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人格——謳歌TL 3.5 / UA8體驗報告
作者 —— 咖加用戶:內燃茶館
曾幾何時,我們都在仰視這些上一個世代的優(yōu)秀轎車產品。那時的大陸汽車市場,既有點豐富多彩,又不像今天這般花樣繁多,這句話有些矛盾,但我就是這么認為的。
說起來我們懷念那些車的原因,我覺得有一點很關鍵——那時的車,還都有著自己的性格。沒有向什么政策妥協,也沒有向其他與自己本不相干的技能點去妥協。
站在2021年的頭上,回首這些老舊燃油車們,既能感嘆汽車工業(yè)的進步之快,又在懷念曾經那個純粹的年代。

3.5升V6自然進氣引擎,AT波箱,同時也沒有為了照顧后排空間特意做長,這些舊世代高級轎車的關鍵詞,都出現在了這臺2010年的謳歌TL身上。這車在國內其實挺冷門的,今天就來聊聊它。
2010 Acura TL 3.5 (UA8)
上一個世代的阿庫拉,由于出色的工業(yè)設計和慘淡的大陸銷量,在筆者這個本田粉的心中,一直以來都是很神圣且遙遠的存在。前不久,因為偶然的機會體驗到了UA8這代TL,過后的感覺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

這車底盤代號UA8,搭載了一顆代號J35Z6的3.5升SOHC VTEC引擎,馬力285Ps(6200rpm) / 扭矩344N·m(5000rpm)。波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平行軸5AT。由于當年新車指導價高達六十萬,遠高于競品,同期09款的英菲尼迪G37指導價是48萬,而IS300的低配只有39.9萬,所以這讓TL的銷量可謂是慘淡至極,如今在網上找關于這車的內容也并不容易。
這車究竟比對手貴在哪兒了,筆者開完之后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但是TL身上確實有著與眾不同的東西在。作為同時期日系豪華品牌B級三賤客之一,看起來最有北美氣質的TL在車身尺寸方面也是最大的,車長超過五米,相比當時的德國對手寶馬3系E90直接長了半米,三圍甚至超過了同時期同品牌內級別更高的RL,這真是個奇怪的設定。
靜態(tài)體驗

UA8的外觀設計可謂是用美國風格闡釋日本豪華的典范之一,線條鏗鏘有力,一看就讓人有種駕駛的欲望,放在十一年后的今天也毫不過時。前后盾型的呼應設計在我看來可比現在謳歌那個不知所謂的設計語言高級多了,實車視覺效果非常飽滿且霸氣。車主還改了了炫速版的原廠19寸鍍鉻輪轂,氣質更上一層樓,真好看。

然而坐進車內,就沒有外觀那么驚艷了,一股熟悉的本田味道撲面而來。乍一看,TL的內飾跟高級和豪華兩個字似乎沒什么關系,整體的視覺風格和造型甚至跟同時期東本賣的思鉑睿CU2挺像(下面有對比圖)。但是細品會發(fā)現,TL的做工和用料絕對對得起豪華品牌這四個字。

雖然沒有用軟性材質把內飾用料堆滿,但無論是中控臺的用料做工還是座椅的皮質及填充物,UA8都能給人一種細膩且扎實的感覺。筆者對汽車工業(yè)的內飾用料沒有太深的研究,UA8的內飾材質跟筆者之前那臺七代雅閣看起來也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但是看起來摸起來就是有種圖片中感受不到的高級感。再有一點,就是這車沒有另外兩個日本競品品牌的同期車型年紀大了之后泛油或者開裂的情況,頗有種歷久彌新的感覺。

和同時期的本田一樣,人機工學很到位,前排座椅非常寬大舒適,包裹性也恰到好處,當然運動車那種把你死死夾住的感覺是不存在的。方向盤調節(jié)范圍巨大,很容易找到舒服的體位,但是六十萬的車方向盤手動調節(jié)實屬不應該。
配置方面,主駕駛有兩組記憶, 前排有加熱,有撥片,大屏導航、襯托之下副駕駛給了八向電調而不是四向竟然讓人有點驚喜......除此之外好像就沒什么值得說道的了,著實有點對不起售價。

十一年前的大屏就不用苛求什么UI設計和用戶體驗了,放在今天就是擺設的水平。筆者專門感受了一下這車帶DTS音效的ELS音響,使用AUX線播放,很遺憾,體驗跟當時的雅閣沒什么區(qū)別,我一度以為是音源或者什么地方出現了故障,但是守著車主也沒好意思問......

后排乘坐體驗考慮級別算不錯了,座椅的形狀、靠背角度、坐墊長度以及腿部空間都沒有問題,但是頭部空間就有些差勁了,筆者180cm身高頂頭。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UA8的靜態(tài)方面也沒有什么亮點。外觀設計和內飾質感到位,但是乘坐體驗以及配置方面沒有跟同期二十多萬的本田拉開明顯差距,這點也是身邊不少朋友長期以來對謳歌的詬病之一。
動態(tài)體驗
雖然靜態(tài)方面除了外觀設計和內飾質感之外并沒有什么驚喜,但不要忘了這可是輛3.5升單凸VTEC本田,得開起來才能見分曉。

然而UA8的駕駛感受在筆者看來是十分割裂的。

當轉速表指針豎起來,VTEC開閥之后,TL簡直就像隔壁班你喜歡的那個清純女生突然穿上了***一樣撩人,動力響應非常直接,聲音甚是悅耳。雖然285匹的賬面數據遠低于G37的351匹,但是實際加速的體感真的不相上下,顯然是輛六秒水平的快車,特別爽!
平行軸5AT在激烈駕駛時表現還算可堪其用,可能工程師已經把這個波箱的優(yōu)化做到了極致,邏輯沒有問題,平順性是我開過這么多5AT本田里最好的。然而出于平行軸的物理限制,換擋及響應速度在今天看來有些慢了。和搭載7AT的G37進行對比的話,7AT有點傻,這個5AT就有點慢,半斤八兩。在這里要提一點,這兩個波箱的問題僅限于你把它當運動車去看才能顯露出來,日常代步都是沒有問題的。

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底盤姿勢水平很高。之前跟一個朋友聊思鉑睿CU2,他感覺思鉑睿是底盤比車快的那種車。而從架構上來說,UA8則是CU2的進化版,但是這回動力是徹底跟得上底盤了。單論開快車時的那種動態(tài)反饋,TL的底盤令人驚喜,比G37要好。

路感很清晰,底盤跟隨性讓你完全意識不到這是一臺車長過五米的前驅車,非常靈巧,過彎或者變線時你幾乎不會感受到車屁股的累贅感,側向支撐也十分到位。轉向的圈數比普通買菜本田少很多,同時是那種手感相對重的電子助力,從而營造了一種很戰(zhàn)斗的氛圍,揉起來很細膩,指向性也很出色,我很喜歡,完全是一臺運動房車的風范。這里要多提一句,據車主描述,TL高速巡航非常舒服,底盤穩(wěn)健且轉向聽話。

但我為什么說TL開起來很割裂呢?
因為這車的種種優(yōu)點只有你開快之后才能領會到。優(yōu)秀的底盤動態(tài)表現和J35Z6迷人的高轉表現在你佛系代步的時候啥也不是。
這車日常佛系代步真的太像個雅閣了,隔音很熟悉,濾震很熟悉,包括5AT緩慢給油時一跳二的頓挫,讓筆者感到非常親切。而這顆3.5升引擎在你日常代步不去Push它的時候,在質感方面感覺似乎沒有與K24四缸機器拉開特別大的差距,沒有老式六缸豐田那種你輕輕給一腳油就能體會到的絲般順滑。
如果我只選一臺車的話,我會選什么車

那必然得是平時開著夠舒服,想快又夠快的車,簡稱佛系快車。
筆者之前體驗過的英菲尼迪G37和今天的謳歌TL,就符合這個描述。VQ37加持下的G37絕對算快車了,平時開著也舒舒服服的,連后排都給你伺候了靠背角度可調。如果拿G37跟TL 3.5做個對比,其實G37的所謂運動性要比TL差,尤其是底盤方面,但是G37日常開起來也要比TL來的舒服,濾震和隔音對得起豪華品牌四個字,運轉質感也更加平順。
所以TL屬于你買我推薦,我買我不買的那種車,畢竟雅閣我已經開得夠多了。雖然開快車的表現非常出色,但是佛系代步相比對手來說有點不夠舒服,簡直就是雙面人格。

但是眼下這款TL在二手市場已經跌破十萬了,比另外兩個日本對手都便宜,甚至跟2011年的銳志差不多錢......這么一襯托,買來聆聽一下3升級別單凸VTEC的聲音,倒也是個令人愉悅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