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左衽現(xiàn)象泛濫,漢服文化復興或因復古主義夭折?

2021-09-17 16:29 作者:漢服世代  | 我要投稿

一、第一種情況:

目前的漢服“左衽”現(xiàn)象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構(gòu)圖,有時是穿法比較隨意,有時是自拍鏡像問題……自拍的鏡像問題,左右翻轉(zhuǎn)了;一種是剪裁制作成左衽,本身設計的目的就是左衽。


因為人們對漢服文化并沒有很明確的認知和深入了解,也沒有形成普遍的認同,所以在使用和應用過程中,往往比較隨意,穿法也沒有刻意去區(qū)分。


比如這樣的現(xiàn)象,也許是隨便交疊一下:



比如下圖這樣的情景,也許是拍攝的時候沒有翻轉(zhuǎn),或者構(gòu)圖需要:



再比如類似這樣的就是自拍鏡像了:




網(wǎng)友嘉林曾經(jīng)寫過一篇推文,《被人懟了?自拍照右衽變成“左衽”怎么辦?》教大家在手機自拍上關閉自動鏡像功能,可以參考一下。


如果沒有關閉該功能,我們也鼓勵大家注意這項細節(jié),修圖時盡量翻轉(zhuǎn)過來。


對于無心之失,我們不贊成上綱上線去批判,畢竟這只是鏡像問題,并不是故意要去穿成左衽。


二、第二種情況:直接制作左衽“漢服”



這是什么呀?是墓葬品?又或是當代學術(shù)考古中的實驗品?可是商品標簽卻打著“漢服”的TAG。




而且,為何被稱作漢服?商家也有解釋——是復原了歷史文物做的衣服而已,是有出土文物支持的,是“不存疑”的漢服。



于是,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是為了遵循“出土即不存疑”的理論,用文物成為商品上新的擋箭牌。問題是,這里面哪點體現(xiàn)了文化復興?不過是COS某個具體的墓主人啊。


如果說因為鏡像或者隨意性穿著導致的左衽現(xiàn)象,還可以稍微理解的,那么商家在設計制作的環(huán)節(jié),就故意做成左衽,就很難讓人理解了。


所以我們今天專門來說說為什么最近左衽這么泛濫。


三、緣何漢服不可左衽


為何漢服不可以左衽?這是因為漢服,尤其是現(xiàn)代漢服這一概念自建構(gòu)之初,就明確了是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社會產(chǎn)物,是基于古代漢民族服飾體系的再建構(gòu)。那么為何要推崇右衽、排斥左衽?因為自周代以來,漢服體系、華夏衣冠語境下的“左衽”代表了負面文化涵義。

《漢書》曰“被發(fā)左衽,人而獸心” 1

《晉書》曰“被發(fā)左衽,無冠冕之義” 2

宋陸游《秋雨嘆》記:“遺民久憤污左衽,孱虜何足煩長纓” 3

明王夫之《宋論》記 “當石晉割地之初,朔北之士民,必有恥左衽以悲思者” 4

又如唐代明確說:“晉以采擇之失,舉天下為左衽,宜陛下以為殷鑒?!?5


數(shù)千年以來,中國歷史典籍乃至東亞漢字圈斑斑記載,華夏精神推崇右衽、排斥左衽,在漢服文化語境中,左衽就是負面的文化涵義,無可置疑。

歷史上華夏文明用“左衽”來指稱文明淪喪,非同小可,如《宋史》記載:“金人諱其言,命邈被發(fā)左衽,邈憤,詆毀甚力,金人撾其口,猶吮血噀之。翼日,自去發(fā)為浮屠,金人大怒,遂遇害?!?6

這是用衣冠左衽對生者進行侮辱,視如今人在大眾之下被扒下衣裙。


那么歷史上,社會各界如何看待左衽呢?

道教認為:“此蓋左衽之所為,非諸夏之快事也?!?7

佛教認為:“忘北轅之仇,甘左衽之辱?!?8

朝鮮番邦認為:“三韓免左衽,九疇復箕范。” 9

就連中國近代革命史,也認為右衽才是中華正統(tǒng)。2010年,劉繼興在《民國大腕》記述:于右任自小受師長啟迪,民族思想日益增長,立志反清救國,因而自稱“右衽”,“衽”即衣襟,“任”由“衽”的諧音而來,中原地區(qū)的人往往以“左衽”為受異族統(tǒng)治的代詞,而于右任為自己起的字“右衽”就是和“左衽”反其道而行之。10


四、文物有得,為何今人不可以有?


因為漢服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而歷史之中,在漢服文化語境中,左衽除了是斂服(俗稱壽衣)上專用外,還一直是負面文化的象征。如果打著“漢服”TAG設計制作的銷售左衽,是想表達什么意思呢?是想宣傳什么文化呢?


圖片引自嘉林《左衽吟:華夏衣冠民族精神之管窺》


或許這件衣服的左衽有著特殊背景?

是的,我們再看看這件文物的歷史社會背景是什么。從嘉林的《漢服簡考》可知,當時的社會主流思想是推崇右衽、排斥左衽:


《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十八年(1385 年)朱元璋頒布《大誥》時就指出蒙元統(tǒng)治對華夏禮儀的破壞之甚:元氏以戎狄入主中國,……辮發(fā)左衽,將率而為夷,至元天歷之時,雖 稱富庶而先王之制蕩然矣!……上嘗嘆曰:華風淪沒,彝道傾頹,自即位以來,制禮樂、定法制、改衣冠、別章服、正綱常、明上下,盡復先王之舊, 使民曉然知有禮義。但改衣冠并非一帆風順,此后至少 60 多年間,仍有孔子像左衽現(xiàn)象而不能禁絕。

永樂八年(1410 年),山東給事中王鐸:“濟南府長山縣等文廟圣賢塑像衣服左衽,此蓋前代夷狄之俗,因循未革,宜令天下學官,凡文廟圣賢衣服 冠繪塑不合古制者悉改正從之?!?/p>

宣德七年(1432 年),河南彰德府林縣訓 導杜本上奏說:“本學先師及四配十哲神像,服制俱左衽,宜改正?!被实壅f:“此必前元所制,宜悉正之?!?/p>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 年)明朝政府下令:“各府州縣儒學,孔子像在故元時塑有左衽服者,悉改右衽?!庇纱丝磥恚艿酵醴s束更少的民間在更長的時間內(nèi)仍然穿著左衽,更正過來需要更長時間也就不奇怪了。但明朝士人、官員仍是一以貫之地排斥左衽。

正德十四年(1519 年),監(jiān)察御史虞守隨在批評武宗皇帝時說:“蓋中國之所以為中國者,以有禮義之風、衣冠文物之美也。況我祖宗革胡元腥膻、左衽之陋,冠服、禮儀具有定式……”

天啟五年(1625 年),戶科給事中周洪謨憤 恨指出:“(熊廷弼)致祖宗疆土陷于腥膻,皇上黔黎變?yōu)樽篑?,凡為臣子誰不切齒?腐心日夜圖度冀雪恥,除兇以報?!?/p>

天啟六年(1626 年),明熹宗 朱由校也感慨說:“沃野盡歿腥膻,衣冠化為左衽,……全遼盡陷,每一言念切齒痛心?!倍急砻髯篑艔膩肀灰曌鳟愖迦肭?、國土淪喪的標志。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明代的去胡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幾代帝王努力的成果,從太祖到永樂到正德等,王朝都在為恢復華夏孜孜不倦地努力著。也就是說,當時民間還有左衽的穿法,是歷史遺留痕跡,明代的社會主流觀念、官方思想,都是將左衽撥亂反正為右衽的。從理論上看,任何歷史研究都是將二重證據(jù)法,乃至多重證據(jù)法,都是將文物文獻進行互相對照,綜合比較而得結(jié)論,從來沒有任何一位歷史研究者會宣稱僅憑某個文物的現(xiàn)象,就直接得出歷史結(jié)論——漢服尚左衽?荒謬。


總而言之,這位商家既然不怕晦氣,非要去制作違背中國主流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墓葬仿品;買家們既然不怕瘆得慌,非要COS明代嘉靖年間無錫地區(qū)的一名普通的中老年婦女,那么打上仿“墓葬品”、仿“陪葬品”、“墓葬殮衣仿品”、仿“明代孺人”就足夠了。


既然打著“漢服”TAG,宣傳漢服文化,結(jié)果傳遞給消費者的居然是這些負面的文化含義,讓消費者去穿著這樣負面文化含義的衣服,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罵“數(shù)典忘祖”,平心而論,不是不安好心,就是不學無術(shù)。


五、傳承傳統(tǒng)文化絕不是復古主義的回光返照


古代存在的就是傳統(tǒng)嗎?古代存在的就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嗎?當然不是的。相信但凡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不會把歷史上所有存在過的痕跡不分青紅皂白就拿來繼承。比如男尊女卑、三跪九叩、辮子小腳等等。


對于當代的漢服文化實踐而言,直接將衣服設計、制作成左衽就很過分了——跨越數(shù)千年、大量的歷史文獻不看,明代撥亂反正廢左衽的時代背景不管,漢服文化的價值觀不理睬,就是逮著一件特例就開始打“漢服”TAG賣衣服,還做出“我是考據(jù)文物”的姿態(tài)。那么下一步是不是還要再復原一下墓主人的小腳呢?既然這么尊重歷史真實,這么考究歷史細節(jié),只COS墓主人的衣服,不COS墓主人的小腳是不是有點不地道?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你們這么討厭左衽,那就去絲博把這件文物燒了呀!為什么要在這里說教。我們必須明確的是,科學研究和優(yōu)秀文化的宣傳推廣不是一回事。從來沒有一個博物館宣傳過“漢服有左衽,大家快來買呀!”我們不否認歷史真實,事實就是事實,但什么是歷史價值觀呢?這里需要有判斷力,到底什么是值得傳承的歷史價值。


衣服可以任意穿脫,唯有附著在衣服上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以任意改變。


如果有人認為“左衽現(xiàn)象在漢族民間存在過,所以就是自然的、民族的、傳統(tǒng)的習俗”,那么是否可以說“自古以來一直都有殺人放火,也是自然的、民族的、傳統(tǒng)的習俗”?殺人放火也是歷史真實啊,也是一直都存在,那么敢問是否我們今天是不是也要去繼承呢?但凡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知道,對待中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取其糟粕,去其精華”。


今天,我們不是小題大做,不是一個衣服左右方向而已,核心是今天講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還是個人穿衣愛好?是什么才是我們要傳承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在文化復興中,如何面對祖先反復陳述他們對“左衽”“右衽”的鮮明態(tài)度?這已經(jīng)是文化符號的標志。無數(shù)列祖列宗說要穿成右衽不算“傳統(tǒng)”,商家設計制作成左衽就算“傳統(tǒng)”?換句話說,如果要復興左衽,要COS墓葬品,那是個人行為,自由隨意;但是請勿打上“漢服”TAG,打著宣傳漢服文化的旗號。


總而言之,目前的確大家對左衽的現(xiàn)象關注度不夠,也有很多原因造成左衽現(xiàn)象的泛濫。需要大家共同去注意,盡量在和諧的氛圍下,注意和糾正這個細節(jié)。


但是無論如何,要設計制作漢服的商家,確實不應該故意去做成左衽,尤其是躲在“考據(jù)”的旗號下面,逮著一件具體文物,什么都可以不管,就開始打著“漢服”文化的招牌大肆張揚宣傳推廣。我們文化復興不是為擋人財路,而是要摒棄借文化復興之名行踐踏文化底線之實的行徑,避免文化復興淪為封建余暉的回光返照,更是警惕以個人自由主義,讓漢服成為復古主義借尸還魂的重要符號。


1.《漢書》卷 94 下,中華書局 1999 年,第 2830 頁

2.《晉書》卷 126,中華書局 2000 年,第 2113-2114 頁

3.(宋)陸游:《秋雨嘆》,《陸游集·劍南詩稿》卷 15,中華書局 1976 年,第 433 頁

4.(明)王夫之:《宋論》卷 2,《船山全書》第 11 冊,岳麓書社 1996 年,第 59 頁

5.《新唐書》卷 165,中華書局 2000 年,第 3937 頁

6.《宋史》卷 447,中華書局 2000 年,第 10251 頁

7.楊明照撰:《抱樸子外篇校箋(下)》卷27,中華書局1997年,第29頁

8.(清)釋道忞撰:《布水臺集》,《四庫未收書輯刊》5輯第30冊,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2頁;

9.【朝】鄭琢:《安東府摹刊御筆屛風后跋》,鄭琢:《藥圃集》卷3,《韓國文集叢刊》第39冊,第482頁上;韓國古典綜合數(shù)據(jù)庫,http://117.16.255.143/MM_IMG/mm_a_039/mm_a_039_482H.jpg

10.引用自嘉林的《左衽吟:華夏衣冠民族精神之管窺》。


注釋:

本文所有引用文獻均轉(zhuǎn)引自嘉林的《漢服簡考》和《左衽吟:華夏衣冠民族精神之管窺》


作者:浪淘沙

編輯:君止

美工:江舟淮?

審閱:漢服世代

圖源:網(wǎng)絡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xiàn)代漢服知識


左衽現(xiàn)象泛濫,漢服文化復興或因復古主義夭折?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胶州市| 定远县| 甘肃省| 岳普湖县| 咸阳市| 孝昌县| 舟曲县| 永仁县| 新宾| 岫岩| 宁陕县| 云龙县| 特克斯县| 岢岚县| 仪陇县| 蓬溪县| 西青区| 宣威市| 彩票| 长岛县| 高阳县| 遂昌县| 定西市| 隆子县| 剑阁县| 象山县| 英德市| 延边| 长丰县| 牡丹江市| 郴州市| 大悟县| 竹北市| 虎林市| 湘潭市| 泰兴市| 郸城县| 屏边| 河津市| 曲松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