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是什么樣子的
中國人過日子就是過孩子,很多人耗盡半生心血,壓榨自己的生命,拼盡全力把娃往高處托,自己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補課、準備婚房車子彩禮、補貼孫子......唯一的希望,是希望孩子能夠生活得比自己幸福。但是,付出這樣多,你的孩子,真的會幸福嗎?
但是沒有父母是完美的,也沒有人生是完美的。每個人的父母都不一樣,能力、財力、見識、圈子,都千差萬別,甚至是天地之差。你以為你已經(jīng)竭盡全力給孩子的夠多夠好了,可是總是還有很多人比你給孩子的更多,讓你根本無法望其頂背。
人家的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就有全外語的月嫂和保姆;幼兒園上的課程你家孩子到現(xiàn)在可能也還沒有聽說過;到了大學,有專業(yè)人士給專業(yè)填報;大學畢業(yè)了,人家有家族企業(yè),或者有強大的人脈資源為孩子規(guī)劃好未來;結(jié)婚,可以找到門當戶對的親家強強聯(lián)合;甚至連孫子輩的生活都給安排好了。如果孩子的心里只有物質(zhì)和比較,人生就是痛苦和殘酷的,怎么會一生幸福呢?
如果人比人,精英父母比例很少,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生在普通家庭里面。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不停的比較下,會活得自卑、憋屈、失落、焦慮、壓抑、痛苦,甚至,怨恨:怨恨生錯了地方,生錯了人家。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配擁有幸福了嗎?
父母帶孩子來到人世,難道是為了讓他們痛苦?是為了害他們?是無能者滿足自私愿望的不負責任?是為了老有所養(yǎng)的回報?......當然都不是。父母生你養(yǎng)你,是絕對想要讓你幸福的。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從來都是不停付出從來沒有想過要啥回報。60后70后開始,已經(jīng)沒有父母能指望將來孩子給自己養(yǎng)老了。每一個父母都是為了愛你,才生你,也盡自己所能在全力愛你,認可不停的委屈自己。然而,這樣偉大的愛,換來了什么?得到你想要的孩子的幸福了嗎?
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日子,平凡的人生的父母和孩子,人生可以完美嗎?可以生活的快樂幸福嗎?
當然可以的。
可是越來越多的人感覺痛苦,不感恩父母,不想生孩子,甚至年輕人活著都了無生趣,老年人活得孤苦伶仃,兩三代人都感覺不幸福,問題出在哪里呢?
是因為,你給了他(她)生命、給了他(她)全部的愛,卻沒有教會他(她)如何擁有一個豐滿的靈魂,沒有掌握幸福和快樂的能力。沒有獲得一顆柔軟的溫柔的心。
人們的快樂和幸福,和擁有多少物質(zhì)財富沒有關系,和心靈的富裕有關系;和權(quán)錢名利沒有關系,和認知的多寡和境界的高低有關系;和外面的世界的環(huán)境好壞沒有關系,和內(nèi)心對待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有關系。
快樂和幸福是一種純心理活動,和外界物質(zhì)無關。外界生活的艱辛,是心靈成長的課堂。能否一生快樂幸福,完全是一種心靈的能力,是一種良好的豐盈的富裕的心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有幸福能力的人,生活在古代物質(zhì)貧乏、艱苦勞作也吃不飽穿不暖的環(huán)境,也可以幸福;沒有幸福能力的人,生活在現(xiàn)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在社會金字塔頂端的家庭里,也不會幸福。幸福是一種心靈內(nèi)在能量多寡的表現(xiàn)。心靈的能量多寡,決定你能不能看透人世,能不能在任何環(huán)境下快樂、平和、淡定、充滿溫柔的愛。
父母榨干心血奉獻物質(zhì)財富給孩子,你只能教育出把物質(zhì)看得比你自認為的偉大的愛還重要的子女;你把心靈的高能量傳遞給子女,你并沒有為他(她)做很多事情,他(他)對你卻很感激。他(她)不會用比較和算計去衡量生活的幸福與快樂,他(她)不會因為得到少而焦慮和失落,他(她)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各種各樣微小美好和感動的能力,他(她)活在美好的世界,活在愛的溫柔和溫暖里。他(她)的目之所及皆美好,他(她)的心之所想皆喜樂溫柔;他(她)臨危不懼臨亂不慌,他(她)可以在貧瘠的世界,飛上高空自由翱翔......
孩子是不是幸福,在于你,你看重物質(zhì)給孩子的只有榨干自己心血的物質(zhì),你的孩子學會的是算計和比較,他她的一生越活越荒涼。你教會孩子有較高的心靈能量,有一顆富有的心,你的孩子在哪里都幸福、何時都幸福,不管是不是遇到人生的驚濤寒涼,還是末世的眼目荒涼。并且,你的孩子不會抱怨你帶他來到太可惡這個世界,而是會感激你、體諒你、回饋你、保護你,就像你小時候保護他(她)愛他一樣。
你給了他(她)幸福的能力,他(她)就會帶給你幸福。你只給他物質(zhì),你就得承受他帶給你的兵荒馬亂,費盡一生,還不如從來沒有。他怨恨你生了他,你悔恨你生了他........
你給孩子物質(zhì)財富,孩子就給你人生惡性循環(huán)。你給孩子精神財富,孩子就會給你人生的良性循環(huán)。
你說,我也不會啊,不知道怎么給精神財富啊,我自己也沒有做到啊.......,沒有關系。孩子是來度你的,家庭就是你最好的課堂。你孩子的每一步心靈成長,也就是你自己的每一步心靈成長。
寬嚴相濟可以管好整個家庭。家長的尊嚴和威信是通過嚴格要求自己得到的,而不是一味的約束孩子,這也算得上是孩子是來渡你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p>
要想給孩子一個豐滿的靈魂、掌握幸福和愛的能力,首先的要求自己先做到。所以,上篇文章里,曾經(jīng)說過孩子是你的老師,家庭是最好的道場,生了孩子的人,心靈才能得到進一步成長。
如何在孩子的加持下,和孩子一起心靈成長呢?
1,不管是愛人還是自己的孩子,首先對方是一個獨立人格的個體。你和他(她)之間,是平等的、互愛的、互相獨立自主的關系,而不是附屬,不是占有、不是寄生,不是薅羊毛、不是價值交換、不是舐犢之愛。
曾經(jīng)我以為,有一幅漫畫里面說的愛,就是完整意義上的愛了,兩個人都是沒有棱角也沒有破洞的圓球,一起結(jié)伴前行。孩子的存在讓父母的心靈變得更加圓潤豐滿,父母的教育讓孩子長成獨立自主、能抵抗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懂感恩,懂知足,懂珍惜,懂付出,能在平凡中感受許許多多美好和感動的心靈豐滿的個體。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過平生。
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兩個圓球相伴而行的愛,也不是最美好的。最美好的愛,是希望你過得比我好,只要你好,我怎么樣都可以;即使沒有相伴、彼此分離,我也知道你是愛我的,彼此遇到事情的時候,還是第一個會沖上來,鼎力相助,不離不棄,就像,父母對你。
2,孩子缺的不是食物,不是物質(zhì)上比別人豐富,不是享受高人一等的人生。孩子缺的是愛的撫慰、心靈成長的指導和陪伴、是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是不斷積極進取的上進的精神,是自我覺察不斷修正自己的能力,是腳踏實地干好每一件小事的能力,是遇到挫折和失敗不氣餒不灰心而是變通、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奮斗的能力,是統(tǒng)籌規(guī)劃、高瞻遠矚、詳細規(guī)劃的能力,是欣賞生活中鳥語蟲鳴花艷月羞的各種小美好的能力,是感受幼小生命的可愛與生命頑強的能力、是珍惜當下感恩付出體諒他人的能力......
你給孩子的財富,不一定是孩子的;你教會孩子的心靈的能量,才永遠是孩子的。你想教會孩子,言傳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性格和品德的老師,學校教的更多的是知識而不是見識。心靈的成長,得父母教,想教好,自己先做到。養(yǎng)孩子,是一個雙向教育的過程。孩子長大,你的心靈也成熟了。
你改不掉的毛病,孩子的出生能讓你改掉;你揚不起來的斗志,孩子能給你帶來加油站。孩子的出現(xiàn),讓每一個父母從孩子變成大人,變得博愛、無私、奮進.......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學習增長心靈能量最好的課堂;愛,是孩子教給父母的最好的課程。
3,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做家長,沒有絲毫的經(jīng)驗。管太嚴怕孩子缺愛;管太松心太軟太溫柔又怕愛過于泛濫孩子不成器;又或者是為了碎銀幾兩人生萬種慌張,無暇顧及使得家庭偽單親,孩子不是缺父愛就是缺母愛;怕孩子學業(yè)辛苦想凡事代勞又擔心孩子缺成長和鍛煉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有怕他自由泛濫;想鍛煉她的上進心和抗挫折抗打擊能力,有心疼他受苦受累;想讓孩子學會普通人的好好生活的快樂、努力和認真工作的幸福,又覺得自己不夠拼給孩子的不夠多不夠好......很多的問題,是連父母也不知道答案的。摸石頭過河,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教育了自己。
沒有幸福和快樂是永久的,沒有愛是永恒不變的,除非,如父母的愛般無私,對待人、事、世間萬物。沒有私心,一切才能得永恒。
沒有自私的心是沒有比較的,沒有比較就沒有人世間的一切痛苦和憂傷,所得即很好。受傷了,還有殘疾的;殘疾了,還有短命的?;钪拿恳惶?,都是美好的一天,擁有的一切,都難能可貴,尤其是,美好的生活中,還有這么多的親情愛情和友情。
物質(zhì)是道具,人生時候課堂,遇到的人經(jīng)歷的事,所有的生活場景,都是一場場演出。一切,都是為了教會你如何去愛,如何提升自己和周圍的人的心靈能量。
4,感恩父母、尊敬長輩、孝敬老人。孝悌學不到,做人的根就沒有了。不去追求物質(zhì)財富和外部權(quán)利功名,那些都不是永遠快樂和幸福的源泉,只會讓你在不停的計較和算計中一點點失去最普通的快樂。盡心料理家中的飲食起居,堅守家庭這個愛的港灣,以愛之名,存活于世。人活一生,是為了來學習愛。所有的外在物質(zhì),都是道具,人不能做道具的奴隸,而忘了學習愛的課程。
遇到了把道具當人生目標、不知不覺中做了道具的奴隸的人,喚醒他們,也是一種舉手之勞的善良。
有媽的地方就有家,有愛的地方最接近天堂。在平凡而美好的生活中認真的工作,努力的生活,好好的學會如何去愛,并且,把掌握大愛的本事教會別人,讓社會更和諧美好,才是你的人生使命。