭。?

沒有宣傳,沒有大V站臺,但懂它的人自然知道它的意義:當APO-Lanthar的光第一次照進日常生活,它就是福倫達50mm f2 APO-Lanthar。?
懂它的人會帶上它一起記錄生活,它的有趣會讓你不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