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慕容白曜

慕容白曜

慕容白曜(?~470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鮮卑族,慕容皝之玄孫。其父慕容琚因為官時以清廉著稱,被賜爵為高都侯。慕容白曜年輕時性格敦直,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后,慕容白曜任北部下大夫。后襲爵,遷北部尚書。在職期間,慕容白曜執(zhí)法如山,剛直不阿,受到文成帝的厚待。文成帝去世后,慕容白曜與乙渾共掌朝政,遷尚書右仆射,進爵南鄉(xiāng)公,加安南將軍。天安元年(466年)十月,薛安都等以城降魏。北魏遂遣尉元、孔伯恭等率騎一萬出東道援彭城。天安二年(467年)二月,北魏又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率兵開赴青州,加慕容白曜使持節(jié)、都督諸軍事、征南大將軍、上黨公,率騎五萬為繼援。慕容白曜引兵偽退,宋軍遂不復(fù)設(shè)備,于是魏軍拂曉時發(fā)起進攻,占領(lǐng)無鹽,擒殺申纂。
之后慕容白曜又采納酈范的建議,一旬之中連拔四城,聲威大震。宋將房崇吉率700人守升城,拒不投降。慕容白曜筑長圍以攻之,于四月克之。慕容白曜怒其不降,縱兵掠城,殺數(shù)百人。慕容白曜本欲盡坑城中人,后又聽從韓麒麟的勸阻,安撫百姓,讓其從操舊業(yè),因此甚得民心。此時劉彧派吳憘公率數(shù)萬人欲攻彭城,尉元上表請求增援。獻文帝詔令慕容白曜前往。歷城守將、冀州刺史崔道固自恃兵多糧足,堅守不降,慕容白曜再筑長圍將其困在城中,遣長孫陵等攻宋東陽。由于長孫陵等入城縱兵暴掠,本歸降的沈文秀見狀既悔又怒,于是閉城拒守,并出兵襲擊魏軍?;逝d二年(468年)二月,慕容白曜攻拔歷城東廓,崔道固無力支持,只得出降,慕容白曜皆釋而禮之。皇興三年(469年)正月,魏軍猛攻東陽城,沈文秀在外無救援的情況下,晝夜苦戰(zhàn),將士無一離叛。魏軍繼續(xù)強攻,破城而入,俘沈文秀。自此,宋青、冀之地盡入北魏。
慕容雖在軍旅,但接人待物,寬和有禮。獲崇吉母妻、申纂婦女,皆別營安置,不令士卒喧雜。但當初乙渾專權(quán)時,慕容白曜頗附之,使獻文帝很怨恨,遂以謀反之罪將慕容白曜于皇興四年(470年)十月誅殺。太和中期,著作佐郎成淹上表給孝文帝,請孝文帝為其平反。北魏孝文帝知其冤屈,遂為慕容白曜平反。
統(tǒng)帥 B+
(白曜以專征之任,握兵十萬,杖鉞一方。威陵河濟則淮徐震懼,師出無鹽而申纂授首。濟北、太原,同時消潰;麋溝、垣苗,相尋奔走。及回麾東掃,道固銜璧,盤陽、梁鄒,肉袒請命。霜戈所向,無不摧靡,頗牧之功,何以加之?)
武力 B
(白曜世酋東裔,當善弓馬。)
軍謀 B+
(白曜前后納策,內(nèi)盡方略,文靜、崇仁棄城竄海;次陽、顯達望塵南奔,長圍所筑,拔城十二,席卷三齊,如風靡草。)
智略 B-
(白曜善納諫,擇利而為,故乃克定三齊,聲震江吳。然長孫殺掠,文秀悔降,足見慮事不周也。觀其棰撻文秀,阿附乙渾,豈非疏直者邪?)
內(nèi)政 C+
(慕容白曜在職,執(zhí)法無所阿縱。后入青州,白曜撫慰其民,三齊欣然,安堵樂業(yè)。然乙渾專權(quán)時,白曜頗所俠附,緣此追以為責。)
魅力 A-
(慕容白曜有敦正之風,雖在軍旅,而接待人物,寬和有禮。獲崇吉母妻、申纂婦女,皆別營安置,不令士卒喧雜。始末三年,白曜筑圍攻擊,日日交兵,雖士卒死傷,無多怨叛。督上土人租絹,以為軍資,不至侵苦。惜乎功名難處,追猜嬰戮,不亦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