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葉談孟晚舟事件始末
孟晚舟事件牽動了億萬人的心。有人惋惜她的境遇,有人憤恨對她不公,還有人要潑上臟水。隨著證據的水落石出,我們也更有機會一窺事件全貌。
孟晚舟案作為一個案件,最關鍵的雙方就是受害者和加害者。以孟晚舟為加害者,那么受害者是誰呢?
答案是匯豐銀行。但果真如此么?
2012年12月,匯豐銀行為毒梟黑幫洗錢,涉及160億美元。為避免被美國制裁,匯豐與美國司法部和解,支付19億美元罰款,簽署《暫緩起訴協議》。
2013年8月22日,孟晚舟在香港向匯豐銀行的一名高管做PPT演講,說到華為與Skycom公司存在關系。
匯豐把PPT轉交美國,孟晚舟被起訴欺詐匯豐銀行。欺詐了什么?欺詐了未說明華為和Skycom的關系,以獲得貸款。華為公司與Skycom的關系,匯豐銀行是清楚的,又如何會變成欺詐,未透露呢?這就好像客戶償還了欠款,我拿著這錢說看!他欠我的錢不給。這不是莫名其妙么?
而最近披露的美方《起訴案件記錄》承認,匯豐銀行的“初級”員工清楚華為與Skycom公司之間的關系,但是又說匯豐銀行的高級管理者對此并不清楚。這罪名就很莫名其妙。
我們再看媒體報道
?
加拿大聯邦法院6月12日允許公開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2018年12月1日的一份備忘錄顯示,加方負責逮捕孟晚舟行動的加拿大聯邦警務國家安全部門(FPNS)在逮捕前對逮捕行動進行評估認為,逮捕具有“高度政治性”,并將“引發(fā)全球性的震蕩波”。
這份備忘錄顯示,加拿大聯邦警察和邊境服務局是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告知下,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逮捕孟晚舟的。美方為了避免外界認為美方施加了影響,特意不出面參與逮捕行動。加拿大CSIC也故意掩蓋美國FBI參與的事實。
?
所以孟晚舟案就不是司法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我們之前跟大家聊過法國工業(yè)明珠——阿爾斯通公司。美國就是抓到該公司高管,與該公司談判,最終肢解阿爾斯通,讓美國通用,西門子等公司收購了其核心資產。
而美國制裁華為,核心意圖一:阻止華為在通信領域取得和保持領先地位,維護美國霸權。
核心意圖二:得到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核心資產。
而孟晚舟案目前的焦點,在于程序。
?
加拿大總檢察長“明知”逮捕孟晚舟將嚴重侵犯孟晚舟根據《加拿大權利憲章》所享有的權利,依然根據“預先設計的計劃”,先由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假裝進行例行海關檢查”來不當采集她的電子設備中的信息作為證據,幾個小時后再由聯邦警察將其逮捕。
?
所以我推理的劇情是這樣的。匯豐銀行洗錢被美國制裁,急需翻身。得知美國要對付華為,于是自報奮勇,設局套孟晚舟的話。孟晚舟言語說到Skycom和華為的關系,匯豐便興沖沖的拿去給美國邀功。美國FBI大喜過望,伙同加拿大CSIS,操縱加拿大海關檢查孟晚舟的資料,再作為依據將其逮捕。因為駕輕就熟,沒有推理罪名是否可行就開始實施。也不怕此案拖個三年五載。無罪也要拖到你服軟。
?
我想真相應該不離十。Skycom跟伊朗的貿易也沒有違法,否則美國根本不需要找國家安全的理由,孟晚舟的罪名也早該落實。匯豐銀行的操作真多。幫助毒販洗錢,出賣客戶華為的資料給美國,擔心被中國報復而游說英國政府,讓高管支持香港國安法,大演朝秦暮楚,首鼠兩端,近乎于人盡可夫。
而我們再回顧匯豐銀行的發(fā)家史,200年前太平天國覆滅,蘇格蘭人游說10家洋銀行出資,成立香港上海銀行,股東干的是***換白銀的生意,也就是毒販。股東沙遜先生后來從毒販改行做了軍火商、地產商,還留下了上海地標之一的——和平飯店。而香港上海銀行想在上海開分行,名字太繞,叫香港上海銀行上海分行,到底是上海銀行還是香港銀行?于是起名匯豐銀行。
為什么要到上海辦分行?因為太平天國殘黨有大量的錢不知道放哪,怕被清政府收繳。于是就放到洋大人的銀行求庇護。匯豐因此靠雄厚的財力獲得了港幣發(fā)行權。至今仍然印著港幣。接著獲得清政府許可,在清政府割地賠款的時期搞起了洋債借入的端口。1874年到1887年間,清政府共有11次借外債,其中7次通過匯豐。甲午戰(zhàn)爭前后,清政府借款3.5億兩,匯豐經手的就有1.33億兩。庚子賠款時,匯豐牽頭放貸給清政府,清政府拿關稅收入做抵押,債主可以直接去海關提錢。結果就出現詭譎的一幕,大清海關總稅務司,是英國人赫德;海關的獨家代理銀行,是英國的匯豐銀行。

靠清政府賺的盆滿缽滿的匯豐,再擺清政府一道,為儲戶保密,拒絕協助朝廷查貪官。于是貪官彈冠相慶,一股腦把錢都存進了匯豐銀行。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當年的匯豐靠為中國客戶保密而如日中天。如今因泄露中國客戶資料而名譽掃地。
后記
清朝滅亡之后,袁世凱為了籌錢,出賣中國的鹽稅主權。在匯豐銀行的牽頭下,袁世凱籌到了五國銀行團的2500萬英鎊。簽署地就在匯豐銀行北京分行大樓。
1935年,國民黨政府推行法幣,禁止白銀流通。法幣和英鎊掛鉤,無限制自由兌換。貨幣主權也落入英國人手。
民國時期,匯豐銀行投資大量英國企業(yè)壓榨中國工人。

新中國成立后,匯豐銀行轉戰(zhàn)香港,匯豐香港的大班(主席)扶持了兩代香港首富,一次是幫船王包玉剛拿下九龍倉,從航運業(yè)轉型房地產;一次是幫超人李嘉誠實現吞并老牌洋行和記黃埔。
1993年,匯豐香港回歸前,又把全球總部遷移到了倫敦。
2019年,匯豐銀行通過中國香港賺到120.49億美元的除稅前利潤,占匯豐的90.27%。
2月18日,匯豐宣布2022年前進行大規(guī)模重組,重組的具體計劃包括削減超千億美元風險資產、推出45億美元的新一輪削減支出計劃、最多裁員3.5萬人等。股價腰斬。
路透社報道,匯豐將恢復新冠疫情爆發(fā)后擱置的大規(guī)模裁員計劃,將在中期內裁減大約35000個崗位。將凍結幾乎所有的外部招聘。還要求高管考慮如何在下半年削減成本。
2019年年報顯示,匯豐控股利潤下跌53%。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匯豐控股稅前利潤同比下跌48%。

匯豐發(fā)家史,就是一部中國近現代的屈辱史。
結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要聊起手機,我非華為用戶,更非華為粉絲。而聊到通信領域,我們國產儀表公司真真切切是華為帶起來的。當年國產的儀表不好用,國內資本也不看好儀表領域。正是華為硬要采購國內儀表,帶著這些公司一起進步。國家也開始推薦國產儀表,大概前年,國內各大公司都大力引進國產儀表,比如星河亮點。當然華為也從合作的國產儀表公司獲得便利。這是只顧眼前利益和培養(yǎng)長遠利益的差異。所以雖然我不喜歡華為終端,但對華為通信方面的許多做法都是極為認可和欽佩。在測試信號的時候,也聽實驗室和科研領域的朋友聊起許多華為的舊事。
美國對華為動刀,其根本正是因為華為動了基礎架構。1G時代的王者是摩托羅拉,無線通信的發(fā)源地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美國借此壟斷了1G。
2G時代歐盟取得了領先,GSM全球流行。易于部署,用數字信號編碼取代模擬信號,支持國際漫游,SIM卡可存儲資料,能發(fā)送160字長度的短信。美國直接繞開2G開發(fā)3G,高通推出的碼分多址技術(CDMA),容量是GSM的10倍。美國軍用CDMA,可以確保不被蘇聯竊取。
真的3G到來,歐美中三分天下,美國CDMA依舊強大,中國有TD-SCDMA卻推行困難。而歐洲與日本聯合成立3GPP組織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負責制定全球第三代通信標準。參考CDMA并繞過高通的專利,開發(fā)出類似的W-CDMA。然而到蘋果崛起,3G的贏家依舊是美國CDMA。
之后來到4G時代,WiFi來了。1999年,美國IEEE推出802.11b和 802.11a兩種WiFi標準,分別使用 2.4GHz和5GHz頻段,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2003 年,IEEE引入正交頻分復用技術 (OFDM),推出802.11b的改進版802.11g。再加上MIMO技術,解決了多徑干擾,提升了頻譜效率。最后再加上ac雙頻,就是我們測試中說的802.11 a/b/g/n/ac。
而當時的電信的標準是802.16,稱作WiMax。Intel諾基亞摩托羅拉一起推動。高通又提出UMB標準,但是沒人跟了。3GPP從W-CDMA演變出LTE-Advanced,也就是LTE,最終成為4G時代的代名詞。所以1234G是歐美輪流坐莊。大家再看我的頻段表格,是不是都認識了呢?而到了5G,中國有機會冒頭了。還有什么比被你欺負長大的敵人變得比你強,更讓你害怕呢?

如今華為遭遇美國的多面打壓,前途堪憂。而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中國高科技企業(yè)的命脈。一旦華為敗了,氣勢也就敗了。華為是中國最強的高科技民營企業(yè),還是非上市公司。只有他頂住壓力,大小民營企業(yè)才有信心發(fā)展我們自主的民用高精尖科技。華為當前,便是橋頭堡。所以即便不是華為用戶,也不喜歡華為,我依然想對華為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而我也想對看官說,孟晚舟的國籍非常清楚,高級人才工資高也不違法??伤岵豢珊?。在商言商,有理有據即可。而美國和加拿大都無法坐實她的罪名,你又如何能夠坐實?嫌疑可以交給公正的法院,而交給我們的,是人心。在國家利益面前,在5G博弈面前,華為事件應該分開看,再結合談,切莫以偏概全,為黑而黑。該罵的地方照死罵,該支持的地方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莫到唇亡受齒寒,鍵盤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