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長,從走出舒適區(qū)開始
所謂成長,從走出舒適區(qū)開始 央視新聞 2023-09-13 21:33 發(fā)表于北京 ? ? 舒適區(qū)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人感到舒適,對周邊有控制,有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 但長期處于這個圈層,只能加固已有知識和技能,無法獲得長遠的成長。你有嘗試走出舒適區(qū)嗎?你為此做過哪些努力? ? 走出舒適區(qū)的6個方法 01 找到一個改變的理由 ? 離開舒適區(qū)并不容易,我們要付出不低的成本,去迎接探索未知帶來的風暴。這就需要我們在開啟行動之前,進行一番成本/效益分析,找到一個堅定的理由,以及一個足夠支撐我們面對任何挑戰(zhàn)的強烈動機。 你是想要尋求更多職業(yè)可能,還是渴望未來的新鮮刺激?是厭倦了當下的狀態(tài),還是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對內(nèi)心需求了解得越透徹,越容易做出不后悔的選擇。 ? 02 改變固化的思維習慣 ? 定向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傾向按照自己熟悉的價值觀和方法,去處理遇到的任何情況。然而,現(xiàn)實生活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如果認知不隨之革新,你就無法觸及到認知以外的世界。 走出思維的舒適區(qū),意味著接受新的思維角度和視野,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他人交流、跨界學習等方式,來保持自我思維處于開放狀態(tài)。 ? ? 03 打破行為習慣的惰性 ? “舉個例子,你打算好好讀一本書,看了不到5分鐘后,覺得看不下去,拿起手機開始刷視頻,結果一刷過去了1個小時。 這個時候,倘若看書不是一個強制性要求,很多人大概率會選擇明天再看,結果第二天你還是重復了同樣的行為序列,那么這種行為就會得到一次鞏固,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看書這件事逐漸消失在你生活里了,因為當下有太多舒適,不用費腦?!保ㄒ孕睦韺W家崔慶龍) 惰性是心氣的慢性殺手。由惰性帶來的“舒適”往往短暫,更多時候,它會引發(fā)無盡的空虛和愧疚。走出舒適,就是要和惰性反復較量,挑戰(zhàn)一些為自己增值的“上難度”的事,比如深度閱讀、體能訓練、參與長線項目等。 ? 04 從一件想做的事入手 ? 選擇從一直想做的事入手,會讓“走出舒適”這件事變得容易很多。無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還是主動結識新朋友,這些嘗試都會帶來新奇感和成就感。研究表明,新奇事物往往會增加大腦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是大腦“獎勵中心”的一部分。 開發(fā)自我是無窮無盡的,當你成功解鎖一項技能,你就為自己添備了一份信心。信心積攢越多,你越能在整個生命領域里擴大可能性。 ? ? 05 多接觸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 ? 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會對人的想法和決策產(chǎn)生一定影響。當你身邊的人,都處于安逸和不作為的狀態(tài),你也會視其理所當然并習以為常,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需要警覺的事情,因為它始終在剝奪你的活力水平。 多去接觸敢想敢做的人,多融入大膽創(chuàng)新的氛圍,從他們身上找到激發(fā)自我前進的能量。 ? 06 找到平衡的支點 ? 做事情“如果你太舒服了,你的工作效率就會很低。如果你太不舒服,你的工作效率也會降低。找到你的最佳位置,確定你的最佳承受能力,在熟悉和不熟悉間取得平衡?!? 走出舒適區(qū),不是棄絕愉悅的體驗。因為過度追求有壓力的生活,也容易導致行動的不可持續(xù)性。這就要求我們鎖定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不要從能力水平1的事情瞬間跳躍到10,而是循序漸進增強抗壓能力,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 文|央視新聞《夜讀》整編 圖|視覺中國 ? 走出舒適區(qū)總是令人忐忑。 擅長它的唯一方法, 就是經(jīng)常這樣做。 這就像訓練肌肉一樣。 你使用它的次數(shù)越多,就會變得越強大。 祝每一個人都能勇于挑戰(zhàn)自我, 收獲改變帶來的成長驚喜。 ??投稿郵箱:yedu_cctv@126.com 謝 謝 你 愛 我 ! 一個人,遲早會跟史鐵生與“地壇”相遇 聽說這是大學四年最好的安排 這是一篇“看完心都要化了”的推送 “最后悔的一件事:當初沒有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 監(jiān)制丨李浙??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李津嬋 ?央視新聞 挑戰(zhàn)自我,才是生活的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