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asy]python0108_谷騰堡活字_哥特字體_羅馬帝國_希臘文化_文藝復興
谷騰堡活字
回憶上次內(nèi)容
上次回顧了字型編碼的進化過程
十四位數(shù)碼管
顯示字母
七位數(shù)碼管
顯示數(shù)字
7-seg
14-seg
米字管是數(shù)碼管的進化版本
效果比較生硬
字符字型編碼
后來
又是如何顯示的呢???
曾經(jīng)的字形
德國地區(qū)有自己獨特的扁頭筆
寫出來的字有自己的風格
日耳曼地區(qū)黑體字(Black Letter)
黑體字
谷騰堡 最初 為教皇
印刷 贖罪卷
印刷中 開始使用活字技術
由于需要排版
字符等寬的原則 是最起碼的
襯線
相對于識別度
襯線稍多
谷騰堡字模
更重視 藝術風格
經(jīng)典
這部書的排版非常經(jīng)典
首字下沉
頁邊距
分欄
段間距
行間距
字符間距
小寫字符
大寫字母不太常用
放在高處遠端
uppser case
小寫字母常用
放在低處近端
lowercase
這樣小寫字母就成為
標準字模
新教傳播
谷騰堡
沒有選擇 北海常見的 盧恩字符
使用 拉丁文 活字 印刷圣經(jīng)
馬丁路德
威丁堡大學的 教堂大門上
德國 奧古斯丁修會的 修士
將九十五條論綱 貼在
抵制 贖罪卷
將圣經(jīng) 翻譯成 日耳曼語(German)
阿爾卑斯以北
人手 一本
人人都可以 自己解讀圣經(jīng)
每個人 都有了 自己角度的解釋
每個人 也就成了 自己的主人
也在人心中 種下了 人人平等的 種子
從此
開始 坐不住了
新教 開始傳播
羅馬教廷 和 貴族
文藝復興
阿爾卑斯以南的 羅馬教廷 布局
拉丁文化 想要重上 信仰高峰
必須復興 羅馬的 文化和藝術
在 佛羅倫薩的 美第奇家族 贊助下
拉丁文化 再次偉大
書籍、新知 都愿意 使用 羅馬式命名
拉丁文寫的 才算 文學
羅馬正字
活字印刷機 傳到 羅馬
風格 為 哥特(Goth)
畢竟 日耳曼部落 曾 洗劫羅馬
貴族和教會 很害怕
嘲諷 谷騰堡字型
佛羅倫薩 出現(xiàn)了
Roman 羅馬正字
Italy 意大利斜體字
非主流
日耳曼語族一路拉丁化
從詞匯
到拼寫
再到字型
哥特(Goth) 哥特黑體
成為 非主流字體
代表一種叛逆的態(tài)度
非主流的文化
以及新生代的生活方式
你能否設計出哥特風格的簽名檔呢?
嘗試字體
實際效果
ascii
不過這個和谷騰堡有點不一樣啊
平織菱足體
平織菱足體
Textura Quadrata
字體像布的材質(zhì)(texture)一樣
可以織起來
端點的位置是菱形
字體穿傳達出一種態(tài)度
態(tài)度 對現(xiàn)實有非常大的影響
影響
這種影響 非常深遠
從字體風格
標題的BlackLetter
大小寫設置
到排版方式
分欄
字間距、行間距、段間距、頁邊距
首字下沉
字體風格演化
字體風格
也像頭盔、盾牌風格一樣
不斷演化的
仿佛也有一棵家族樹
平織菱足體
卡洛琳書寫體(查理大帝定下的小篆)
安色爾體(初代手寫體)
原始哥特
更早之前
安色爾體 源于希臘手寫字體
被翻譯為圓體字
uncial
uncia
后來轉(zhuǎn)化成inch
大概2.54厘米
源自1古羅馬英寸
更早 就追溯到
希臘時代
谷騰堡圣經(jīng)體
更明確的搜索方法是直接搜索Gutenberg font
具體效果
這感覺有點奇妙
這是英文字符的來處
英語
英語(English) 來自于 盎格魯(Anglo)
意思是 從日德蘭半島(Jutland) 那個角(Angle) 來的
表達基礎情感的詞匯 日耳曼語 本來就有
換成英文字母 就換了單詞
用拉丁字符 注上音
Und doch habe ich allein ?(我到河北省來)
演化成了
And though have I alone
盡管我獨自一人
意思沒變
除了基礎情感之外的
來自羅馬文明
一些高級的概念
羅馬文明 的 根源
在于希臘文化
總結(jié)
這次回顧了 字符字型 的 進化過程
從 谷騰堡 活字
到 羅馬正字 和 意大利斜體
羅馬帝國戰(zhàn)斗力的征服 和 基督教文化傳播
種葡萄 喝葡萄酒 的 拉丁文化
畢竟意大利面和披薩餅 也是很好吃的
被 種小麥 喝啤酒的 日耳曼人 學習了
使得 拉丁字符 在日耳曼語地區(qū)廣泛傳播
兩次工業(yè)革命之后
帶來什么變化呢???
會給字體的字型
我們下次再說!*
藍橋->https://www.lanqiao.cn/courses/3584
github->https://github.com/overmind1980/oeasy-python-tutorial
gitee->https://gitee.com/overmind1980/oeasy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