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學駕駛10:燈光的使用
我問,你平時燈光放什么檔上?
他說,我一般放A上,全自動,這樣進地下停車場或隧道時不用一會兒開一會兒關。
很多人進隧道沒有開燈的習慣,就跟個幽靈似的,他們總覺得自己能看到別人就行,卻不管別人能不能看到他,我們越醒目相對而言越安全。
我問,對燈光的使用,你有什么經(jīng)驗分享?
他說,跟車的時候,不要開遠光,否則前車受不了。
還有一點,霧天的時候,近光比遠光更好使。
有天早上六點多,我去地下停車場開車上班,兩個鄰居在停車場內(nèi)部路的十字路口垂直相撞了,速度快是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倆人都沒有開燈,雙方都是幽靈模式。
我問,霧燈用的頻繁嗎?
他說,我很少用,我的原則是只要可視度降低,立刻開啟雙閃,無論雨天還是霧天都是這么操作。
雙閃我使用是比較頻繁的,靠邊停車我一般也會開雙閃,緊急剎車也會,只要我認為需要讓后車提升一個重視級別,我就會開啟雙閃。
我問,平時停車有什么講究?
他說,我把停車理解為大小便,沒有絕對特殊的情況,我不會隨意靠邊停車,停車屬于高危行為。
前幾天我剛看了一期法制節(jié)目,一個健身教練下班后騎電動車回家,結果死了,調(diào)查了很久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他在下班路上撞到了一輛停在路邊的車上,腦出血了,他自己覺得沒事,騎回家,死了,停車司機被起訴了。
我說,最高危的應該是開車門。
他說,平時我坐出租車,準備下車時我都會自己通過后視鏡或讓司機幫我確認一下,后面有沒有人或車。
關于開車門的正確姿勢,國外有“荷式開門法”,國內(nèi)有“兩段式開門法”。
“荷式開門”就是駕乘人員下車時用距離車門較遠的那只手開車門,也就是坐在左邊座位的用右手開,坐右邊座位的用左手開,這樣上半身會自然轉動,眼睛更容易觀察到車外的情況。
“兩段式開門”是駕乘人員開車門時,先打開一個小縫,觀察汽車周邊環(huán)境,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再推開車門,略微打開的車門,起到了主動示警的功能,從而有效避免碰撞。
我有個初中同學,騎摩托車被路邊停放的轎車開門給撞死了。
我問,你一般是倒車入庫還是一頭扎進去?
他說,基本都是倒車入庫,我覺得這是一個基本修養(yǎng)。
另外我會觀察兩邊車頭順序,會刻意給對方駕駛座一側留的位置大一點,否則他開車門就會碰到我的車。
不過在城市里停車,被別人車門碰到也是常態(tài),若是真在意,可以貼車衣規(guī)避。
我問,出庫時呢?
他說,我一般都會到車頭位置看一眼,確保沒有小孩小動物。
這類視頻我也看過不少,小孩子在車下玩耍被壓到車輪下了,每次看到我都特別難受,再小的概率咱也要規(guī)避,不知道就罷了,知道就要像開飛機一樣,把每項指標都檢查一遍,不過現(xiàn)在車子多有360度雷達,有異常會提醒。
我問,市區(qū)駕駛,你認為自己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他說,一腳油門一腳剎車,不是真剎,而是腳除了在加油就在準備剎車,我給其起的專業(yè)術語叫:備剎車。
但凡是有遮擋的地方,我們都要假設有車有人有狗,我們該怎么通過呢?降低速度,腳處于備剎車狀態(tài),隨時能一腳剎死。
例如馬路兩邊停滿了車,那么在通過一些路口時,我們的視線會被路邊汽車遮擋,此時必須以備剎車的狀態(tài)通過。
例如紅綠燈時,雖然咱在第一車位,倘若左右有大車遮擋視線,那么我們要假設有人在闖紅燈,所以我們不能快速沖出,而是要慢于大車前進,此時大車對于我們而言就是盾牌角色。
我們要時刻給自己設立假想敵,有視線遮擋就有潛在危險就要進入備剎車狀態(tài)。
但是,這個開法有個問題,例如現(xiàn)在很多電車是單踏板模式,一松踏板就是剎車,我沒開過電車,暫時沒想到對應策略。
我問,那你坐別人的車,有沒有腳頻繁想剎車的感覺?
他說,太有了。
我開車是變速的,遇到遮擋會降速。很多人開車是追求的勻速,還有一派大神追求少剎車,認為我們的駕駛理論剎車過于頻繁。
我們剎車的目的是時刻使我們處于安全閾值內(nèi),追求少剎車的派系最大的特點是跟車特別緊,因為前車剎車他不剎,那么自然會犧牲安全距離。
我問,你們那邊晚上大車開遠光的多不多?
他說,很普遍。
若是遇到有良心的,你主動切換了,他們也主動切換,有些則不換,不換咋辦?咱就開的慢一點,然后隔幾百米切換一下燈光,看看光線陰影下有沒有行人。
我認為夜間開車切換光線是一門大學問,通過這種方式很容易發(fā)現(xiàn)行人或停在路邊的車輛,包括過一些沒有路燈的十字路口,我都會多次切換燈光,提示有車來了。
我辦公室所在的地下車庫的出口就是路口,整體設計是上坡,上坡時看不到路面情況,所以每次出來我都是提前閃燈,提示有車出來了,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按喇叭,但是附近居民樓太多,按喇叭不文明。
我問,你覺得事故的發(fā)生率與什么呈正比?
他說,與和其它車輛產(chǎn)生交集的頻率呈正比。
例如你超過所有的車,等于你與每輛車都有了交集,你被所有車輛都超過,亦是如此。
所以開車一定要隨大流,不要過快也不要過慢。經(jīng)常有女士在快車道上蝸行,看似更安全,其實更危險,所有車輛都對你有個擦肩而過。
我問,你覺得老司機會有覺得自己駕駛技術菜的時候嗎?
他說,有,切換場景的時候,明天和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