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禽黃病毒抑制宿主IFNB釋放的多種機制
病毒與宿主IFN系統(tǒng)的互作決定了感染發(fā)生及疾病進程,因而病毒進化出多種策略來逃避或控制宿主抗病毒免疫反應。STING分子作為一個支架蛋白能夠特異性的促進IRF3和TBK1的磷酸化,在FN釋放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禽黃病毒(Tembusu?Virus,TMUV)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的蚊媒病毒,該屬許多成員是重要傳染病病毒,如登革熱病毒、日本腦炎病毒和寨卡病毒等。TMUV幾乎能夠感染所有禽類。養(yǎng)鴨場工人血清中TMUV抗體和核酸的雙陽性提示這該病原可能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
TMUV為有囊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全長約10990nt,編碼的一個多聚蛋白在病毒蛋白酶和細胞蛋白酶加工下形成3種結構蛋白和7種非結構蛋白(NS1、NS2A.NS2B、NS3、NS4、2KNS4B、NS5)。

四川農業(yè)大學及四川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研究團隊最初發(fā)現(xiàn)禽FNB無法有效抑制TMUV的體外增殖,通過對TMUV全部蛋白逐一篩選,發(fā)現(xiàn)NS2A、NS2B3和NS4B可顯著抑制對IFNB和ISRE啟動子活性,經深入研究并發(fā)現(xiàn)3個蛋白采用同時靶向STING而抑制IFNB產生。
?

發(fā)現(xiàn)一:TMUVNS2A與NS4B可分別與TBK1競結合STING而抑制下游IFNB產生。
(1)NS2A與TBK1競爭性結合STING會削弱TBK1磷酸化水平,并減弱STING-STING低聚化,最終抑制IFNB產生;STING中W164.Y167和S361位點和NS2AL129,N130,L139,R140和F143位點是N2A和STING相關鍵。病毒NS2A的L129AN130A,L139A,R140A和F143A突變可解除免疫抑制并顯著削弱病毒增殖和毒力。
(2)NS4B與TBK1競爭性結合STING會削弱TBK1磷酸化水平,進而抑制FNB產生N4BE2、M3、G4、W5、K10和D34是兩者互作和抑制IFN的關鍵位點,且對病毒復制和毒力至關重要。

發(fā)現(xiàn)二:TMUVNS2B3經特異性切割STING而抑制IFNB產生。NS2B3能結合并在R84和G85殘基之間切割STING:NS2B與STING結合是STING被切割的前提條件STING裂解位點突變之后,NS2B3不再抑制STING個導的IFNB產生。
綜上所述,此研究發(fā)現(xiàn)并揭示了TMUV多個蛋白對抗病毒先天性免疫通路中相同STING分子的重復靶向現(xiàn)象和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